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

學打太極拳純粹只能養生嗎?太極拳能否做為防身武術之一使用?

Claude.Chen wrote:
我練太極拳的,眼神都...(恕刪)


就我所學的太極拳是真的能用,而且還是大絕等級的,問題是很難練出來,用個比喻來說,太極拳至少是博士班等級的才體會的到跟用得出來,而現在這個年代包含我在內大多數人也不過就練到國中生等級而已,要國中生理解博班的內容,這差距太大了。

為何我說現在人多半才不過國中生等級,因為以前練武是要像職業運動員一樣,每天至少操練8小時以上,而且也是從小就開始訓練,跟我們的棒球員一樣,然後每過一個階段就篩選出比較優秀的,剩下表現不夠搶眼的就被淘汰了,這樣一層層篩選之後,才能進階到國高中大學,甚至是研究所等級。問題是除了那些從一開始就打算往MMA或職業格鬥賽發展的人之外,絕大多數人頂多只能算業餘愛好者,業餘愛好者大多有正職工作或生活要過,很難像職業運動員一樣全心全力投入,就算是學生,每天也要花8小時上學,下課後還要唸書,根本沒多少時間練武術,想要達到研究所程度,那真的要天份超強才有可能。

然而MMA或職業格鬥賽都有一個特點,要害都不能攻擊,然而傳統武術的套路中,很多招式都是衝個要害來的,兩者一開始的訓練目標就不同,很難在臨場實戰的時候真能轉換過來,平常就練到成本能地打藥害,遇到比賽卻要刻意廢除不用,不然就被判輸,這對想要以格鬥賽為職業的人來說,是無法忍受的。而這是典型的規則引導比賽的模式,跟考試引導教學一樣,評分標準不同,自然只有最能適應規則的能留下來。

至於打磚頭胸口碎大石的部分,其實是國術中硬氣功的範疇,目的是加強抗打擊能力,跟利用健身刻意壯大肌肉提高防禦力是一樣的目的。但不能自己隨便亂練的原因是,練習這種技能需要有老師教導如何運氣,且要有師兄弟或老師從比較輕微的力道開始喂招,確定能運氣到正確的位置,這中間需要反覆的練習跟糾正,才能真的練出來。鐵砂掌之類則需要每天鏟鐵砂外加要特製的外洗藥水塗抹,外洗藥水可以保護筋骨,才不會出現練習幾天手掌就受傷廢掉了,而這些外洗藥水都是各門派獨門秘方,現在也大多失傳,再加上一般人練了沒辦法用,停止練習三個月後效果就退了,跟健身的肌肉一樣,三個月不練硬的跟石頭一樣的肌肉就變成軟趴趴的肉是一樣的,所以現在也很難看到真正的鐵沙掌了。

武術的本質本來就是廝殺用的,所以大多數招式都是衝著要害而去,效率最高且可以用最小的力達到最大的效果,不然一個60kg等級的女生如何打贏60kg等級的男生呢?非格鬥場的比鬥是沒有規則可言的,更不可能出現說,我是女生你是男生,所以你只能一手一腳跟我打架這種情境,所以既然只是業餘愛好者而非靠格鬥職業維生的話,個人認為更應該了解要害的重要性。平常練習是為了保護自己,真的遇到極端狀態,如女生快被強姦了,或行車糾紛時對方直接抄了武器就打,或是走在路上遇到吸毒的或飆車的小屁孩莫名其妙持刀砍人,更甚者遇到『鄭捷第二』等狀況,這時候有訓練過的存活機率絕對比一般人大。現代人練武是為了自保而不是為了去逞兇鬥狠,畢竟大家都有工作要做,有家要養,誰能承受得起『打輸了進醫院,打贏了進法院』的後果呢?

而且武術也不是只有廝殺的作用,在武術的訓練過程中,會有大量的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特殊小肌群訓練,氣的鍛鍊跟精神專注度訓練等。能明顯改善體質,提高生活品質睡眠品質,改善專注力低落,精神不濟,手腳不協調,平衡感不足等問題。而這些好處都是我練了這麼多年後逐漸體會到的,所以現在的武術即使不講格鬥的部分也還是有非常多好處,這也是為何我喜愛國術(中國武術)的原因。國術的境界博大精深,得要有名師指點,自身的努力跟天份具足,才有機會登堂入室,真的就跟NBA、MLB一樣,不是人人能進的。
gtparty wrote:



雨傘啊~~~鑒...(恕刪)

其實不用耶
一般非摺疊傘就很好用了
傘不是只能用敲的
還能用刺的喔
而且速度更快更隱蔽(≧∇≦)
Shiu Jan Jia wrote:
然而MMA或職業格鬥賽都有一個特點,要害都不能攻擊,然而傳統武術的套路中,很多招式都是衝個要害來的,兩者一開始的訓練目標就不同,很難在臨場實戰的時候真能轉換過來,平常就練到成本能地打藥害,遇到比賽卻要刻意廢除不用,不然就被判輸,這對想要以格鬥賽為職業的人來說,是無法忍受的。


您說的我基本上都同意, 不過練 MMA 也打要害, 打頭, 關節技等等, 足夠打到讓對手殘廢. 我覺得格鬥武術跟傳統武術最大的區別在, 格鬥武術是反反覆覆練幾個招式, 基礎打得相當扎實, 對打時也是那幾招的活用與變化罷了, 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 '不怕千百招, 就怕一招精' ~

反觀傳統武術, 練了一個套路後, 接著練下一個, 加上不同的兵器練了一圈, 很多人認為這樣基礎就扎實, 不過真的要用時一招都用不上 ~ 說真話, 如果是同一個系統出來的東西, 不管練什麼東西, 都是一招 / 一個原理 那才算有練到家 (相當於格鬥武術反反覆覆練幾個動作) ~
Kazama's 350hp 370GT

Shiu Jan Jia wrote:
其實不用耶一般非摺...(恕刪)


鋼製的


Shiu Jan Jia wrote:
有武器的話確實比赤...(恕刪)


刀 vs 槍
如果在21步內,其實還是有勝算,就看自己有沒有那個膽量和運氣 (賭輸了就7天後回家)



Kazama_R wrote:


您說的我基本上都...(恕刪)

別家的老師怎麼教我不知道,我們老師常說拳套學會只是幼稚園畢業,後面還要練習千萬遍以上到成反射動作,反射的意思是任何狀況下,能瞬間做出標準招式,很多人根本還沒練到這種程度就不練了。接著還要把單招拆出來單練,單練的時候必須模擬實戰,且要把動作中的缺陷一一改正到合乎拳理,這樣才算有學到一定程度。


所以我蠻難理解為何拳套無用這回事?拳套不過是為了方便傳承跟練習而設計的,真正的精華還是在每一招拆解出來的用法跟如何練習上,很多人都以為學會拳套就表示可以實戰了,結果被K的滿頭包之後,再來埋怨拳套無用,這真的蠻無言的


而如果沒有學到每一招的用法的話,我想不外乎幾個原因,1.老師沒學到,自然不會教。2.學員程度未到,教了容易好高騖遠,不願好好打根基,老師乾脆不教,只是要你回去繼續練。3.該拳套真的不夠高級,有用的招式太少,甚至整套都是亂編的,這在現在的大陸自編的太極拳很常見。4.學員自己沒練出來,不論什麼原因,就是沒有練到家就是了。


說起來,我老師所教的練習模式跟MMA的選手沒有多大差異,都是要動作正確,然後熟練熟練再熟練,並且把破綻跟缺點盡可能的修正到完美,最後才是真正的實戰,每個格鬥賽選手私下也都是那幾個動作每天練習千萬遍,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才去模擬實戰以及真正上擂台比賽。差別在於,好的拳套裡面可能有二三十招都可以使用,一般格鬥選手大概就練那幾招而已,那麼要真正學會那個拳套所需的練習跟時間自然多很多。


Kazama_R wrote:


您說的我基本上都...(恕刪)

有關要害的部分我的看法是,MMA還是有下陰、眼睛、耳朵等最嚴重的位置不能打的規定,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選手不需要防範這些位置被攻擊的心態,而這是國術發展過程中所沒有的限制。中國武術的對打是在不禁生死,不禁任何要害的前提下出現的攻防對戰,光是一個下陰能打與否,就會讓對戰雙方不敢隨意近身了,因為距離越近,這些一級要害越難防護。某種程度來說,還是有保護選手的作用,不然MMA死傷殘廢的狀況會嚴重很多。不過這也是必然的結果,畢竟這是職業格鬥賽,不是生死格鬥,參賽選手的目的是賺錢過生活,而不是去生死相搏動輒殘廢的,自然不可能不禁最嚴重的要害。
gtparty wrote:



鋼製的[100...(恕刪)

這算是比反應速度跟操作武器熟練度的問題
總之就是
平常練習的越熟練
臨場發揮就越好
完敗對手的機率就越高
Shiu Jan Jia wrote:
別家的老師怎麼教我...(恕刪)


是啊 ~ 您說的很正確. 我見到大多數人練不出東西是因為 1. 基本功當熱身運動,練得亂七八糟 2.不懂得把基本功練的內容放到拳架中. 簡單的比喻, 好比蓋房子打地基草草了事, 地基打好了, 不過房子不蓋在地基上, 這樣的房子不垮才怪. 練武不練功, 到老一場空.

我在透漏個重點, 當我們練拳架時注意動作由中心開始, 動作自然會有平衡, 每個變化中是否有分上下前後左右的平衡, 平均分配, 有多少人在打拳架時 注意每一點變化中都有非常準確 的 '中心','平衡', 與 '平均分配' 這東西, 如過拳架都表現不出來, 到對打時更用不上了.

Kazama's 350hp 370GT

Shiu Jan Jia wrote:
有關要害的部分我的...(恕刪)


其實規則稍微調整一下, 例如眼睛規定不用手指搓 ~ 至於不打下陰這有點好笑, 這跟規定不能打頭的區別在哪? 而且就算不是故意有時候還是會打到, 其他則是不能打後腦勺, 對方三點著地時不能使用足球踢. 當然啦 ~ 我不否定地板技挺厲害的, 不過這些規定很顯然是在保護使用地板技的選手 ~
Kazama's 350hp 370GT
目前大部分都是看到上擂台,傳武被打爆的是多數...

(大陸就有好幾個大師級的都是如此下場)

台灣目前能使用傳武上擂台的,不多見(成吉思汗盃的格鬥賽事,曾見到一位...使用詠春拳)

一般練習綜合格鬥的人員,在半年內就可打得嚇嚇叫(傳武面對這些練習格鬥的人員,打要害...打中的機率好低)
  • 6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