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林恩宇的表現可以帶出中華隊贏的不完全是因為僥倖,
就算判揮棒過半分數也還是平手,輸贏還很難講。
所以我自己的結論是贏得非常驚險,
不過我相信要是義大利方換成我方也一定會不滿,
只是表現不滿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所以球賽就是這樣,要馬就抗議個徹底,
讓壘審或裁判意識一下自己要睜大眼睛去判決(雖說都九局快結束了...),
我是覺得那一個判決義隊教練就有可以出去與壘審理論的空間,
然後看是否這時能讓投手冷靜一下(或讓投首有和捕手溝通的空間),
不過我這有點放事後炮啦,因為義隊投手會不會因此有失投球節奏,
也是有可能的,相對的說也是不讓打擊有思考下個打擊的空間,
然後在對方打擊表現不算非常佳的情況下抓KO對方的機會,
所以要作這種動作的決策真的蠻臨場的,要看教練對球員與投手現況的了解。
而看到最後,還蠻現實的,當那壘審沒有叛出棒過半的時候,
義大利球員蠢蠢欲動,但教練沒有率先出場抗議(還叫守備球員冷靜),
大概看在平手又有三振3OUT結束的機會加上對方球迷主場優勢所以忍住,
重點是還有三振對方的空間,如果三振掉還可以消這個判決的火氣,
結果卻是被再見安打,此時才要去為前一個判決理論看似有點慢了一步,
不過我想要是在有一分差的情況下教練大概很可能在那個判決時立即衝出去,
如果教練那時就衝出去,投手跟球員會不會更有決勝意識?
因為教練先幫球員出口氣詢問壘審,並且教練讓球員看到自己重視比賽(當然我不是說沒衝出去代表不重視),
這種技術、心理戰及策略考量的結合,真的算棒球有趣的地方~
PS.賽後『記者』的訪問好像訪問到最後,
好像都沒讓球員知道訪問完了,就讓球員晾在那邊記者自己講自己的,
我覺得是訪問的小缺失,有失專業性(昨天訪問郭總也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