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對一某球隊和聯盟的經營方式也很不齒,但是我認同某網友的話,台灣棒球環境(市場,球員養成)真的不健全。我真的不想再看到CBA的是再度重演,以前是和南韓爭亞洲第二,現在咧? CBA的例子不是在於球員,而是在於重建聯盟的難度,搞搞業餘和經營職棒要花的銀彈是差很多的。
重新成立職棒你以為是找四個老闆站起來答右就成立了嗎,TML只所以能快速成立是因為它只有一家公司經營,這也是它為什麼會倒的原因(因為它從來沒打過真"職業棒球")。更何況,那新職棒四個老闆在哪裡?
那些號稱被中職傷透的朋友們,你們情願再冒以後中華隊都要傷你們心的險嗎?
要不要支持CPBL是你們的自由,要有新聯盟來取代,大家當然開心阿,不過在哪裡阿?
台灣確實沒有搞職業棒球的市場,內需不足,尤其棒球需要比其他運動類別更多的場地資源,裝備,人員數等等的條件限制。
硬去玩半套的結果就是惡性循環,制度的扭曲,簽賭問題不斷。
而台灣球員必須很小的年紀開始培養,比賽只看輸贏,而最終能發光發亮上所謂的職棒殿堂的有幾人?
不要說什麼玩玩你丟我撿,報紙揉一揉當球丟,今天叫你玩真的自己花錢買裝備還要找隊友,有幾個人願意?
那些有贊助的學校球隊,棒球裝備,食宿,你以為天下有白吃的午餐嗎?
所以從小打球興趣已經不重要,課業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輸贏,還有大人世界扭曲的價值觀加注在孩童身上。
最後,我其實很不願意講出以下的觀點。
職業棒球運動是窮人小孩期待有一天能發光發熱,然後給有錢人觀賞的一項餘興節目,完全極端資本主義市場導向的職業運動,所以你會看到許多南美甚至台灣等國家幫忙美日當地培養棒球人才。
大部分看戲的觀眾可能連碰都沒碰過這項具危險性運動,但簽賭跟數據分析,球種變化,打者弱點,球隊歷史卻可以評論的頭頭是道。
以上,這也是棒球很難重返奧運的主因,即使之前有美日的強大壓力,因為這項運動基層的推廣非常不易,參與度就低。資本主義大市場國家ok,有錢人棒球用看的,會數據分析就好,所以MLB大部分球隊的GM(總教練)球隊管理階層本身不需要是球員出身。
用四名洋將就可以拿總冠軍,沒錢怎麼不把球隊賣掉…
-----------------------------------------------------------
只是,版大你有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呢??有建設性的;
提出一些振興棒的作為來改善三流水準,
怎麼突破四個洋將的球隊,怎麼改善中職的體質…
還是版大有跟竹科某些科技公司談好了,以後竹科撥管理費的幾%來救棒球???
還是有大企業大財團要來買球隊,投入中職,是由版大從中來引荐???
嫌台灣的棒球爛有什麼意義,這就是事實,職棒就是要讓有興趣的小朋友有機會行行出狀元!
覺得爛,覺得沒看頭,市場會自然淘汰,錢燒完了,自然就會有球隊解散,
覺得八點檔的連續劇不好看,很扯很離譜,難道也要上來貼文要求電視台關掉或賣掉嗎?
如果有更好的方法,其實我是支持版大的…
遺憾的事常常發生…
只是大小不一;
感受不同罷了!
peng max wrote:
只是,版大你有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呢??有建設性的;
提出一些振興棒的作為來改善三流水準,
如果陷入台灣一定要有職棒先入為主的觀念,則台灣棒球運動將永遠在三流的職業球隊水準與不定時的簽賭案爆發圍繞。
一項運動的推廣本質是什麼?是為了有職業運動還是回歸運動的根本?
如果一項運動的推廣一開始就不是以興趣為前提而是輸贏,為了職業,大人扭曲的心態加諸在孩童身上,這種運動寧願不要,以避免有更多的受害兒童加入。
即使美日資本職業棒球運動在蓬勃,要加入奧運還是遙遙無期,如果棒球運動的推廣還是只在職業運動無法真的深入基層走入一般民眾生活,則呼應我前面說的,職業棒球不過是花錢球迷茶餘飯後觀賞的餘興節目罷了~
teabox wrote:
如果一項運動的推廣一開始就不是以興趣為前提而是輸贏,為了職業,大人扭曲的心態加諸在孩童身上,這種運動寧願不要,以避免有更多的受害兒童加入。
(恕刪)
你的言論只對一半....世界上哪項運動沒有任何商業行為?
沒有"錢"途的興趣才不論輸贏...
那麼既然有商業行為,就一定需要輸贏,而這個輸贏只在判斷對於投資者的負責態度,
並非建立在惟利者市儈利益中而存活。
更何況一個正常的職業運動,是可以提高對於一種運動的熱忱,姑且不論造就多少工作機會,
且論它成就很多小朋友對實現未來的努力方向。
利與弊在於人的態度....不是職業運動本身....既然是人的態度....
不同的人當然有著不同的態度......但是我不相信現在所有打棒球的小孩...並不是不想加入職業運動為目標而努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