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太極拳 武術或養生?

sexydonkey wrote:
以前被找去比區運的時候 大略的概念就是
一各就是套路 一各就是活步推手
套路就大概是公園那些的
活步..說實話...我在練習的時候 遇到一堆嘴炮
不過後來遇到念文化的同期隊友說
武術太極 猛的狠..


沒經常性的實戰練習,大約也只有這麼猛

http://www.youtube.com/watch?hl=en&v=1i0sKUGgXp4&gl=US
芭樂068 wrote:
沒經常性的實戰練習,...(恕刪)


我對文化是不熟啦

我是聽朋友說他們學校體育系的老師在教武術太極 ,猛的狠

版上或許有人可以查證
Do not seat your love upon a precipice because it is high.
可以去/ 雙魚太極拳學苑--首頁 /參觀,直接從 首頁上端 [雙魚太極拳學苑--文章列表] 處選擇需要的文章閱讀,如 [@淺談「陰陽相濟的太極勁法」的健身與養生之內涵-張厚忠 ] 等文章 ,這個網站有許多從科學與文化、養生等方面對太極拳不同的理解,與我接觸過其他的太極拳網站,確實不太一樣,推薦給您,相信對您應會有相當的幫助‧
afuoafuo wrote:
可以去/ 雙魚太極拳...(恕刪)


推一下~用現代科學來詮釋傳統拳術,讓傳統更能被印證。

其時前面很多人提到武術和養生,簡單說,武術的鍛鍊要全面,不是單單打拳架這樣簡單

以一般太極拳的傳統武術鍛鍊

1.拳架:鬆緩慢入手,等一定的功夫出來,則開始要加快,快慢相濟,當然這要端看老師怎樣安排。
2.拳理:拳理的融入,是讓練習者更了解行架過程的要點,讓練拳架時能達到拳術的要求
3.額外的功法鍛鍊
a.心肺功能:聽過亂拳打死老師傅嗎?
b.推手、擖手:這是太極拳特有的鍛鍊(聽勁、化勁、發勁),可以檢視拳架的正確度
c.外功:拍鐵砂、腿法、橋手(兩人對峙、橋手一對撞你就骨折了還打啥?)..等
d.抖桿、扎桿:抖白蠟桿,不過現代很難找到空間跟好的桿子,抖桿主要在練勁。

當然最後還是所謂的散手和實際的經驗累積,這才能較完整的武術。

當然,所謂養生,只要練練拳架,符合拳理就好,其他就可以比較忽略了。
太極拳本是一門很特殊的武術。一般看到的鬆、柔、慢都只是外表的假相。太極拳的鬆是在肌力鍛練到一個程度後,同樣的姿勢下慢慢地把肌肉的力量放掉,單用骨骼關節的結構去支撐整個身體;柔是把全身肌力的蠻力都放掉後才能出來;而慢是要把每一個動作都分成無數個定式,而且要逐一練到位,而不能被含混帶過。等到身體的材質改變了,才發揮它的威力出來。這也是人說太極拳至少要十年才能略有小成的原因。

在腰胯骨骼關節還鬆不開時,是找不到沈的。而練習的過程,更要注意到每一條肌肉是在做什麼,有沒有做對,才能練到該練的東西。所以我們在練習時,才會有盤架這種練法。兩個小時下來整個人像是被浸到水裡再拉出來一樣是很正常的。

像是太極拳基本要求要「立身中正」。我們又不可能隨時都帶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身體有沒有正。所以全靠對自己身體的自覺。常說,要能不用眼睛看,也要知道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在什麼位置,做什麼動作。而在這個過程之中,無形間也是在調整自己的身形習慣,像是因為脊柱側彎造成骨盤一邊高一邊低,就有可能在練習的過程中,無意間自己把它調回來。所以太極拳可以養生,也可以練武,只是如果依武術的要求下去練,養生的效果會更好。

我本身練的是楊式老架(108式)。

osarain wrote:
d.抖桿、扎桿:抖白蠟桿,不過現代很難找到空間跟好的桿子,抖桿主要在練勁。


同意,我有練桿子,目前使用的桿子還是遠從美國運回來的。
容在下掉個書袋;
拳經裡寫道"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果是如此,武術太極與養生太極應是同一件事。
換句話說,不管是教與學皆應涵蓋技擊與健康吧;
派別強調武術或養生,那應是個人好惡選擇下的產物。

有鑑於此,要學拳最好找個有傳承的。(我承認我迂腐)
原因也在於二者能兼顧。(希望啦 ...)

武術方面,至少對於拳的一招一式該怎用能說出個名堂,
最好能配合所謂內家拳該有修為,或說太極拳特色(以柔克剛),
將其演示出來。(不要鬆柔打拳架,而實戰時面目猙獰。)

若對武術方面興趣濃厚,就我(才疏學淺)所知,
一個完整的訓練包括:
拳架、推手、發勁、大扌履與散打。(未言及兵器)

養生方面,寧可到公園跟阿公阿嬤一起打發時間,也不要練壞身子骨(去爬一下文,你會知道我在說什麼)。

國內陳太、楊太與鄭子太極(當然還有其他名門),皆已開枝散葉,
請拜孤狗大神,一定會有你滿意的答案。
可能的話,請找其徒子學習(徒孫仍須努力)。

就這樣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