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驚訝的是~第一眼看樓主的狀況~我還以為是哪個同學把我的狀況寫上去~
我小學五年級偶而陪爸爸跑練習場~後來在練習場的賣場隨便買了一支dunlop~900元的7號鐵杆
國中老爸跟客戶抱了一套AKISU球具給我~但是不常去打!因為正值白目國中生時期
那時候對球杆完全不了解...只知道有新球杆很

上高中才開始打出興趣!於是老爸幫我請了教練~
那教練很注重基本的動作~~所以教了快一年
揮杆算很穩定~球的方向也能控制~才允許我漸漸摧距離!
我才165cm~60KG~
那時候7號杆輕鬆全揮杆大概穩穩的掉在130y的牌子旁邊
陸續慢慢再練5號3號鐵杆~
有下場去玩過幾次~
之後老爸又不知道去哪邊拿3支全鈦的木杆要給我玩玩~
但是後來高三要升學就停住了~上大學玩瘋了~早把練球拋到九霄雲外
大二有修一學期高爾夫球課~~每個禮拜就打2個小時~打了半年
那時候球慢慢的越來越變右曲球~感覺有點糟糕~以為是風吹

那三支未拆封的木杆這時候才拿出來打~根本就是胡亂飛一通
以前教練說的原理~早忘光了!!
現在我也大四~同學小學高爾夫~叫我陪他們去修!
這一次可能因為年紀比較大了~開始研究球為啥會右曲
才又漸漸想起教練說的原理~把球路調整回來~
偶然的機會~看到taylormade漂亮的球杆~害我興起換杆的念頭
也開始研究球杆~年輕人嘛~當然都先看外觀~
但是我一開始是挑taylormade tour burner iron~哈哈很漂亮
R7 CGB MAX 是很漂亮~但是我去試打還有一些叔伯試打的結果~隨便揮隨便中

重心低到不能在低~杆面超大~甜蜜點大到不能再大~
如果沒空常常練習打球~這支杆子可以讓你下場時
還是有不錯的表現~
根據TM官網的圖解~Tour Burner iron比GCB MAX更適合要步入進階的球友
但也還算是易打型的球杆~
後來我叔叔借我他沒在打的 R7 forged 3號
叫我打打看~體驗一下鍛造長鐵的手感~
雖然都是R7系列~但是R7 forged 跟R7 GCB MAX打起來真是差很多
R7 forged重心較高較集中~造型有點半刀背的感覺~
揮杆稍有失誤~打出去的球根本不會飛~而且杆頭透過杆身傳到手上的震動~
就像在跟你說X-你在打X小
打完第100顆~我就跟我爸說~打完這支球杆,讓我覺得我手殘了!中甜蜜點的次數10之手指頭數的完
我不信邪~休息個兩天~再去練~到現在2個禮拜~跑了4次練習場~打了800多顆球幾乎都專攻這支~
大概可以讓球穩穩飛超過150y的牌子~稍微可以控制直飛左曲右曲~只是10球失誤率大概還有1-2球左右
所以我深深建議樓主~有心要打~不仿挑高階一點的球杆~年輕人~拼一下可以的啦!!不用怕挫折啦~~

pchsu wrote:
Mizuno的手感算是一等一的... 打中甜蜜點的那種感覺... 會覺得杆頭是黏著球的!
第二名小弟自己認為是Ben Hogan,不過很多人不喜歡他的外型..
第三名是TaylorMade,擊中的感覺,比Mizuno稍微硬一點不過還是比其他家的軟!
最後一名反而是Titleist.... 打中的手感覺對不是以軟來形容.....(恕刪)
目前收集了TaylorMade 300, Mizuno TN93, 兩套Mizuno MP29,
全部都是forged桿頭,比較喜歡它impact時帶來的手感
還想繼續收集TN 87, TN 91等,但也想多收集些推桿
Titleist可以買690.CB or 695, 不敢說很軟,但絕對不硬哦,試試看
Callaway的x14, x16, x18也不錯,如果你還找得到的話
買wedges 時,首先要確定你的鐵桿中,最短那隻的度數,一般是48度,但也有46度的
一些日本手工師父或小公司強調可打出spin很高的頭,要小心在你的球上刮出三四條溝紋,
打個三四洞就要換球了(如果你用貴的球要考慮一下),而且距離有可能變短哦!
另,上果嶺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用wedge打定點,尤其台灣果嶺多數很硬,結果不一定好。
如果你買二手桿的話,那更加要測量度數,怕上一位主人有扳過頭、調整過角度。
最好是扳到適合你身高的角度;扳之前也要確定桿頭是forged or cast
用Honma打出比同樣號碼(長度)的鐵桿更遠的距離,是因為它7號鐵度數是我們一般用的6號鐵角度,
其他以此類推;以上比較是指兩者都是鐵桿身,如果是Honma graphite桿身有可能更遠,
但也失去桿身穩定性,對年輕人來說更是不穩,除非你的tempo很穩定,或是換裝比賽用graphite shaft。
回板主:第一套球桿如果要買新的,感覺會很好!
不過我建議買二手,因為當你發現新球桿其實不適合你的swing,丟掉或送人時不會心疼當初是花錢買新的。
我打球的感想:新不一定好、貴不一定好;適合你的球桿就是好球桿!
台灣打球人數不少,但軟硬體不夠好,使用的人的球品也需要好好加強!
很懷念在美國打球的時光,球場維護得好,便宜也有好品質,貴的品質也更好,
更重要的是,一起打球的朋友都會尊重擊球者的權益。
這點台灣球友需要好好努力,不是你有球桿上場打球就代表你在打高爾夫球,
當你不尊重擊球者,不論認不認識、同不同組,講嚴格些,你不應該出現在球場上。
因為你影響別人,也有可能因為你不懂規矩,危害到其他人的安全。
各位對不起,上一段嚴重離題,因為我忍在心裡很久了,很抱歉

不好意思,小弟忘記更新
小弟人在美國,大約一個月前已經買了一組鐵桿…
雖然第一篇文章全部都在說Taylormade,但是最後我還是放棄買TM,因為聽了專家的建議。他說”每個人的身高、打球個性、需求都不一樣…不能量身訂做的球桿就不是好球桿!” 我知道這句話有些人可能不認同,不過我是被這句話說動的。
-------------------------------------------------------------------------------------------------------------------------
最後小弟買了PING的訂做球桿。打擾了店家4次,做了3次的量身訂做測試,最後買了
PING Rapture V2鐵桿 (2008年9月10月上市)
4 – 9, AW, SW
Swing Weight: 4-9 D2-D3, AW D4, SW D6
杆身材質: Steel
杆身硬度: R
杆身加長: 0.25吋
握把大小: 橘色
杆頭角度: 綠色
↑PING寄去店家、我再去店家取貨。這是外盒
↑ PING Rapture V2的新款桿頭,看起來還蠻漂亮的,跟舊款的Rapture比,改進了很多
↑ PING 的好處就是可以訂做專門適合你個人的桿子。因為身高我的桿子有加長
↑ PING 的SW跟AW,還不錯用
本人身高186CM, 體重80KG
Scotty Cameron (Titleist) Studio Select Newport 2.0推桿
杆身材質: Steel
杆身長度: 35吋
↑ Scotty Cameron推桿的包裝盒
↑ Newport 2 跟塑膠套合照一張
↑ 我的Newport 2是35, 4, 71
↑ 桿頭的紋路、很漂亮!
↑ 紅色的握把很帥
↑桿頭的底部,上面下面有兩個圓圈,那是配重的鐵片,不同長度的桿子有不同配重...
↑銀色的套子,買桿子附贈的
↑ Newport 2的背面
↑ Scotty Cameron的招牌紅點
謝謝收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