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999 wrote:說實在的打在多戰術不如找個老黑塞禁區就好了台灣西餐妹加油!!!!!!!!! 2009年 10月09日凌晨...這兩位貞節烈女應該已有增產報國的覺悟!*18年後如有小馬丁們的加入籃壇的未來就有紫金王朝的無限可能!!
強度還真的有差別 ,CBA 時代 雖然有請洋將, 但是本土中鋒 並不輸, 有些洋將也只有身高 , 一下被看破手腳, 不過這次 不錯 , 有看到要拼 , 只是 可以打仗 的 好像...,黑人受傷前 還ok ,亞青那時候 還不錯, 沒受傷 應該也可以打,現在就.. 學生時候 看 菲律賓學生 來打 交流賽 美式球風 ,到現在還是不變, 後衛 真的很會跑, 後衛跟不上對方後衛 , 看下一代接棒的有沒有新血吧!
karai wrote:輸了且還賠上李學林(血流如柱)號稱30幾種戰術我只看到切傳.切傳還是切傳..然後失誤..缺了李學林..小四根本控不了場..更別說選爽的陳四念(沒人敢讓他上)(...(恕刪) 其實在我們對黎巴嫩時,問題就已經出現了.對黎巴嫩時 ,陳世念沒上場 ,小四第二節有來打一下 ,三、四節都沒上場李學林幾乎打全場..在四第節剩沒分時,可以看得出來李學林體力下降 ,也造成回場失誤...但李學林並沒有機會下場休息.四第節剩最15秒 ,我們領先兩分 ,且我方有球權..當時時機是可擺雙控上場,穩住場面..這點阿三哥應該很了解.但阿三哥為什麼沒這麼做呢?我想 陳世念小四 ,要檢討一下 , 看清楚自己的等級是跟李學林是不同的 ,這兩位球員就別再花心思想去中國cba打球 ,好好留在國內打吧
打小球 不是不能但如果每個位置不能發動攻勢還是要用傳統控球來發動那其實不是玩小球 只是玩身高不夠的傳統籃球中華隊隊形就是比國際隊伍矮內線矮10-20CM是很常見的那關鍵決不可能是要那些中鋒打的比你高比你壯的球員出色籃球上體型有絕對的優勢不然 不會打校隊時都先選高的 因為高是天生的 練不來的你矮要跟比你高的抗衡 要嘛你要夠壯 再來你彈性要夠像BARKLEY那樣人肉坦克但亞洲的內線球員 普遍不愛打肉博戰喜歡拉出去射外線 那其實應該送這些內線球員去歐洲打打球歐洲的長人也不喜歡打肉博戰 但外線夠準中華隊最忌諱體能就不是非裔黑人那塊料 但不要以那種球風為學習對象陳信安在亞洲漢操算不錯了 他當年在國王 try out也是撞不過老黑 因為他沒有穩定的外線只靠切入 扛進去 黑人多的是能扛 體能比你還猛中華隊 切不進去 籃下拿不了分 其實是很正常的對方就是知道你矮 所以要你快不起來 每球都要你打半場你急 就會出手 三分 就算不是空檔也強出手 基本上就是送了70%的籃板球給對方如果你30%三分命中率 也算很不錯了 但70%制空權在對方身上 注定更沒優勢但小球風格 要快 要用體能去壓迫對手最好是先發板蹬都能用 不能只依賴先發如果能造成對方失誤 增加快攻或是transition points小球 也能發揮 反道那些大個子會跟不上 變成累贅打球其實就是看誰能壓的對方打自己想要打的球風以前飛哥在時 跟南韓打過很低比數的比賽 其實不好看但是咬住對手 一分一分得 比一下拉到10-20分 要追更難就是不要讓對手打順手球 就是要他們打他們不舒服的球風逼對方急燥 亂出手 這樣我們比較有機會不按牌理出牌有時也是個好的戰術硬要比身高 內線 你打再好 人家還是吃你吃假的
老話一句實力不如人不要把輸球歸在人家有歸化球員我們的球員 自我要求的訓練不足夠重量和強度及速度都輸人除了在國內自爽 還剩什麼作用除了林志傑 陳信安 張智峰這幾位真有下苦功在訓練的選手之外其它的選手 你們做了什麼??居然還敢批評國內運動環境不好自我要求不夠 實力不如人 就要認命平常在國內 三分準的跟什麼一樣一到國外 什麼手感都沒了標準的國內一條龍 國際一條蟲加油吧!!
那天看轉播的時候聽到主播和球評在討論中鋒銜接的問題好像就沒談到控衛斷層的隱憂自從陳志忠不再出現國家隊 李學林就得硬扛後面的在自high自己是精靈的大夢阿三自己也應該了解這問題可以的話要多花點心思培育 不然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