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意見:我以前有買過一台高島的跑步機,個人個感覺是,跑步機的跑步是由輸送帶所帶動,與自己跑馬路的感覺有一些的差異,首先,跑步機是一種強迫的運動方式,所以你必須更專注,隨時要注意不被跑步機甩出去,所以身體必須很刻意的維持一個定速,感覺上,身體其他部位會比較緊繃。另外是我在跑跑步機時,小腿特別容易僵硬,這是我跑馬路不會發生的情況,如果跑步機設定一點斜坡的話,小腿僵硬得更厲害,實際跑山路也不會發生,後來我就不太喜歡跑跑步機了,除此之外,跑步機的感覺其實與一般路跑感覺差異不是很大,可以當作天氣不佳的輔助訓練器材。
2.剛開始練習,進步神速信心滿滿,過兩個月後,卻感覺好像停滯不前,甚至狀況差時,跑完5K就喘到想休息了,請問前輩們是否也有同樣的過渡期?
參考意見:這個問題應該每個跑者都會問吧!其實每次練習的條件其實都是唯一的,跟你當天的睡眠、工作、飲食與休息都有關係,不過如果不是要比賽拿名次的話,堅持的練習下去,一定會再進步的。
不過根據專家的建議,如果有一個距離目標要達成的話,每周練習的增加量最好式控制在10%以內,我個人是從Runner's World 的線上教練下載課表,個人觀察,每周練習的增加量確實是在10%以內,每個三四週會有一週是練習量很低的輕鬆週,我是這樣逐步加到半馬的距離,沒有受傷。
3.目前穿的是公司送的運動鞋(市價約800那種),一般的厚襪,跑步時拇指會不舒服,兩個月下來腳拇指指甲已經瘀血發黑。故想請前輩們推薦合適跑鞋。
根據吶喊大大的文章,我算是過度內旋(應挑穩定+動態控制的鞋款),卻又膝蓋容易酸痛(應加強避震性),請問該如何取捨?又以我的訓練程度(入門型,跑健康的),是否可以練習及實際路跑一鞋到底?
參考意見:我覺得阿財哥的講得真好,我沒有比他更好建議,基本上,穩定型厚底的跑鞋與避震型厚底的跑鞋最大的差異在內側的支撐,腳跟的避震效果,應該不會有很大的差距。
有在Runner's World看過一個Q&A,有跑者問,是否應該有兩雙跑鞋交替換穿?編輯說明,以往的跑鞋材質較差,一次長跑後,鞋底因為長時間的壓縮,避震的效果會比較差,恢復的時間需要兩天以上,所以以前會建議跑者
兩雙跑鞋交替換穿,現在科技發達,鞋底恢復的時間已經縮短到一天左右(每雙鞋的時間可能不同),但是,主筆的編輯還是建議,我們每天要擔心的問題經很多了,如果沒有其他考量的話,兩雙跑鞋交替換穿是最簡單安全的做法。
至於慢跑襪,其實,國內的跑者好像不是很注重,在店家可以選擇的好像也不多,我一開始有穿過一般的厚底毛巾襪,夏天的時候,腳趾頭可以泡到起皺紋,整個襪子濕透,不僅影響排汗散熱,泡濕的腳趾皮膚會更軟,如果起水泡破皮的話,傷口會更大更深一些。另外,跑鞋與皮鞋或是休閒鞋的鬆緊度不同,一般來說,我們會選擇較合腳的跑鞋,起碼在跑的時候會綁緊,過厚的襪子,會增加指甲與楦頭鞋面的磨差,造成黑指甲,後來,我利用出國旅遊的機會, 一次購入10雙慢跑襪,個人發現,即使是慢跑襪,也是有分厚薄,實際穿著時,還是要考慮與鞋款的搭配,不過,我偶而還是會有黑指甲,有一說法是,黑指甲也許是因為鞋太大或是太小,也許是因為襪子或是其他因素,但是,會跑到黑指甲的跑者,基本上的里程都相當的長,所以,黑指甲也可當作一種榮譽的標記

4.麻煩大大們推薦適合小弟需求之跑鞋款式以及台北縣市店家。
5.跑久時肩膀酸痛僵硬,是否姿勢錯誤?又如何減少腰子痛發生機會?
參考意見:我查了一下,肩膀酸痛僵硬是很多跑者常遇到的問題,原因應該是跑的時候上半身過於緊繃,建議每5到10分鐘可以將手臂放下,將上半身放輕鬆,另外,如果習慣握拳擺臂的話,可以改為輕握拳,輕握拳的方式為虛拳將拇指輕觸食指前端,類似在拇指與食指間夾一張紙的力道。
關於腰子痛的問題,個人的經驗真的是跑多了,就自然不會痛了(很爛的答案

6.台北有適合初學者程度的路跑團體可以參加嗎?
參考意見:我都自己跑,我相信,所有的路跑團體都很歡迎初學者,只是,我很享受一個人跑的自在,所以...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