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hetOne wrote:最近他想從政,只好講一些口事是心非的話,迎合這些蠢台灣人的想法 人家郭董10多年前就每年贊助600萬給桌球選手了,直到最近才被爆出來…天曉得是不是還有其他的?還最近想從政才講口是心非的話勒…現在抹黑別人都不用做功課的嗎?
任何無法達到所謂的經濟規模都是白搭!人口紅利往往是支撐很多行業能夠生存下去的所在(包含職業運動),以台灣狀況,運動這產業還真的要靠國營企業或政府支持才能讓有能力的人生存,除非人民及政府只求參加,不求得獎。
培養選手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重要的是這背後一連串相關的產業.這些產業會養活很多人,之後政府再由稅收上獲得回報.只要這些選手發光發熱,這些產業的生意就會提升.這些產業包括:健身房,武術館,桌球館,羽球館,學校運動科系,運動科學,運動醫學,食品營養產業,運動器材,運動服裝,廣告業,經紀人,....等等.
Ianbon wrote:一句話。世界的趨勢,運動 ... 是國力的象徵! 我只知道先進國家給奧運選手的獎金是微乎其微,英國是完全不獎勵, 但是英國的獎牌數也不少.世界的趨勢, 我覺得是運動完全商業化, 政府零補助.零補助且能存活的奧運項目, 才是有市場有競爭的運動項目,這種有競爭的運動項目, 才有觀賞的價值.在沒有商業收入的冷門項目, 只有幾個給予高額獎金的國家在競爭, 在這種項目奪得冠軍, 不是實質的世界冠軍, 就只是奧運冠軍, 是無聊到沒人想要看的競賽.網路上比較多人討論的是羽球及桌球, 女子舉重及女子拳擊, 就算台灣選手有得獎, 也沒多少台灣人有興趣看比賽, 更別說是外國人會有興趣了.
因為台灣主要的稅收來自少數人, 大部分的人沒繳什麼稅, 所以政府花納稅錢沒感覺.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91/article/9027綜所稅:前10%家戶貢獻約80%稅收營所稅:不到1%的營利事業,負擔75%稅收台灣是個孤島, 超過8成的物資能源資源仰賴進口,也就是說真正賺進外匯的人,才是養活台灣的人然而真正賺進外匯的人,才是台灣繳稅大戶.所以啦,9成以上的民眾根本沒真正感受繳稅的負擔,才會對於政府亂花納稅錢沒感覺啦.然後因為民主社會一人一票,所以無論藍綠都要找一些造神的象徵讓比較低判斷力的人乖乖把票投給他們啦.這種低判斷力的人很好舉例,好像有看到人家說"運動是國力的象徵",那肯亞人很會跑馬拉松,國力必定超強?會講這種話的人,我賭他一年繳稅沒超過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