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高爾夫]我是菜鳥,01有打高爾夫的同好嗎?

重點是什麼時機發力及使用身體的那個部份去發力...
~~~~~~~~~~~~~~~~~~~

呵呵 光這句話就夠每個球手揣摩一輩子了
台北中華路青年路的青年公園有練習場,120元/H以前80/H)計時,或一盒50元(35顆),常去打到手快斷掉伸不起來,打太用力有時會受傷,拉傷的地方休息好久才再可以繼續... 雖然也是很菜,不過有專業賽的選手朋友指點,但這是要天份的,純粹只是運動的,呵呵~~~~

I Love SONY 無線未來 行動自由 M$ MFC +Dx10 + ASM是工作必需,Linux + MacOS X 是 樂趣和創意的來源
iVTing wrote:
"死不抬頭, 絶不用...(恕刪)


這我還是第一次聽過
抬頭會傷到頸肩? 應該是熱身不足吧?!

新手不要說甜蜜點, 連球都不一定可以打得到要他用力打?
尤其當用力打姿勢容易跑掉?

或許這是新論派, 但是我真的很懷疑效用性

以我本身的經驗, 我用力打反而不如輕鬆打得好
因為輕鬆打容易打到甜蜜點...球基本就是直
用力打打不到甜蜜點...就算沒歪, 距離也差不了那幾碼
而且下場是打18洞, 一直用力打, 真的有辦法撐完全場嗎?
看來01上面應該相當多單差點的高手
相信一定很多一號開球300以上
7號桿隨便打就是170、180的

絕不抬頭
死不用力

是剛學時
前輩提醒的
不希望我為了距離
而影響揮桿節奏與弧度

學習高爾夫
最後還是要下場
驗證一下練習的成果

下場時
你就會發現
和練習場有很大的不同

以我而言
下場我都不會全力揮桿
可能資質不足
只能希望球往前飛行就好了
尤其打完前九洞
往往後九幾乎都已經流失相當多的體力了

可能每個人的體能都不同
看來我體能也是要多加強吧

至於球桿
我建議去店家揮桿體驗一下

現在很多廠商
推出很多適合新手的碳纖維桿
很容易就擊到球面

不要像我
還沒破九
就急著換鐵桿身
結果打得更累
反而懷念碳纖維的容易揮擊
個人看法:

死不抬頭不是說頭就死釘住不動 所謂的死不抬頭是防止上下竿過程身體過度的上浮或下沉 造成擊球的失誤

絕不用力在擊球過程全身務必保持放鬆 不是利用身體的某部分施死力來擊球 這樣打起來硬梆梆又不會遠

身體還很容易受傷



有沒有台中的朋友阿~
小弟在成功嶺練,還是很菜的階段
強遠一號竿 wrote:
個人看法:死不抬頭不...(恕刪)



沒錯

就是要眼睛盯著球
確實完成上半身動作
擊中球
桿頭帶出去後
頭才跟著身體旋轉而轉向

有些動作
真的聽的時候一頭霧水
等到領悟到
才知道為何別人會這樣說

當初剛學時
也是想憑我的臂力
隨便打也..................

高爾夫真的不能單靠力量
技巧真的很重要
不過這也是迷人的地方
深有同感的原因就在這啦....一句話可以有很多層面的解釋滴..
本來真以為01高爾夫人口不多
抱持試試心態來請教

感謝各位大大指導
受益斐淺

就力道問題,就請教一下
我所謂的用力過猛,應該是我對於力道掌控還不穩所造成
我事實上有請教一些朋友和練習場教練
確實有一派說法,據說是新觀念
....
有關"絕不用力"
他們認為是錯誤觀念
絕不用力,輕鬆打,要如何打出距離,甚至做球?(雖然對我而言很遙遠)

所以,正確的說法是,杆面通過球的速度要愈快愈好
但揮杆速度快又和揮杆用猛力是不同的

動作要輕鬆但揮杆速度要快

這就是我的問題

請問這是正確的嗎?

但是好難, 我就是不自覺地催下去...
大概是5-6年前開始學的,剛開始真的會沉迷,幾乎每1-2天就往練習場跑,每個月下場2-3次,都是跟長輩或公司球隊,
身旁的好友或同年的同事根本都沒人在打, 每當在球場上看到4個年輕人組一組打球就好羨慕喔,風景那麼的漂亮,陽光戶外踏草跟自己的好友一起打是多麼幸福阿~~~可惜好友不是宅男就是只打藍球乒乓等等的高運動量球類,這一兩年就懶多了,練習場1個月去大概一次,下場呢?已經快一年沒打過囉~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