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直落降溫,心臟很不舒服,特別是清晨與深夜的時候。11月底安排到振興醫院心臟內科做了檢查,一系列的檢查之後,發覺自己有心律不整。心跳區間:135以下,正常負荷;心跳區間:135以上,心搏異常放電,波動值呈現出不安定的峰值。可測到190~230,也有測到過320下的數值。體感可感受到劇烈的心跳收縮起伏,伴隨頭暈、呼吸困難等症狀。恐怕未來無法再從事過於劇烈的運動,心情也必須保持穩定。
我兩個月前也是心臟不舒服, 胸悶, 呼吸不順, 剛好也去振興安排檢查, 心電圖, 運動心電圖, 24小時心電圖 胸部X光等等, 但醫生說看起來 還好. 這陣子 又不舒服 所以去做了 血管攝影 周六要去看報告我自己有觀察一下 只要有做胸推等 重訓 就會不舒服 划船或是三頭 就不會 (有氧也不會) 也不曉得為啥版大有沒有研究一下 是哪種比較不舒服? 還是都不舒服?另外 我還在考慮 要不要去看中醫烘焙熊 wrote:翻到了之前在大陸單身...(恕刪)
執迷不悔追逐青春尾巴 @ 大手牽小手「閱讀起步走」 痞客邦 PIXNEThttp://bookstart.pixnet.net/blog/post/33744415-%E5%9F%B7%E8%BF%B7%E4%B8%8D%E6%82%94%E8%BF%BD%E9%80%90%E9%9D%92%E6%98%A5%E5%B0%BE%E5%B7%B4-→他這回可學乖了,行前到振興醫院的心臟功能重建中心,整整上了七十二次的運動課程,由專人監控,測試心跳極限。
[書摘] 《鐵人意志》職業鐵人︰父母給了我生命,而我想給生命一個夢想http://www.sportsnote.com.tw/running/view_article.aspx?id=3efde9ca-602f-4434-962f-7471e049f59d↓↓↓↓↓↓↓↓↓↓↓↓↓訓練要累積,細水長流急不得,一天要練三項,身體除了疲勞,還要適應不同運動類型肌肉運用的形態,Laurent曾經嘗試三項都用百分之八十的強度訓練,只維持了三天,三天之後變得極度疲勞,於是決定休息一整天,但隔天睡醒發現自己不想下床練習,身體發出警訊極度反抗練習,接著三天都在休息,然而每個人對疲勞的承受度不同,身體休息恢復的時間也不同,或許有些人可以多撐個一、兩天,但無論是撐幾天,身體疲勞的程度大致上會差不多,因此他更肯定訓練要像建造一座城堡一樣,從底部基座開始一層一層往上蓋,訓練需要從基礎體力開始,一週一週加強,無論一天練兩項或三項,都只會有一項是達到約百分之八十五的強度,其他兩項則是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強度安排。例:在基督城固定星期二早上會參加World Champs的腳踏車強度團練,九十公里騎完下半身肌肉會很疲勞,因此下午游泳會安排輕鬆的中長距離課表,甚至可以穿防寒衣,課表強度絕對不會超過百分之七十,完成後自己選擇要不要跑步,大家都會自動自發的跑,但都是「輕鬆跑」,Laurent的輕鬆跑速度約四分三十秒至四分四十五秒,而我的輕鬆跑約是四分四十五秒至五分速,而且一定會選擇草地或越野路線,避開柏油路,確實的讓肌肉恢復。以此類推,每天都會有一項做到強度,每週的訓練有加強也有恢復,持續累積,身體適應的其實不是訓練,而是要學會如何調整身體狀況,聆聽身體的聲音,適時的安排休息讓身體機能和肌肉恢復活力。休息與恢復應當是所有種類的運動員都需要瞭解的,但台灣的舊式觀念是要進步就必須要一直操,每次訓練都盡全力操到體力透支,而且從小學就開始密集操練,小時候練體育是為了升學,成績越強保送的學校就越好,操到高中畢業之後,彈性疲乏,對體育產生極度厭倦,就像我每天都希望全台灣的游泳池被炸掉一樣,上了大學打死不碰自己練了十幾年的體育專長,成績理所當然就處於停滯狀態。如果能親身體驗國外新的訓練方式和觀念,並將休息與恢復徹底執行,台灣的鐵人運動也有機會在世界的頂端發光發熱。
謝謝 鬼州大與johanshiue大的鼓勵,其實我覺得多跟01健身版幾位先進大大學習方法之後,剩下的完全要靠自己的「執行力」。正確的方法簡單做、持續做,時間與身體會告訴你答案。自己也常常會有低潮,但是很多事都要靠自己「轉念」,克服心志的低潮永遠是自己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