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zama_R wrote:
是不用說太多, ...(恕刪)
Kazama_R wrote:
沒錯, 對手不會配...(恕刪)
師兄,不知為何,看完您這段話,令我聯想到"笑傲江湖"中的一段:
那三十招招式令狐沖都曾學過,但出劍和腳步方位,卻無論如何連不在一起。那老者道:「你遲疑甚麼?嗯,三十招一氣呵成,憑你眼下的修為,的確有些不易,你倒先試演一遍看。」他嗓音低沉,神情蕭索,似是含有無限傷心,但語氣之中自有一股威嚴。令狐衝心想:「便依言一試,卻也無妨。」當即使一招「白虹貫日」,劍尖朝天,第二招「有鳳來儀」便使不下去,不由得一呆。那老者道:「唉,蠢才,蠢才!無怪你是岳不群的弟子,拘泥不化,不知變通。劍術之道,講究如行雲流水,任意所至。你使完那招『白虹貫日』,劍尖向上,難道不會順勢拖下來嗎?劍招中雖沒這等姿式,難道你不會別出心裁,隨手配合么?」這一言登時將令狐沖提醒,他長劍一勒,自然而然的便使出「有鳳來儀」,不等劍招變老,已轉「金雁橫空」。長劍在頭頂划過,一勾一挑,輕輕巧巧的變為「截手式」,轉折之際,天衣無縫,心下甚是舒暢。當下依著那老者所說,一招一式的使將下去,使到「鐘鼓齊鳴」收劍,堪堪正是三十招,突然之間,只感到說不出的歡喜。



謝謝師兄,我想我有體會到一些東西了!
Yukon2009 wrote:
太極發的勁才代表太極,這句話就夠了
這點要我要補充一下, 其實一個人的重量就是勁 (相當於物理學中的 '勢能'), 只要你懂得如何透過對方的防護網做出重心轉換, 打出來的東西就是勁 ~
我之前有提到泰森與依凡德的比賽, 泰森的重拳 KO 了多少拳擊界中的選手, 不過遇到攻擊距離比他長的選手卻處下風, 相反依凡德因為身高跟手的長度有有勢, 第一 個子高, 由上往下的攻擊會比較有力, 第二 手距離長對方打不到他的距離, 他卻能打到對方 (相當於透過對方的防護網) ~ 如果個子比對方矮, 如何善用接手與身法接近對方, 這是在對打中非常實用的技術 ~
Kazama's 350hp 370GT
Yukon2009 wrote:
謝謝師兄,受教了!
太極發的勁才代表太極,這句話就夠了,有時想太多反而自尋煩惱!
另外想請教師兄,陳式練纏絲勁,別家也一樣嗎?畢竟各家太極都源自陳式.
有聽過但一時想不起來
但我知道假的是什麼
很常見 但真的不好說
畢竟有些人是靠這個吃飯的
我遇過有本事的
會直接說一拳打過來試看看
然後我一拳很紮實打在他身上力卻馬上不見
剛沒看懂你的問題
再補充一下不知道對不對
你問的是不是像前面蘇文滄老師影片中跟他學生說的”探”
是的話其實各家武術都有類似的東西
我看的比較多的是鶴拳
鶴拳也是一搭手之後下一步就要進去
傳武這東西其實一開始各家練的都一樣
但中間會有很大的不同
等到你練到最後又慢慢的愈來愈像
其實你有時想不通的問題去看看別家在練些什麼
有可能會突然明白心中的疑惑
david92 wrote:
以前学过传武,后来...(恕刪)
我接觸的武術有抬拳, 極真空手道, 詠春, 泰拳, 太極 ~ 詠春, 泰拳容易上手, 詠春中線的原理其實已經可以對手對付不少對手, 有幾次對手衝上來, 我不過拳一擺都還沒出手對方臉直接貼我拳上, 有幾次對手被打到流鼻血就不繼續打了. 泰拳的實戰能力我沒必要多解釋, 不過練泰拳遇到那些身經百戰的選手, 身體都練得很壯, 光是防守就很吃力, 而有機會出手時很難有足夠的殺傷力. 所以我轉練太極拳, 想把借力打力的技巧學好 ~ 好的太極老師不好找, 很多老師都是以健身為目的, 或是打套路比賽, 真正厲害的能做到用意不用力的真的很少, 手怎麼進來的都讓你弄不清, 輕輕拍你幾下就能讓你站不穩, 能練到這水平的人能讓你輸的心服口服 ~
我最近跟位練 MMA 的交流, 他也認為很多人最後都想追求太極技巧, 輕輕打都能把人打的人仰馬翻更何況是用力打... 當然我可以透露一下, 感覺上是對方的手輕, 有如箭尖不動看起來似乎沒東西, 不過很少人能看到背後是一把拉滿的弓...
Kazama's 350hp 370GT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