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分母少, 但潛在愛棒球+看球的分子可不少!~
盛期還能衝到年均 五六K人/場的盛況, 那像現在才四隊的場均求破3K慘況~~
...
so,主要不是市場小的問題!
是這摸些年來, 職棒沒有被發展健全,搞得烏煙障氣~ 黑球放水不停的不信任感仍在...
搞得餅越做越小, 球團不捨丟大$$玩只求不要慘賠~ 球員只求有球打!~
死忠球迷只求聯盟不倒~ 固定有球看, 有球星追...
更好的事與發展? 以後再邊打邊看且戰且走吧!~ 以後是多久? 不知道...
會不會再爆放水假球?... 也不知道...
faxio wrote:
台灣 人口少 ~ 看球人數少~ 沒有企業願意養棒球隊
才造成現在只有四隊 !
台灣棒球環境不健全~ 那些職棒球員 只求餬口飯吃 不會想去努力!
...(恕刪)
當年並沒有開放職業球員參加國際賽!!所以各國都是用"業餘"球員來比賽
只是現在開放了職業球員能代表國家比賽相對的水準也變比較高嚕
所以台灣光用"業餘"來打國際賽已經不符合水準而且現在時空不一樣
就算業餘VS業餘得冠軍可能也無法滿足大家的胃口(不過還是會鼓勵這些為國爭光的球員)
單看亞洲職業棒球發展日本南韓都比台灣還要早發展職棒(日本發展甚至都超過一甲子了)
想當初中職剛開始發展職棒時也是國內知名球隊(實力有達甲組以上)組成職棒聯盟
而且當時從日本回來的球員也幾乎都是在日職得二軍(像陳義信 郭建成 呂銘賜等等名將)
所以當初職棒水準可能也只有日本職棒的二軍左右的實力
經過20年的職棒發展我個人認為台灣棒球是有進步的
想當初職業對職業的比賽日本大多數都是派二軍來(或者其中有4~5名不等少數一軍球員)
一直到現在有時能對上純一軍日職球隊(前幾屆亞洲職棒大賽和其他國際賽)或者是所謂1.5軍
雖然還是輸但內容上來說並不是一面倒的情形
所以個人認為這樣的轉變可以說是水準有提升
只是大家很喜歡跟韓國作比較...只是對方進步幅度比我們多
所以才會覺得台灣沒啥進步(只是大家覺得進不步夠多)
現在台灣球員要進步我覺得除了球員本身努力之外還有需要環境上的改變
才有可能進步叫快速....這是小弟我個人淺見(標題最好改為"何時台灣在國際水準最高的大賽中得冠軍"較好)
antiver wrote:
so,主要不是市場小的問題!
是這摸些年來, 職棒沒有被發展健全,搞得烏煙障氣~ 黑球放水不停的不信任感仍在...
搞得餅越做越小, 球團不捨丟大$$玩只求不要慘賠~ 球員只求有球打!~
死忠球迷只求聯盟不倒~ 固定有球看, 有球星追...
更好的事與發展? 以後再邊打邊看且戰且走吧!~ 以後是多久? 不知道...
會不會再爆放水假球?... 也不知道...
嚴格來說,5、6K人/場的確還是算小啦!
不過還是很贊同閣下分析的其他部份!市場小的確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kiddkenshin wrote:我倒覺得這真的不能算是中職水準有提升~
一直到現在有時能對上純一軍日職球隊(前幾屆亞洲職棒大賽和其他國際賽)或者是所謂1.5軍
雖然還是輸但內容上來說並不是一面倒的情形
所以個人認為這樣的轉變可以說是水準有提升
畢竟短期賽制真的有太多變數,說好聽點:臨場狀況、鬥志、拼戰精神…都可以提升比賽內容。
說的不中聽或更實際點:球運也很重要!
中職和日職單一球隊打一場,可能可以拼到只輸一分!
但是如果打個10場,可能1勝9負;如果打個五十場,可能5勝45負!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臆測而已,我只是覺得只以一、兩場短期賽制的結果來論斷實力,其實不太客觀!
✙ 神聖羅馬帝國費迪南一世:Fiat justicia et pereat mundus ✙ 縱使世界毀滅,也要讓正義實現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