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1:
而tabata 強調短時間內做高張力運動重視質量 讓你等於做4分鐘抵1小時的效果。
但問題是我看影片它不是特別鍛練某部位,所以這樣全身肌肉曲線練出來的效率有比重訓訓練某部位還快展現出來嗎
肌肉張力,延遲性痠痛,代謝壓力(漸進式增加強度)

1. 力學張力:多關節運動 會把力氣分配在 肌肉張力 與 關節張力;所以多關節運動並無法造成 持續的肌肉張力
2. 肌肉損傷:健身房大部分都沒辦法掌握 離心收縮(延遲性酸痛);在家裡徒手運動,只要掌握離心收縮,不會比上健身房差
3. 代謝壓力:這個就看自己怎麼增加重量、強度,改變節奏、運動速度,休息時間。我認為伏地挺身從30到100下,肌肉的代謝壓力增加的比關節的代謝壓力少很多。
方法1:破壞 muscle memory,把慣用的偶數拍改成奇數拍,可以維持肌肉張力、造成肌肉損傷、增加代謝壓力
例如:伏地挺身一般使用的 8下【12345678】,這邊的8下都是向心收縮;稍微變化TABATA,改成 9下【123停2秒;456停2秒;789停2秒】,這邊的12 45 78 是向心,369是離心;或是每5下停5秒,休息10秒【12345停5秒;6789 10停】;也可以 5下休息+10下休息+15+20+25+30=完成105下伏地挺身
方法2:muscle confusion,100下的仰臥起坐,每8下換動作,網路上很多花式捲腹、仰臥抬腿;棒式這種等張收縮,主要是腹內橫肌的收縮,腹直肌(六塊肌)基本上沒有向心、離心收縮。
問題2:
我最終目的是想快點增肌讓肌肉越發達來消耗我的體脂肪
增加1公斤的純肌肉,可以產生10卡路里的基礎代謝
如果增加10公斤的肌肉量,也只是增加100卡/天的基礎代謝
所以有氧運動、HIT、TABATA,比增肌更能夠燃燒卡路里
問題3:
每天慢跑1小時加飲食也有控制 廋了14公斤
前陣子問田徑選手,為什麼馬拉松的人都有腹肌,而田徑選手不一定有腹肌?
對方是說:
1. 馬拉松跑步是用腳尖往後踢,核心會持續維持張力。如果整個腳掌、腳跟著地,那核心就沒有張力、沒有充血,也不容易代謝脂肪
2. 馬拉松長跑喝的【水】有達到減肥建議的量(2500-4000c.c.)
3. 長跑的體溫夠高,有達到脂肪溶解的溫度,但要避免橫紋肌溶解
健身理論很多,以上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