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因為在一起打球的球友叫我差不多要換球拍了(目前拿新手拍),
但我詢問熟識且球技不錯的大哥,他是叫我在打一陣子,
看看自己適合攻擊型還是防守型那種球路…
其實我自己希望可攻也可守(目前還是想偏向防守)
故可以請對懂刀板與膠皮的大大幫我列一下清單嗎?
我想要七夾的刀板FL不要ST的…(那一種刀板好?)
還有膠皮要黏但是彈性不要太好,免得接球一碰就出去…(那種膠皮好?)
價格的部份因為聽說膠皮漲價…
所以刀板+膠皮請幫我選用中等的就好。(可能過一陣又要換)
麻煩大家了!非常感謝。
1.
上面這個地方有不少拍板和皮的討論
另外PTT也有不少的文章可以查閱
2.
FL柄跟ST柄的差異在於握柄形狀
FL柄中間窄尾部寬,ST柄則是直的
哪種好就看個人習慣了
3.
可以找 DONIC的拍子如 DONIC EPOX系列(木7夾) / DONIC D.I.C.O.N.(木5夾)
價位約在1000出頭
配上兩面大陸拍皮300~500(x2)應該花不用2000塊就可以搞定,可能跟買蝴蝶的閃光系列套拍差不多
(以上建議為純木七夾與純木五夾,千萬別用加料拍啊!)
2.在膠皮的部份你的觀念真的十分正確,要選擇自我發力為主的膠皮,而不是靠膠皮的性能為主,不僅僅會讓自已的動作變形外,也會阻礙自已進步的空間。如果你是選擇大陸皮的話,可以建議您 許紹發999LSZ 這張皮(硬度的話,要好控一點就選45度,但偏硬,正常比較軟Q一點的話選43度,相對的軟一點的皮當然有時容易被對手的球給吃轉; 情形請自我斟酌),大陸皮的部份當然希望顏色是選黑色的來用,你說為什麼,其實我也不太確定,因為許多人都覺的以同類形同種類的大陸皮黑色就是比紅色的Q。
如果是澀性皮的種類的話,我推薦的這張可能就要讓您失血一點了,就是BTY的Sriver,這張皮不僅僅經典,而且容錯率又高,實在是一般練球時的好伙伴,雖然這張皮目前漲價後的行情是900~1000不等,所以就看你的取捨吧~~~~~
另外,因為您是刀板,所以不太建議你兩面都貼大陸皮,因為真的有點重,如果您是用中空拍的話,那~~~~手腕的部份可能您要多多的去注意與緞練。
好啦,以上說了這麼多,雖然沒看過你打球的情況,所以都是讓您參考用的,不過在此提供一下以前有位前輩給我的一個觀念,就是沒有任何一片皮和板子的情況是完美而無暇的,只要狀況不是離您的預設差太多,其實人是個容易適應與突破的動物,千萬不要為了換而換,以及追求理想中的新品,因為這也關系到你或是你父母的"手臂"是否夠粗壯了。
雖然不知你是否是台北人,還是就順便推一下,台北桌球團的部落格
蔚藍星辰* wrote:
3.
可以找 DONIC的拍子如 DONIC EPOX系列(木7夾) / DONIC D.I.C.O.N.(木5夾)
...(恕刪)
問一下 , Donic EPOX 系列 木七夾的是哪一隻呢 ?
新發表的嗎 ?
超愛Donic的拍 , 因為很漂亮XD
最近又在肖想 " 燒桐 " AR+
哈哈
1.純木夾板類:
純木底板的木板使用種類繁多,夾層方式、夾數也各有不同,主要以5、7夾為主流,可區分為以下細類:
(1).軟五夾:
具代表者~AC、AE、YE
是最適合於初學朋友的底板類型,底板的彈性不大、擊球時球拍的手震感略大、球停於拍上時間長、容錯性高、容易掌握住擊球方向及力道!
已具有基礎的朋友,如果您的發力好,屬於兩面弧圈型打法不十分速度及一擊必殺的打法,以要求連續性為訴求,可以考慮軟五夾!而像STIGA的底板拍面較大,也可以充當削球板!
缺點:底板的借力不好,中小力量的擊球速度不足,所以多數的球都需要發大力去打,感覺打軟五夾費體力些!
(2).硬五夾:
具代表者~木吉他、狂飆王、YEO
除保有純木五夾的咬球及手感的優異之外,底板彈性更大,有一定的借力能力,適合弧圈及弧快型打法!
缺點:在無機時代,少了灌膠的光環加持之後,純木五夾的絕對力量終究是差了點,少了一擊必殺的魄力!所以許多專業選手改打純木七夾或是加料拍來彌補速度力量的不足!對於原本就無灌膠習慣的朋友,影響則是不大!
(3).厚五夾:
具代表者~andro kinetic off+,TBHAR alpha、TO
一般的純木五夾厚多在6.0mm左右或以下,而少數幾款純木五夾厚度在6.5mm以上,在此歸納為厚五夾。
厚五夾的厚度與多數七夾板的厚度差不多甚至厚些,底板的支撐性及彈性更足,借力更好,也沒有薄五夾那般的手震感,又有不錯的吃球能力!整體來說,各方向的性能均衡,發力與借力都不錯,以業餘球友來說,實戰價值很高!
缺點:各項均衡,無特別突出優點便是缺點了!沒有薄五夾發力擊球時的彎曲形變,所以拉球的路線直,不像薄五夾詭異的二速與賊的弧線;絕對力量又弱於硬七夾!再者是板厚較厚,小球手感模糊,靈巧性就降低了!
(4).軟七夾:
具代表者~DONIC powerplay、JOOLA viva、銀河U1
powerplay與viva是小球時代的經典拍;U1則是銀河在無機時代推出的新寵兒。這類底板的數量不多,板厚約在6.5mm左右,保有了純木七夾的支撐性,控球、咬球又更好一些,不如硬七夾那麼的硬彈,擊球容錯性較高!對業餘朋友來說較易駕馭,實戰價值高!
缺點:類似於厚五夾,各項均衡少有明顯突出的優點!
(5).硬七夾:
具代表者~CL、P700、小鳥拍
厚度多在6.5mm左右或以上,早期的硬七夾主要是設計來打近台快攻的,適合貼一面正膠的打法,所以板子很硬且重量不輕;大球時代的硬七夾有輕量化及變軟的驅勢,適合弧快及快弧打法!
硬七夾的支撐性夠、借力好、絕對力量足,在無機時代獲得更多專業選手的使用,推薦給喜歡追求速度力量的球友!
缺點:不易控球、容錯性低,入門門檻高,初學朋友不容易駕馭,適合一定程度的球友!
這裡僅討論反膠(平面膠皮)!各家廠牌各個型號的膠皮款式眾多,每張膠皮都有不同的球性及手感,很難一一列舉討論!拙見是認為以“手感”差異來區分為“澀性膠皮”與“黏性膠皮”是一個比較適當的分野!
澀性膠皮以日、德膠皮為主,上膠不黏,彈性較好、速度快,咬球的方式要將球吃進膠皮海綿旋轉質量才足夠;黏性膠皮則相反,顧名思義上膠呈黏性,彈性速度不好,但是藉由上膠的黏性輕輕吃住球即蠻轉的!
澀性膠皮與黏性膠皮手感的偏好,是從啟蒙時期就慢慢培養起來了,像台灣許多小朋友開始學球的膠皮是打sriver,後來可能就是一直打澀套的路子!大陸朋友習慣於友誼729或是狂飆之類的黏套,也是從小培養或是打球環境的球友就是如此的器材膠皮所致!
所以這問題其實習慣就好,往自己喜好的膠皮類型去找就對了!
三、搭配原則:
1.軟硬平衡原則:
底板與膠皮的軟與硬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可以分為硬板硬皮、硬板軟皮、軟板硬皮、軟板軟皮四大類,多數我們會認為硬板軟皮及軟板硬皮的搭配,才有一個互補與平衡,一個主與副的差異!
(1).硬板硬皮:
舉例來說:我們常說的bty的加料底板不適合貼大陸皮就是一個硬板硬皮的組合!陸膠通常偏硬,而擊球吃到纖維層的力量時,皮也硬、纖維也硬,就是一個硬碰硬的手感,感覺就不好!搭配日膠,例如施碳+bryce 或是CL+bryce,彈性就很好,停球時間短、容錯性低,控球能力要很好才能夠駕馭!
(2).硬板軟皮:
例如:施碳+srver EL或是CL+F1,底板應硬力量大用軟一點的膠皮來中和,咬球控制就比較好!但是膠皮也不能搭配太過於軟的,例如CL+F3,擊球時球直接撞透海綿吃進底板,脫板太快,旋轉底勁就不足!
(3).軟板硬皮:
OC+狂飆三是一個典型的軟板硬皮組合!搭配較硬的狂飆三來彌補底板彈性的不足,同時因膠皮的重量來增加發大力擊球時底板的彎曲形變,球的尾勁很足!
(4).軟板軟皮:
YE+F3即是軟板軟皮的例子!擊球時球就好像打進綿花堆裡,要費很大的勁才行,這樣的搭配擊球的力量明顯不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