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母約5年前因退化性關節炎,做了全膝蓋制換手術,
後來膝蓋一直很緊(攣縮),尤其每天下午之後.
術後復健有做,但可能沒有做得很扎實,這1年來每天有比較認真在做,
包含每周3天去復健科,請復健師徒手(約15分鐘),
但仍沒有改善狀況,目前無法走遠(500公尺內)和久站(10分鐘內)
這期間膝蓋和脊椎,也到大醫院做了許多檢驗(神經傳導, 肌電圖, MRI, 超音波...等),也看不出問題
以及治療(震波, 神經阻斷, 超音波導引注射..等),也沒有改善
後來也去看了神經內科和精神科,依然無解.
每天看她那麼不舒服的樣子,又沒法分擔,真的很難過,
是否有大大有類似的困擾? 有甚麼方式可以改善或是減少不舒服的感覺
jamesmsec99 wrote:
家母約5年前因退化性(恕刪)
不好意思,因為你用留言,所以我沒有看到,現在才回覆你。以下是我解決我攣縮的方式,給你參考:
1、先檢查四頭肌
先用手指按壓四頭肌,如果對方會覺得四頭肌很酸痛,而你手指的觸感無法明確感覺四頭肌是分散的條狀肌肉時,你要準備一個工具(大部分人通常沒有那個指力去每天按壓肌肉)。你請木工師傅幫你做一隻三角柱,三邊五公分,柱高大約45公分。柱邊需要倒圓角。這個三角柱的柱邊可以拿來放鬆四頭肌。

放鬆前,先熱敷四頭肌。把三角柱擺床上或瑜珈墊上(鋪上二到三層厚毛巾),然後人正面趴在床上,讓三角柱剛好位於四頭肌。如果覺得太刺激,繼續增加毛巾厚度。三十秒後,換一個位置,依照這個模式,把整段四頭肌來回壓兩遍。起身,涼敷。早晚最各作一遍。
觀察並紀錄一下有沒有改善。通常一段時間後,所需要覆蓋的毛巾就越來越少,肌肉也會越來越放鬆。(基本原來就跟運動滾輪一樣,只是三角形不容易滑來滑去,更容易控制。)
放鬆到一定程度後,需要稍微加入拉伸。同樣的姿勢,讓其他人輕輕的把小腿往屁股方向壓。(是有其他的姿勢可以自己操作,但是有親人幫忙會簡單點)。拉伸過後再冷敷。整個完整的過程就會變成:熱敷、按壓、拉伸、冷敷。
1.5 、測試後腿肌肉
這步驟可能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如果四頭肌慢慢放鬆後,但是一天下來還是覺得很容易回復到緊繃程度,那可以讓對方試著做橋式運動。如果在做橋式的過程,會覺得後大腿甚至有要抽筋的感覺,那可能代表後大腿肌肉力量不足,需要每天作個三組橋式(應該算很少的復健量,但是至少會讓前肌肉出力更正常點,老人家可能沒有力,所以就需要家人在旁邊輔助跟監督)。
2、處理膝蓋
通常先處理四頭,四頭肌恢復到一定程度,接下來再來處理膝蓋。膝蓋這部份通常是韌帶沾粘,會影響行動,而且有時候會壓迫到神經。這部份處理起來會比較痛,所以需要先把四頭肌放鬆到一定程度來處理,疼痛程度會稍微減輕。
你先用手指去按壓對方的膝蓋,如果有沾粘,應該輕輕壓就會覺得疼痛。把這些位置稍微紀錄一下,然後準備一隻金屬湯匙給對方,然後沾點乳液,輕輕刮這些部位。因為這部份會很敏感,給需要的人自己刮。每天括一點,括久了就不太需要乳液。括完後,可以塗一層薄薄的曼秀雷敦熱力鎮痛藥膏。(不需要像刮痧那樣刮到微血管爆裂,基本上刮到微紅就夠了。主要是刮沾粘,而壓力跟血液流動都是消除沾粘的好方式。)
湯匙不是很好握,也有點過鋒利,所以可以去觀光區買一隻這個造型的按摩棒,很好握著施力。(如果離中和不遠也可以來我這拿)

給你參考。
PS、使用這樣的放鬆方式,會感覺力量與控制力減弱,所以建議別放鬆後很快速的參與中高強度運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