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全民"高爾夫"....??

高爾夫應該輕鬆打打 不算是什麼高消費吧....認識蠻多都是打高爾夫的 說真的 打棒球 會打的
頂多都是練習場打打居多 我認識有高爾夫球袋的人 比有棒球棒的人多太多太多了...
10個拿打高爾夫的 大概也湊不到一個有棒球棒的

我到我25歲才知道 原來羽毛球 桌球 在北部人眼中也是有錢人的運動

我家隔壁就籃球場..還有室內羽球桌球場 還有水泥網球場 紅土網球球場
(國小打過網球 以M01標準我家應該是超有錢人~)
小時候自然什麼運動都會了 家裡有撞球桌跟桌球桌對台北人來說算是很有錢...這對中南部應該不是什麼吧..
過年推出桌子 全家族打桌球 沒打的打羽球跟籃球(拍謝家裡有球架 DIY的)

以前同學去上高爾夫球課 去練習場打打 也是幾十圓搞定...不算貴吧 棒球練習場才是貴XD ..

至於遷拖到開車打球 就是自己自卑了....

在北部可能少見 在中南部 家裡 兩台三台車 都算很正常的 算有錢人嗎?...兩台破喜美 會比一台進口貴嗎..

中南部出門都是開車的 要打球開車也沒什麼..跟什麼球類無關吧




不要再爭了
這樣可以了吧!!
運動這種東西~是要民眾去支持的~腳踏車+小折~政府叫你買~你不一定會買~但是因為自己有興趣~所以會去買~去騎~籃球不也是一樣嗎?但是搞到像SXL就不好了~感覺像在作秀!
我喜歡看棒球 , 但是我很少打棒球
我很少看高爾夫比賽,但是我偶而會去練習場打球

說實在的打棒球的確比較難上手
以打擊來說,球速快打不到,而且沒打到球心 反作用力會讓手整個麻掉
守備來說 技術不好 光檢球就,跑死了
若是要比賽 至少也要十幾個人,現在除非是有找到球友啦 不然很難打的起來

高爾夫一個人就可以打了 難度較低 但是打的好壞就看個人功力
但是相對的 比賽中的激情就比較少

不知道全民運動的標準是什麼?

實際參加的人數嗎?
還是喜歡的程度?
有時想不到在01的這些批文的意義在那兒?
你喜歡你的運動
人家有人家喜歡的運動
大家彼此尊重欣賞就好
而且常要以自己周遭的世界來擴大
就像我身邊一個月要賺十萬以上的朋友真的不多
所以我就得說少騙了,不然你去問問你身旁的人有誰一個月賺十萬以上的
但如果以統計數字來說
台灣有一大票月薪十萬以上的人(而且數字遠超過我想像,好像到處都是的感覺)
天知道那些人根本不是我的族群的
我怎麼會認識他們呀
有那個運動真的是全民的
我在瘋棒球
我老婆還問我到底有幾個壘呀?
人數只是相對的而以
每個職業和運動都該尊敬
就算是一個掃地的阿婆
我們也該尊重她
因為她可以數十年如一日的做著同樣的工作
更何況一個努力打球的十九歲女孩
你可以不喜歡高爾夫
但不見得別人也跟你一樣
不管在南部或北部
有很多的人口都有在打
只是剛好你的朋友沒有打而以
有一次我去台南的永康鄉
看到一片田中有一練習場
剛好無聊就去走走
結果是一堆人
而在北部更不用說
有機會去新店看看
有時還要排隊才有位置耶
我沒有說打golf怎樣
只是有運動就好
就像腳踏車
說是全民運動
你去看身邊的每個人都有騎嗎?
沒有呀~只是路上騎的人比以前多不少而以
每個運動都好呀
我也沒看到什麼要全民高爾夫的問題
只有發文的版大比較care吧
喜歡就去打
不喜歡就不打不就這樣而以…
gary1118kimo wrote:
請問版上有多少人認為...(恕刪)

你知道會打或常打棒球跟高爾夫的人哪種比較多?
再來說全民吧?
打高爾夫的人一定比打棒球的多是不爭的事實,因為高爾夫是可以從小打到老的一個運動,而棒球或籃球就比較少看到老頭子在打。所以你看全台練習場是棒球的較多還是高爾夫球的較多就簡單明瞭了,若是換成高爾夫球賣店跟棒球用品賣店數量跟營業額比,大概也是高爾夫球數量跟成交金額來的多。要說棒球比高爾夫多的部分,大概就是簽賭的金額比較高吧!至於黑道介入,兩個活動都有,一些高球場該是有x道背景的在經營的。

所以只是看你自己處在那個環境就去判斷社會大多數人的行為是不聰明的。用一些不合邏輯的現像就要推斷結論更是危險的。我之前也超不齒打高爾夫球的人,當時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一個大男人幹麻跟一顆小白球過不去"。但是真的接觸之後才知道這是一個迷人又可陪你一路走到老的運動,有錢有有錢的玩法,沒錢亦可有沒錢的打球方式。

所以若是你真的要批判這個活動,等你真的上過練習場,最好是上過球場打完十八洞後,再來批評會公允一點。不要只是道聽途說的亂講一通,只會突顯你的無知跟無法學習跟接受新事務而已。
高爾夫球現在真的不是大家想像中的所謂昂貴休閒!!

練習場一整籃練習球不到200元 可以讓你練一下午!!

球場打18洞也不需要什麼球證 花個一千多元就可以跟有球證的人有一樣享受!!


所謂"全民",我想,應該是要指它是否兼具"便利性"及"普及性"吧。

我相信高爾夫會有越來越多人喜歡或想打的趨勢。

但,以現今而言,要到"全民"地步,還是有討論空間。

打一場高爾夫球(不是推推桿而已),首先就需要場地。儘管有某大大說,高球場比場棒球場多(可否列數據?不是要質疑那位大大,而是,若有數據,可以說服更多人相信大大的理論。免於無謂情緒性爭吵。),但,我更相信,打棒球,幾乎只要在全台灣任何一間像樣一點的小學操場就可以進行比賽了,不是嗎?這,就是棒球的便利性。相對來說,打高爾夫,就沒那麼容易了。

同樣的,也因為便利性,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社會人士只要想打,找齊了人手,就可以就家附近的校區打了,這就是所謂的"普及性"。

而高爾夫球,雖然只要一個人,但還得大老遠跑到球場才可以,似乎沒那麼便利和普及。

至於花費,打棒球就是一副手套(講究的話,可能不同守備的手套略有不同)、幾個球、一根棒子就可以了。
高爾夫的配備,應該不會只有一根推桿而已吧?

另外,如果平常玩玩,打棒球不太會花到錢,在任何一間學校操場就可以打了。但,要打高爾夫除非像某大大說的,到果嶺練習區免錢外,還是會花到錢。

至於花費貴與否,我想,那取決於每個家庭的所得收入和價直認知了。

對平常收入就不豐的人來說,除非高爾夫讓他極有興趣或他很有天份想精進技藝,要不然,打高爾夫會花到的錢還是比一般棒球來得高的。

不管怎樣,個人是很樂意見到高爾夫能全民化, 只是目前就多數人而言,還是難以想像它的全民性。














klaussshoestring wrote:
歐美的平民出門都...(恕刪)


拿這種很奇怪的例子出來嘴炮有用嗎
歐美開車比例高??
為什麼不拿歐美大都會地區的地鐵出來說嘴呢??
要不要看看日本人,拿東京為例都是搭地鐵出門的??
在台灣就舉台灣的例子
台北以南地區,是開車、騎車出門的人多還是坐車出門的人多??
至少中南部的很還滿羨慕台北人
出門大眾運輸系統如此方便

去練習場打球,只要帶支球桿就能打,想要開車就開車,想要騎車就騎車,想要坐車就坐車
自己喜歡的交通方式,沒人可以管你
同理~
去棒球練習場,不用帶球棒or帶自己的球棒,想要開車就開車,想要騎車就騎車,想要坐車就坐車
自己歡的的交通方式,沒人可以管你

想嘴炮也拿出好一點的例子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