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還是老中華隊時環繞在鄭志龍、羅新梁旁總感覺是一顆明亮之星
很看好他能持續進步,可惜大換血後很明顯看不到他進步的地方
外線依然靠順手球,投籃弧度依舊沒明顯改善,常常"彈出"而不是"點進"
身體協調性並未融合,常先起跳再做動作,
所以會發現他打球姿勢並不漂亮,但那天如果順手卻很嚇人
但不順手只能是很會跳的籃球員。
不是想要強調他不拼不切 而是那種橫衝直撞的打法
能打幾年
不是說他沒貢獻 而是之後闖盪了那麼久
不能一直只靠切進去肉博戰
要運用投腦
東方的長人 長的高但沒啥爆發力
所以更別想期待他們切進去有作為
導致爛投的低命中率
當你嚴重受傷過 再回到球場 是該檢討是否要再打以往的爛仗
還是該提升到更高的水準 用頭腦打球
但很明顯的 好像還是沒有
所以沒看頭
所以才會讓球迷失望
不會飛的飛人 看的人就少了
像CARTER也是 現在主要都砍外線
偶爾才切入
林書毫比陳信安強的是控球能力
體能也許沒有陳來的猛 但陳體能已經練過頭
球技的打法跟觀念也都定形了
陳信安如果控球跟傳球再加強一點 外線夠穩的話
也許當年能被NBA選中
但畢竟不是在美國被培養的
在台灣你一高 又有彈性 就可以吃透透了
要在進步就很難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