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yr wrote:
從你倒數第二行就點出問題了吧?重點不是在有沒有導入鷹眼,而是裁判的問題,不然美日沒有鷹眼,怎麼就可以像你說的「好壞球看起來就是那麼理所當然,怎麼也沒有角度問題,也沒有經驗問題。」?
因為前面有人提到別人沒用,為什麼我們要用(鷹眼)。
就是因為現實狀況不同,別人不需要,不表示我們不需要。
提高裁判素質當然最好,不過台灣職棒也不是三歲小孩了,還是想點實際的吧。
oxalis123 wrote:
多看一點棒球,你就會知道美、日職棒一樣有爭議的判決...
在台灣還沒有職棒前就已經看到膩了,爭議不算什麼,問題是為什麼要容忍裁判素質搞得大家不爽?
不管球員、教練有沒有提出異議,單從觀眾看電視去判斷好壞球,然後對照裁判判決。
台灣就是(我不是想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只是單純的陳述感想。)一整個莫名其妙,
美、日職棒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
只能說台灣球員教練已經被迫接受這樣的裁判水準了。
oxalis123 wrote:
如果每一個球員有爭議都要申請攝影系統判決,那這場球賽要打多久...
使用鷹眼系統在棒球比賽是沒有效益的...
這只能說他所設想的系統沒有效益,不表示沒辦法做到有效益。
每一球進到捕手手套就顯示鷹眼系統的判決給裁判參考並不困難,不需要等到「申請攝影系統判決」。
marte wrote:
不管球員、教練有沒有提出異議,單從觀眾看電視去判斷好壞球,然後對照裁判判決。
台灣就是(我不是想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只是單純的陳述感想。)一整個莫名其妙,
美、日職棒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
是嗎?我看王建民的比賽也常常對主審的好壞球很有意見呀?
觀眾坐在電視機前,攝影機的角度就有偏差了
怎麼可能比主審的視野來得清楚?
每一球進到捕手手套就顯示鷹眼系統的判決給裁判參考並不困難,不需要等到「申請攝影系統判決」。
那這樣還就不用裁判啦!
電腦自動判斷好壞球就好了
裁判的主觀判決本來就是比賽的一部份
選手的適應也是他們能力的一部份
重點在於裁判是不是夠客觀公正?
制度是不是夠健全?
這應該是目前中職最被質疑的一點吧?
內文搜尋
X
和打電動有什麼不一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