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名單中有我超崇拜的陳彥博,吸引力太強就一起報名參加了
整個座談聊了運動產業發展、傷害預防跟運動員的經驗分享,
其中夾雜了許多的小故事,聽完我自己滿推的
但因為是單日活動也就沒法再推薦大家去參加,
就稍微整理下活動中的所見所聞寫成心得分享給大家~

活動分上半場跟下半場,我是參加下半場
下半場講者名單(陳彥博真的很帥啊)

會場環境不錯

除了有提供小點心之外

現場還有高蛋白飲、免費量inbody跟背心衣服&包包
之後還會在健身場館賣,這些商品還蠻酷的說




回到活動本身
整個活動分為四個部分
1.壽險保險產業,分享他們如何推動健康
2.物理師的治療長分享,運動傷害與預防的重要性
3.運動員Kimberly分享,運動與健身帶給她快樂
4.極限運動員,用科技挑見極限活出自我

主持人開場完之後先是保險業副總聊到企業ESG
其ESG最核心的就是員工的健康
為增加自家員工的身體健康常常由主管主動帶領員工去運動,
例如光辦了一個健走活動總部數就高達8億步外,
跟WG健身房也有合作推動健身運動課程與員工福利,希望我家老闆也給我這個福利

另外當然也希望保戶能夠身體健康,大家一起WINWIN
接下來是物理治療師

主講的是人們學習運動預防醫學的觀念
從坐姿開始說明怎麼避免痠痛
另外有說到,他其實不建議看YT影片做運動
因為你動作是正確了,但出力是否正確,如果有誤很容易因此受傷
他們在做的事情就是復健,復健完畢後
肌肉還是要持續正確用力,這時候他們就會建議它們去健身房
帶著他們開的菜單,類似醫院的處方簽,給教練請他們規劃訓練課程
除了普通人要注意姿勢 與肌肉正確用力預防傷害外
運動員更需要
另外也有講到,很多教練以為球員做不到某些動作是因為天份不好但其實不然,
其實是因為還沒學會某個肌群的用力方式所以達不到,他們一直在輔導讓那些老教練把觀念改掉
後面兩位都是運動員的分享

快艇衝浪運動員>>Kimberly
有說到他既不是天生的運動員,也沒有天份而且他35歲才開始運動,運動是為了快樂
直到有次去美國參加連續多天的活動因而受傷,醫生說要開刀嚇死了
因此開始去找不用開刀的治療師看看有沒有救,也才知道預防的重要性
開始注重暖身,且訓練完收操放鬆按摩全部到位
再來改變運動菜單,加重下盤的訓練
因為醫生說:你用的不夠你練的,你是高強度,練的也要比一般人更強,肌肉才能好好保護你的骨頭
結果就是~不但不用開刀還在比賽拿了金牌
另外他也說他運動很快樂,他可以影響朋友,但最難影響他的家人
像是說服他父親就花了好久

80歲的衝浪好手應該是全台最年長的了~
再來就是健身,大家常常覺得讓老人家健身是瘋了,
但老人家最需要的恰巧就是健身去抵抗肌力的退化,可以讓老人家更安全
最後
台灣超有名的極限運動員>>陳彥博
尤其最近亞運開始,看運動員在比賽上奪金就已經超級熱血,現在還可以直接近距離接觸我的偶像

跑步穿越級南極跟沙漠的超級怪物,聊到這些極限運動不但沒有什麼錢而且是會死人的,
參加比賽這些年看過不少好手因比賽而死亡


零下50度與高溫50度的折磨

一路跑到700公里的他從沒想過他能背著食物跟裝備跑了這麼遠

運動留下的各種勳章,每次都是玩命
還聊到像南極那樣求救一次150萬起跳,比賽很花錢啊…

訓練與比賽科學化的重要性
學會去研讀科技,學會帶GPS,學會什麼時候越過高山,什麼時候要補給,什麼時候衛星可能會沒訊號
最後他分享
一個人在雪地裡孤獨地奔跑很痛苦
但到底是什麼驅使他去挑戰極限?是什麼樣的情況下,讓他想要去改變?去運動去be better去變得更好


至於運動可以讓人吃更多好吃的食物,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明年由他主演的重返育空會在院線上映大家有時間可以去捧場

聽完整個演講想到了很多事情
例如之前就聽過我媽說很多人練瑜珈 只有動作 沒有正確用對力,硬做很傷身
我自己經驗是我自己之前疫情跟風去爬山,體力沒問題,
但沒有先鍛鍊肌肉保護膝蓋,結果痛到爆炸,一下山馬上去健身房練膝蓋周圍的肌群….
健身是為了更好的利用肌肉保護自己的骨頭,如衝浪女神所說的,
老人家怕跌倒是因為沒肌肉保護,運動與健身是為了活得更愉快,並且吃得更好


跟偶像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