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逛到這個網站
投手姿勢分析部落格
這裡面無論什麼動作的投手他都可以分析
可是有些理論好像怪怪的?
回答問題也常常答的亂七八糟大打太極
這裡有他的投球動作
想請問對棒球有經驗的人
他這樣是真的很厲害還是在唬爛呀?
光就動作 並不覺得特別厲害 但以普通玩家來看 這樣還可以
優點是:
有特別把腿抬高 但反而使上半身後仰
有特別跨大步伐 但前腳並沒有全撐住全身體重
缺點可能比較多 就只講比較大的:
像是他的手肘投球時太後面了 比較危險
之所以手肘跟不上 我認為是他抬腿太高跨步太大 但他前腳撐不住那能量
導致腰用不上力 無法帶動上半身的旋轉 所以只能靠手臂硬催
至於他的留言板有人吐嘈說的沒下壓 基本上是同個問題
投球是一連串動作有時間順序的排列 每一個環節快慢都會影響後面的動作
支撐腳撐不住抬腳的位能 及跨步的動能
所以後續動作都卡著 腰都沒跟上了 手臂都跟不太上 自然也壓不下來
至於他留言版上嗆聲的這麼多 我是不知道前因後果 大可不必 大家就切磋參考嘛
畢竟研究動作的書籍少 網路也少 這年代網路文多 芭樂文也多 就學會判斷
排除錯的 留下對的 有疑問的就記起來多查證 這樣會懂比職業的更多那也好阿
另外 要多看各投手動作 會有更多體會 每個投手都有優缺點 可以學到各家門派投法
如果能融成一派 那將來投球就是不得了的事了
所以也不必只放大缺點而忽略微小優點
我也只是玩好玩的 但也很喜歓研究投球
我甚至認為 有時候完全不會棒球的小孩子跟女孩子的投球動作 比看職業選手的更能找到真理
因為他們沒有既有框架框住身體自然運作
以前投手空間整理很多投手動作 棒球迷應該蠻愛看的http://www.baseballtaiwan.net/pitchers/
投球動作我也很愛看 裡面 我最推薦陽耀勳跟鄭嘉明的動作 很值得偷師
另外 日職的巨人第一指名 澤村拓一 他的動作 想變成最強的投手 也絕對要參考
(他的重量訓練也可以參考 我目前也在身體力行效法他的雜草魂 努力緞練中...)
可以去youtube找來看...
好比說下壓好了,身體能下壓需要前後動作的配合才壓的下去,
他的分析只看表面外在的動作,告訴你身體下壓"表示"有用到身體力量,卻不知道要怎麼做才壓的下去
不知道自己投球動作問題出在哪,還可以到野球網對投球失憶症這麼回答:
首先投球會失億
是因為妳本身不瞭解自己的投球姿勢
甚至不瞭解
或不懂的如何執行
他的分析很芭樂,以為自己說的是真理,亂扯什麼人體工學,結果自己沒辦法提出合理的解釋反倒嗆人,被嗆只是剛好而已.
--------------------------------
補充說明,他認為跨步一定要達身高的95%以上,所以你說他跨步太大他可是很不屑的.

就是能量的轉換
通常是利用身體重心的改變,把能量轉換去帶動球
一般來說所謂好的姿勢
就是讓你用最省力最輕鬆的方式
來達到八成的威力
這樣可以穩定且持續保持你的威力
如果用到十成力,會累得很快,而且容易受傷
在球的控制上也會變得比較困難
比如說籃球,要用膝蓋來投球
網球要用腳來打球
棒球也是一樣
腳是第一個問題,
再來是腳帶動的屁股
屁股帶動腰
腰帶動上半身
上半身帶動你的手
手再帶動你的球
以日系來說,比較強調腳的重要性
所以都會練很多的跑步,所謂的練下盤
會比較強調跨步要大一點,這樣水平方向的移動會比較多一點
以美系來說,也要練跑步,但是還強調了上半身的下壓
一般美系的跨步比例相對來說會比日系來得小一點。
因為老美多半身材比較好,手長腳長
上半身的下壓可以增加更多垂直方向的移動,會更有威力
也是為什麼老美來台灣挑投手的話,會挑身高至少一八○的
因為球速快沒有用,一六○的球照樣給你全壘打
垂直方向的變化才有威力
回到原本的動作說明
一、抬腳啟動
a重心的保持
b屁股會有點往前坐下去的感覺
他的抬腳雖高,但問題不大,問題是沒有坐的感覺,所以
雖然有抬腳,不過完全只是平衡用,沒有利用到重心移動
的好處,因此他的腳跟他的身體兩個的速度是分開的,身
體是後來才加速,屁股後來是留在後面就可以看得出來,
沒有把能量轉移到球上
二、跨步
a跨步腳落地時儘量指向前方
太開或是太封閉都會造成腰的力量被分散
他的左腳似乎有點走封閉的感覺,落地後重心也不在腳上
,會造成身體的不穩定及旋轉,也減弱下壓的能力
很久沒有看過動作,生疏囉。
下盤沒力,第一個抬腳的動作就看出來了(就是王建民剛復出被發現下盤復健不夠的那姿勢)。
柔軟度不夠,常在投球的人手臂不會這麼硬,要不然就是他那個照片只是隨便投一下。
不過隨便投的姿勢和用專心投完全不同,大可不用費力分格討論,所以我判斷他真的不會投球.....
不然就是姿勢 100% 然後靠蠻力在扔......
抬腿動作是真的有抬腿、還是靠面子在硬舉腳,只要叫他腳舉起來後馬上停不能動,
看他能金雞獨立多久就知道。這一個抬腳動作,只要重心歪一點會抬過頭(為好看而抬),
那之後的準度已經不見了 95% 了。
要看流暢的姿勢就看郭泰源,學生時代的張誌家和郭泓志,或者達比修。
他們的姿勢幾乎都是動作出來後,不會有特別快或特別慢的節奏斷層,球速照樣快,對肩膀又好。
-= 散仙 =-
看的很過癮~(但是看他嘴砲就只有娛樂效果了)
整體來說他只知道要看
1) invert W 型抬臂
2)跨步夠不夠寬
3) 身體直不直
4) 投完背有沒有壓下去到水平
他可以說是標準的日本土砲投手教練(就是看了一堆理論,腦子裡只有標準程序的死腦筋)。
每個人成長過程不同,肌肉使用方法不同,每個肌肉的強度更不同,甚至長短腳都是正常的。
所以美式教練不會去大幅改姿勢,因為改姿勢的前題在於相關肌群都有同等的強度和柔軟度,
在整個身體都有那種強度之後,姿勢自然會有所調整,不用強迫。
跨步要遠,下盤夠力了自然就會遠,不夠力就想跨遠是最白癡的做法。只要多跨一點點,整
個人的穩定度和協調度都會跑掉,這是要花時間鍛練和適應的。問題是跨不遠但是可以輕鬆
投到 150+ 的有一大堆,這些人難道就是廢柴?說不定他手臂超軟,像鞭子一樣隨便甩都可
以有球速,那他根本就不急著去跨什麼大步。下盤長期慢慢的練上來就好了。
投完背有沒有壓下去?這跟出手點有關係,越 3/4 的投球姿勢,自然就越不會壓下去(根本
就快要側投了,壓個屁呀?),就算是上壓型的,如果投手覺得不需要壓下去,那代表他投
的很輕鬆,那是好事(多半是先發,只能用 7~8 成的力在投),強迫要壓下去是外行人在做
的事。真正的職業球員不會拿 100% 力道在投球,過度出力在壓球的話,看你能撐多久。
-= 散仙 =-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