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lin wrote:
我今年還是會衝現場支持鋒哥的la new熊隊(恕刪)
你還沒搞清楚嗎?
職業運動球技和運動精神勝過一切,
打也打成這樣,
賭又賭成這樣。
搞偶像,搞英雄崇拜,
只是鞏固小眾球迷的向心力。
中職除了個彭政閔我還會對他的紀錄和練習態度尊敬外,
其他的球員呢?
什麼森林王子,什麼阿甘,什麼阿扁,什麼黃金戰士?
還搞這套,
這些對你們眼中合理的「親切」暱稱和球員姓名我一個也不想記,
球技從來就不是職業水準,
要搞藝名、搞偶像到是很符合台灣演藝潮流。
沒實力的運動員,
用了這些藝名更令人反感!甚至反胃!
各國職棒都有文化,
美國其中有個「父子傳承」,連電影都拍到快沒新話題了!
日本可能就是「野球人生」。鈴木一朗:野球人生最大的恥辱!王貞治:野球人生。
台灣呢?不會是「以賭養戰」吧?
你還不知道為什麼中職被很多四五六年級生唾棄嗎?
球隊不會告訴你,聯盟也不會告訴你,
因為這套方法是他們設計出來的!
沒什麼好責難你們,
但無所謂對錯,也無所謂責任,
當然,你們只不過是他們整合行銷中其中的一環,
中職....
無所謂,我不在乎!
有人說要改名也無所謂,
拜托前面別用中華或台灣這兩個字來侮辱我們都深愛的東西。
最後,
別在扯什麼台灣沒好的棒球場地,沒巨蛋,沒幾萬人棒球場,
所以棒球不會提升?
誰都知道芭樂片就算放在華納威秀,
票房不好,二天就下片。
海角七號哪怕只能在恆春鎮公所活動中心放片,
買票進場還是會場場爆滿。
大家搞清楚了沒?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