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轉貼] 藤井樹:我要為台灣棒球做一件事 大電影計畫

樹大 果然是好樣的~
不枉費大家一直支持你的新書...

小弟不是想故事的料,只能對你說
"加油"
加油~~~
看來就是個好點子,現在的確很需要激勵人心的東西....
野心小一點,不用想從小拍到大,這樣可以拍成"娘家"系列了,就不是熱血電影囉!

總之,野球,上吧!
1. 賴旭昇(投手):
他是個比較內向的孩子,單純沒有心機,就連上了高中也一樣。因為每天替母親揀
拾寶特瓶跟報紙的關係,使得他的手臂自然被訓練地比一般的孩子要來的有力,某
日教練在準備回家的路上,看見賴旭昇一個人拿著破皮的棒球在丟一面牆壁,那球
速讓教練感到驚喜,於是開始要他練習當投手。
------------------------------------------------------------------------------------------------
給我的感覺好像"賴俊男"可惜打假球毀了棒球生涯

5. 國中棒球教練張萬福:
他是紀育剛的學長,曾經是中華青棒代表隊的一員,當年是當家內野手,他曾經說
過「內野的每一個位置都是我家,而我家沒有窗戶,只有牆壁」這樣的狂語來暗示
進到他的防區的球,絕對不會漏掉。後來他參加了職棒,沒幾年後卻因為整個球隊
都涉嫌簽賭打假球的關係,被聯盟停權一年,他也因此另謀高就,靠朋友介紹到國
中去教球當教練。
-----------------------------------------------------------------------------------------------
這個感覺好像"古勝吉",黑鷹事件後也ByeBye了,現在好像也在當教練

個人覺的從國小打到高中有點太長了,可能會讓劇情太趕,而失了味道

可以參考一些漫畫,我覺的"棒球大聯盟"就很不錯,一段一段的都很精采!

例如:男主角本來是個很有未來的投手,但為了一場關鍵的比賽,雖然最後贏了,但手也搞壞了,毀了棒球生命!

這樣也可以讓現在的棒球界重視,青少棒球員過度使用的問題^^

以上自已亂想的^^
我不認識藤井樹,
但,他說他想拍電影,
讓我想起凱文科斯納有一部電影裡耳邊的聲音:If you build it, he will come!!!

那是一部老電影 -- Field of Dreams,
中文片名很難記,但只要記住是 "沒穿鞋的Joe" 就忘不了了。
Joe,就是Joe Jackson,因為穿鞋跑壘不酥胡,索性把鞋脫了,
Joe Jackson,也就是1919年MLB黑襪事件的那個Joe Jackson;
1919年以後,Joe就失去舞台了,(真實世界是如此)
直到凱文科斯納在電影中幫他們蓋了座棒球場,Joe就又回來了。

凱文科斯納這部經典棒球電影,老雖老,但很感動人,
愛打棒球愛看棒球的人,肯定都會喜歡的電影。

電影不只是電影,球場不只是球場,棒球不只是棒球....
有機會看DVD的話,拍攝花絮也超好看。
Peace, love and Pinstripes.
majumi wrote:
我想起凱文科斯納有一部電影裡耳邊的聲音:If you build it, he will come!!!


這部片子今天在HBO好像有看到....

不過拍電影,劇本就要讓人感動,
搞些枝枝節節的,
又要愛情,又要勵志,還要特別強調男主角家裡很窮,
好像太複雜了。

我是覺得王建民本身的身世和努力,
改編一下,拍成電影就很激勵人心了

不然就男主角的爸爸是殘障同胞,
從小媽媽就不見了,家裡就是爸爸、主角和妹妹擠在小公寓裡,
殘障的爸爸常常陪主角練習投接球.........
說到這裡,大家都知道這個男主角是誰了?
哈哈,JOBA 張伯倫。

回想一下比較符合台灣味的棒球故事,
或者男主角的爸爸是組頭,
後來連少棒比賽也賭下去,
男主角為了成全父親決定放水,
而父親為了兒子,寧可散盤,
父子親情大糾纏........

不然就本省外省小球員的大融合,
美國有部美式足球的電影就是黑白融合,
至少政治正確。

或者某個曾經是打放水球的球員,
被球迷放棄之後,但仍然不忘棒球帶給他的熱情,
回到家鄉後,意外的發現了九個常常在空地打棒球的小孩,
雖然不是學校的校隊,但打的真的不錯,
最好是本省的,客家的,原住民,外省的,最好能有新移民生的小孩,
小孩的背景不同,有九個故事,
他自願當教練,忍辱負重,
最後打敗當地最強的傳統名校,出國比賽。

找個符合現實一點的台灣棒球員自傳來改編一下,
比較容易讓人家感動。
不過美國有父子傳承的棒球文化,
日本有高校野球和野球人生的文化
台灣除了賭和過去很久的紅葉文化,
要寫個令人感動的劇本,還真不容易。

最後,聽到女主角的名字,
我真的覺得一身的雞皮掉滿地......

不過還是鼓勵一下,
有夢最美!
綁約像被綁架 wrote:
這部片子今天在HBO好像有看到....
majumi wrote:
讓我想起凱文科斯納有一部電影裡耳邊的聲音:If you build it, he will come!!!

咦?? 剛剛查一下HBO的時間表,真的有播耶~ 不過,那個播出時間實在是 $#@&*!

中文片名...很瞎!!
但是真的蠻好看的~ 讓我再看十遍都願意。
Peace, love and Pinstripes.
綁約像被綁架 wrote:

回想一下比較符合台灣味的棒球故事,
或者男主角的爸爸是組頭,
後來連少棒比賽也賭下去,
男主角為了成全父親決定放水,
而父親為了兒子,寧可散盤,
父子親情大糾纏........
恕刪)


大哥 ~我推你這個~你怎麼沒去當編劇阿? 這麼屌的梗你也想的出來!
https://vanson03086.wixsite.com/website
假如主角是在河濱公園打趣味的一位年輕人呢?

平時在鐵工廠上班 卻是個未經琢磨的天才?

為了體委會辦的一次比賽 獎金還算不錯

一群烏合之眾卻打贏了職業棒球隊~ 這聽起來也挺有趣的~(怎麼少林足球去了....)
https://vanson03086.wixsite.com/website
哈,鐵工廠........

有很多社會現實的角色應該可以放進去:
例如:

1、中輟生:原來是校隊,因為不服管教,打教練打老師打同學打校外人士,被學校退學。適合當投手,更適合當打手!

2、中產階級的小Wii迷:有分析各隊情戰的能力,沒什麼抗壓性,反射神經是從wii練出來的,適合當補手。

3、小攤販的小孩:小時候常常陪著丫爸跑給警察追,觀察力敏銳,有傳說中的選球眼,適合外野手,游擊手,第一棒。不過現在的小販好像沒跑給警察追了...?

4、有錢人的小孩:老爸從小帶他打高爾夫球,因為老爸跑路去大陸,家道中落才改打棒球。一壘手,第四棒。

5、打怪練級的卡丁車小孩:不知道打什麼位置,二壘應該不錯,要跑來跑去的。對什麼都很好奇,當初會進球隊,是因為看熱鬧,以為是有送上網點數被狡滑的教練騙進去的!

6、幫忙阿嬤揀資源回收的小孩:從小的玩具就是幫阿嬤丟寶特瓶和鐵鋁罐,大一點就搬回收的廢紙。臂力強、抗壓性更強。當要當外野手或第二任投手,但優點也是缺點:不太說話!

7、前藍球國手或陸光隊國手的小孩:他父母都很優秀,但這個小孩運動神經超差,又還沒長高,所以只能騙爸媽是棒球隊,但是常坐板凳,優點是很服從,苦練型球員的代表。

8、組頭的小孩(也有可是地方民代的小孩):有說過了,但很有組織能力,很阿沙力,說話大聲,出頭很多會算賠率,球技還可以,當隊長應該不錯,而那個守備位置都行,就是不愛讀書!

9、老爸是水電工或是泥水工的單親小孩:從小要幫爸爸作粗重的,因為平常體能好是全校出名,沒參加什麼運動是因為之前很忙。因為老爸這陣子失業。他正好路過大家練球的地方,三壘臨時找不到人,就被拉進來了。

呼,齊了...九種性格和出身背景,就很台味了

當然教練的角色可能是吃檳榔、米酒加阿比的前山地型國手,可能因為黑球被踢出球壇。賣便當、到處打零工、常常睡在工地或是醉到在小吃部。這種傳說中的教練,球衣可能還是「小吃部「或「三百暢飲」的老板因為喝酒時打賭輸而友情沙米斯的。

女主角最合理的出現情景:

1、女主角的爸爸每一期都簽很大,算病態型賭徒。女主角小時候會陪過爸爸去看中職,後來跟著學算賠率,所以接觸棒球。組頭有一次去收錢的時候,意外和男主角認識。

2、球員鄰居或青梅竹馬

3、檳榔老西施的女兒。

4、很難想?不知道女生是怎麼會喜歡棒球的?
我不當小孩子很久了,剩下的可能要問問線上八年級後的網友了。

當然,即然是電影劇本,就要儘量找到可利用的資源或贊助商來作置入性行銷,
例如小孩子拿xx電信的手機在傳簡訊,給個幾秒鐘的特寫或那個小孩家裡開通信行的。沒事畫面就停在招牌上。
若wii沒給贊助經費,就改成ps3,若都不給,沒關係,嘿嘿!畫面就帶紅白機!

基本上黃、賭、色、檳榔,這些社會現象,有時候不能從電影中消失,但又不能太寫實。
綁約像被綁架 wrote:
哈,鐵工廠........(恕刪)


挖 寫的不錯~~~~~~~~~拍拍手 這篇在頂上去吧!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