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入手的是 Wade 1.0 ,而今天實著的則是近期關注度及能見度越來越高的 All Star BB Jet。

先分享我的狀況,去年在Kobe剛發生意外時,公司的同事們有太多都是Kobe的死忠粉絲。
在去年1月30當天寒流,我們看著天氣預報當晚剛好是8度,大家討論著:我們是不是也該致敬一下Kobe?
於是便決定當天下班,大家一起去打球。
豈料,身體始終熱不開,在一個平常會做的轉身動作時,我扭傷了膝蓋。
後來到醫院照核磁共振以後,醫師評斷:前十字韌帶斷了。
經過術後及一年多的時間,過去的球鞋剛氧化的也氧化了,甚至大傷過後總覺得該有一雙全新的球鞋,畢竟我不能再承受一次膝蓋的傷勢了。
挑了很久,也問過很多同事的建議,當然最想入手的是Kobe VI Protro ‘White Black Del Sol’,但是這雙鞋在我心裡像是一個夢幻的藝術品,若真的拿來打球實在太奢侈了(後悔以前沒有多備份幾雙)。

最後決定挑了All Star BB Jet,可能最後還是外型設計跟試穿時的腳感是我所想要的那種感覺。
先說說鞋面:
較為厚實的網布鞋面,雖然剛入腳的時候稍稍有點硬朗的感覺,但實戰了兩場後發現,只是新鞋尚未落地時的錯覺,跑動後會感覺到腳背穩穩被包覆住的感覺。


內靴式的設計搭配杯狀形後跟並沒有真的讓人感覺很支撐及包覆,但是透氣效果我倒是覺得做得還不錯。

中底:
中底搭載前後腳掌Nike Zoom Air 氣墊,與 Converse Power Plate(尼龍玻璃纖維抗扭片)互相結合,如果以一雙鞋來模擬的話,我會把足感體驗形容的有點像是 Kyrie 1。

Zoom Air 氣墊:一如往常的穩定發揮,給予直接的靈敏反應,但實際穿著後,前腳掌的反饋感>後腳掌。
也許是後腳掌的六角形Zoom Air的設定較小,所以實際腳感並沒有感覺很顯著。
Converse Power Plate:加強後的支撐性及足底感受是真的還不錯,至少在整雙鞋的剛性來說是有大大的加分作用。
鞋底:
昨天實測時,多向胎面花紋在急停跳投給我的瞬間感受是抓地力還算可以,雖然我並沒有執行大方向的變換或是加速切入,畢竟大傷過後的第一場球,朋友們還是讓我先暖暖身活動一下就好了。

總結一下這雙 All Star BB Jet:
1.包覆性在中足及後跟的表現上確實是很不錯,但前足的部分稍有空隙,可能我的腳是屬於比較沒有肉的,而當天的襪子也穿的比較薄一點,整體來說這雙鞋的包覆性確實是很不錯的。
2.中底的表現還算可圈可點,至少前腳掌Zoom Air與Power Plate的感受是明顯的,我覺得後腳跟的部分要是Zoom Air的回饋感再加強一點的話,相信中底的科技配置我是會給予高評分的!!
以定價3380的球鞋來說,也算是高CP值的球鞋了,整體著感也算適合後衛型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