綁約像被綁架 wrote:
身高與腳長度就有關係了...(恕刪)
足球上帝 馬拉多納
跟
足球先生 梅西
兩人都沒超過170 = =a
單純就是運動風氣 (正確說, 台灣人根本不好運動, 除了每年年底的那種運動)
跟啥人口多少, 經濟好壞, 緯度高低, 人種四肢長度
一點關係都沒有.....
找一堆理由讓我想到中國國足: 草地太濕 草地太乾 草地不乾不濕
ansonhsu wrote:
那請問為什麼北韓不訓練棒球、籃球?而要選擇足球?
首先,很感謝大大很理性的討論與指教。
這個問題,人口多少,之前斯洛伐克
(有一隊小國踢得不錯時,就已經有討論)
而世足之前兩個月,有就類似討論,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很不解,
是否就與中國不札根棒球,而是一整個國家傾足球發展。
昨夜四強賽,無聊間把fifa world rank整理一下,
世界棒球出名的共產國家古巴,足球排名竟在百名外,136名,
應該是把有限的國力、底層的民眾的熱情、加一點點歷史的偶然,
去鎖定在特定的運動上。
ansonhsu wrote:
這套用在任何一種團體球類運動都適用,並非只有單是足球這個項目而已。
ansonhsu wrote:
這在足球不成立,那美國應該找NBA的球星來踢世界盃一定會得冠軍!
再來如果是馬拉松一定是身高最高的得冠軍!
在足球界赫赫有名的球星大都不高,也不胖。我知道最高的前鋒球員大概只有英格蘭的彼得克勞奇201cm...
一個國家對該項運動的整體「運動人口」才是非常重要的。
比時、梅西、那位超級世足明星身高不高,
以足球來說,總是在平均高身較高的國家中,中場與前鋒要出頭,
則必須有極過人的宰制力能實力,任何體動都真的會被身高影響。
確實,藍球界的長人,敏捷性與爆發性與足球是兩個不同的訓練方式,
甚至隔行如隔山,MJ當年棄公牛轉戰小聯盟時,
就有專家或是教練指出,不同的訓練,會影響到他部份肌肉的敏捷或敏感性。
就足球,而言一國或一地的平均人口與運動人口,
相較之下,好該項運動者多其中又平均身高又多,
對其他兩項因素都較不利的國家而言,總體是是佔點優勢的。
ansonhsu wrote:
我只是個曾經踢過球的
我不明白你指的一整個躺平是指?指沒有進世界盃32強嗎?
國際足聯有207個會員,很多會員國的人口數比台灣少,但是排名卻比台灣前面,所以足球跟人口數有何關係?
我對台灣人口數與世界盃是沒什麼意見,
風氣從日治時間開始,又在紅葉的偶然下找到了「民族棒球」的氣氛,
記得以前有個「木蘭女子足球隊」,後來還真不見了。
民眾熱情與風氣一面倒傾向棒球,無可厚非。
足球在台灣發展,甚至發展成有競爭力的優勢項目,
您應該比我了解從小朋友開始到成人之間會遇到的問題。
至於亞洲國家躺平,是我指,亞洲區足球一向貧弱,
附個FIFA官網上世界排名資料參考一下。
日本45 ,南韓47,伊朗61,沙烏地66,中國84,
伊拉克80,科威特97,北韓104,泰國106,越南117,新加坡127,緬甸147
印度133,印尼137,香港140,馬來西亞146,斯里蘭卡159,巴基斯坦165,
中華台北167,菲律賓169,寮國173,巴勒斯坦自治區173,蒙古179,柬普寨185,
汶萊189,阿富汗189,關島195,不丹 196,澳門197
東帝汶200,
有統計的資料中,最後一名是:巴布亞紐幾內亞(這算大洋洲的)
大家都是為了運動好,能夠全民運動的更好。
管他是跑步、游泳(我個人覺得泳渡日月潭很有特色,沒有想人過泳渡小流球或是綠島蘭嶼嗎?),
自行車(環法或環台公開賽這種的也很好,台灣自已又有品牌知名廠商)
-->三個就能撞成一個鐵人三項。
可惜登山步道這種不算運動項目,
台灣多山,環水,先天後天都失調,
基測考試領導教學(我曾狂想建議大考時考體育術科成積,國立大學帶頭要看體育成績),
企業代工久了,品牌意識低加政策上不鼓勵,
更難支持特定運動,更別提讓球員下半身的生涯規劃問題。
足球,真的不是什麼運動都要問能不能三十二強,
還是為國爭光,提高能見度,讓台灣怎樣怎樣.....
先把運動風氣帶起來,四年一次的世足快結束了,
純討論人口數,真的是沒意義,
人多的不一定比少人的踢的好,
羅地內哥羅全國67萬,世界排名64(應該沒比這個更極端了)
世界排名高的,不一定進去世界盃(俄羅斯世界排名第11,還不是沒進32強)
想想,哪些還有救的,還是還存在的,怎麼救?
比較務實一點。
綁約像被綁架 wrote: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很不解,
是否就與中國不札根棒球,而是一整個國家傾足球發展。
昨夜四強賽,無聊間把fifa world rank整理一下,
世界棒球出名的共產國家古巴,足球排名竟在百名外,136名,
應該是把有限的國力、底層的民眾的熱情、加一點點歷史的偶然,
去鎖定在特定的運動上。
其實原因很簡單,棒球是美國發展的運動,放眼全球有職業棒球聯盟的國家應該不到30個,棒球打得好的國家大概都是美國曾經染指過的,古巴也曾是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也是。
所以早期南韓跟日本也是只打棒球,足球的發展是最近這30年才有長足的進步。
而以目前全球「團體球類競技運動」,最多人玩的就是足球,經濟產值最大的也是足球,最沒有入門障礙的還是足球,大概也是因為這些原因,讓北韓只選擇足球作為國家對外發展的主要運動項目之一。
再者,很多前輩一直提到的「足球」這個運動與身材、體型沒有絕對的關係,沒有絕對的優勢。
我用最簡單的方式分析好了。
「足球」是一種排除手部以外,利用身體其餘各部位觸球的運動,也就是說大部分「球」是會貼著地面滾動的,相當於小組配合短傳,或是盤球過人等。
當一個人越高大,其重心就越高,在移動時要瞬間改變重心就越不容易,所以很容讓個子小的球員找到空隙傳球或者假動作騙過去。而且地面傳球的精準度比吊高球的精準高太多了。
當然個子越高大在爭頂頭球越有利,但是前提是「球」要在高空中,要有隊友把在正地面滾動的「球」踢高、踢準,即使是世界級的球星都很不容易做到,更何況還會有守方球員的干擾。所以身材高大的球隊在足球來說不一定是穩站優勢的。
這也是足球好入門的原因之一,因為即使你的對手比你高大,只要你的腳法夠好,就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慘電他,不會讓人覺得先天身材的因素讓人感到挫折。
亞洲足球的發展相對於歐洲來說是慢很多的,但又因為南美洲、非洲國家很多都為歐洲國家的殖民地,固這種運動文化已經在他們的生活中生根了。但是亞洲足球來說,有在用心發展的國家已經一年比一年進步了。
至於足球體育外交、世界盃32強等,如果你了解台灣在外交上的困境,你就會了解...喔,原來有「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這樣的國家。
其他的運動可不可達到這樣的效果?可以!但是效果肯定沒「足球」這項運動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