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上大聯盟,必須先進入40人名單,才有機會上大聯盟
很多時候替補球員表現還OK,但為了讓別的有實力的人進入25或40人名單
但部分替補球員礙於有下放權或合約的關係,就會直接被請到釋出名單七天讓其他球隊挑選
若無人挑選,你就只能兩者選擇:跟原球隊簽短期的小聯盟合約,或者直接離隊
陳金鋒就經歷過這種事情,無奈當年打完後,直接回中職!!
像郭泓志雖然拿的是大聯盟合約,但是屬於40人名單非保證合約
所以會牽扯到下放權的問題,小小郭已經老資歷(以無當初簽署複數年的小聯盟合約),下放權已經用光了
只要這一季被下放到3A或釋出名單,其他球隊就有權可以選走小小郭!!
至於胡金龍,因為還在複數年小聯盟合約之中
只是因為進入了40人名單後,開季直上大聯盟25人名單
所以他上大聯盟是算大聯盟保障底薪的薪水(算日薪),球隊也可以隨時對他進行下放3A的動作!!
王建民可就不同了,簽的應該是保障25人名單的大聯盟合約
就跟齊托一樣,就算表現在爛,球隊也只能放入牛棚改造
只有受傷進入傷兵名單的時候,才能夠下小聯盟去打短期的復健賽,但一樣是領大聯盟的薪水
所以球隊是不能要求這些保障合約的球員,下放到小聯盟去打球的!!
不然痛痛人也該去小聯盟操一操,就是欠磨練才會身體虛!!
只可惜他拿的就是25人保障合約,不是入傷兵名單就是25人名單
下放到小聯盟是不可能的事,除非洋基買斷他的合約,然後他改簽小聯盟合約!!
chonder2001 wrote:
就好比是大學生、高中生、國中生、小學生、幼幼班…
這個比喻好像有點爛…簡言之就是程度不一樣啦
...(恕刪)
這個比喻 還蠻清楚的
好比
同在 水手隊 的 鈴木一郎 跟 陳鏞基
為什麼大聯盟比賽 時 只有鈴木一郎 沒有 陳鏞基
因為陳鏞基還小(還在2A 小聯盟) 還沒上大聯盟 。
1A → 2A→3A → 大聯盟
1A2A3A = 小聯盟
好比 王建民 是從 洋基的3A 升上 洋基大聯盟的 。
小聯盟體系有點像是球團裡養的二軍
不管你在(哪個A)都算是自家體系
另外,通常3A的球員多半已具備職業球員資格
甚至不比這些在大聯盟的球員差
他們缺的只是一個機會
像是一軍(大聯盟)球員受傷或表現太差,此時就是這些3A球員的機會
能不能把握住就看自己了
投手有兩三局爆掉的,也有穩定成長回不去3A的球員
打者幾次打不好,守備不突出,很快就會叫你回3A磨練
鋒哥當年也是如此,出賽機會不多手感不佳,上場打擊又沒什麼表現
加上外野這個位置在美國能守的球員太多了
打擊表現又比鋒哥強,最後...........就是如此囉~~
3A球員還有一個上大聯盟的機會
就是球團拿3A球員當交易籌碼時
如果對方球團會接受通常缺即戰力球員
很可能交易過去後馬上升大聯盟
這也是球員的機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