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仲彥 wrote:
可惜....還是沒人...(恕刪)
這也不一定啦....
有比賽獎金制度 ,上場的人 自然比較會賣力
把這挪去球員福利, 說不定 一軍先發也會不爽, 然後自己去找"出路"...
說到底,球員薪資高低 都只是造成賭假球的一部分原因
CPBL過去,現在發生許多次收錢打假球的黑球事件
低薪受不了誘惑的 當然有..不過高薪的沉淪的也是所在多有..(何況不見得是全是被逼的).
莊宏亮當年可是拿了430萬簽約金呀! mlb當年也不見得會出15萬美金簽他呀
自我要求生活管理,是球員可以努力的...當然 職棒也還是應該給有經營能力的人當老闆
郭泓志 今年一百萬美金 (蘋果記者算過 實拿約一千萬台幣)
恰恰 今年600萬台幣 (加獎金,廣告 再扣掉稅,我猜 實拿400萬+球團幫忙養一個弟弟)
王勁力 一年大約100~120萬, 廖于誠 收黑錢那年 大約 70萬(含獎金)
當然不高 ,但是 相較資質能力 我是覺得也不能算 低到很離譜拉
當然,球團要玩的起 也願意認真玩職棒 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