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該是你的最愛"為什麼現今一堆人離婚率高? 那是有原因的

轉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006y4.html


家庭是傳遞愛的載體,從父母傳給孩子,再由孩子向下傳遞。
不過,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應是親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對此,國內知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形容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
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相反,如果親子關係(包括公婆與丈夫、丈夫與孩子、妻子與孩子)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
就會產生最常見的兩個問題:
1.糟糕的婆媳關係;
2.嚴重的戀子情結。

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其實,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個糟糕的婆媳關係,
那麼一般可以推斷,在婆婆以前的那個“新家庭”中,也曾有一個糟糕的婆媳關係。
而那個糟糕的婆媳關係,讓婆婆與其兒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關係。對這個婆婆而言,
兒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親密的人,是她最割捨不下的人。
於是,當兒子要分離,去找一個愛人,並建立一個自己的新家庭時,作為婆婆,
她會是多麼難過她會覺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會有意無意地
阻止兒子與媳婦建立最密切的關係。

而兒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親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對於母親而言,他比爸爸還要重要。
以前,他為此而自得,現在,他要“回報”母親。於是,他也不忍心“背叛”
母親而與妻子建立最親密的關係。
這是很多婆媳關係難以相處的心理秘密。
相反,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而不是兒子,那麼兒子的分離,就不是那麼難受。
相反,她會欣喜地看到,兒子找到了他最愛的人,他可以擁有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了。
這時,這個婆婆會祝福媳婦,祝福媳婦和兒子即將走上她和丈夫曾經走過的幸福之路。


不健康的模式1:煩丈夫,愛兒子前不久,我在北京大學心理系的一個研究生同學路過廣州。
他兩個月前剛結婚,我祝福他,話題也很快轉移到了婆媳關係上。同樣,他也遇到了
這方面的麻煩。他在老家舉行了婚禮,之後在家裡待了數天,他媽媽和他妻子數次發生爭執,
起因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



不健康的模式2:“沒”丈夫,愛兒子我這個同學,他媽媽是比較強勢的那種,因丈夫比較老實,
一直對丈夫不太滿意,於是將主要情感傾注在兒子身上,難以割捨兒子走出家門,
最終不免吃起兒媳婦的醋來。
這是糟糕的婆媳關係比較常見的一種模式,另一種最常見的模式是,現在的婆婆以前做媳婦的時候,
因為受到了她的婆婆的嚴重排擠,一直融不進她以前的家庭。她和丈夫的關係退居第二位、
第三位甚至家庭中的最末位,這讓她倍感孤獨。於是,等兒子出生後,她發現兒子是她唯一的依靠,
於是,她自然而然地與兒子建立起了最為親密的關係,丈夫在她心目中甚至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這種情況下,她更加不能接受與兒子的分離。

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他自己的身上。
要想很好地處理婆媳關係,這個人必須承擔起責任來,努力去協調這個三角關係。
“並且,絕對沒有靈丹妙藥,也沒有那種一點就靈、一說就通的絕招,你必須用頭腦和
智慧去解決這個難題。”我說。

不健康的模式3:太愚孝,輕妻子 忽略被夾在中間的那個男人,而把焦點集中在“婆媳”兩個字上,
是我們面對婆媳關係時最常犯的錯誤。
天涯論壇一個叫“無奈今年”的網友發表了一篇名為“老婆和父母不和,最終導致要離婚,
鬱悶中”網文(網址為http://www14.tianya.cn/publicforum/Con- tent/free/1/730262.shtml ),
細緻地描繪了發生在他身上的難題。他很愛太太,但同時認為年輕人要敬父母,所以,當太太和家人
(主要是母親)發生衝突時,他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篇文章發表後,短短兩個月內點擊率就超過100萬,回复的帖子更是多達70多頁,一時成為“天涯第一帖”。
不過,幾乎所有的回帖都是抨擊“無奈今年”及其家人。從無奈今年描述的事實看,
他的家人的確有問題,這些細節隨便都可以挑出許多。譬如:
1)結婚前,無奈今年的父母不想給聘禮,而且無奈今年結婚前每月的工資都交給了父母,
這些錢父母也不想給。
2)舉行婚禮的當天,無奈今年的媽媽先說想要禮金,當被拒絕後當場被“氣暈”。
3)新婚當天,無奈今年的父母回家要一個小時,於是他妹妹說路太遠要父母住在新房。

在長達60000餘字的長文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從事實上看,顯然是無奈今年的家人不當,
但描述完事實後,無奈今年都會加一句“為什麼年輕人就不能敬老人呢”這樣的話。結果,
這種事實和評論的反差,令無數網友感到氣堵。
這是一種分裂,即無奈今年的潛意識和意識產生了分裂。評論的時候,發揮作用的是意識,
這一方面,他站在父母的一邊,認為妻子應該無條件地敬老人;描述的時候,用的是潛意識,
這一方面,他站在妻子的一邊,認為受委屈的是妻子,而錯的是父母。
也就是說,他其實知道,妻子受了太多委屈。但因為愚孝的觀念,他絕對不敢對父母
說一個“不”字。所以,即便潛意識知道真相是父母不當,但他無法挑戰父母,
並希望妻子也這樣做。但妻子從小生活在民主氛圍濃厚的家庭,受盡了百般寵愛,
自然不會接受他的這套邏輯。

並且,這篇長文也顯示,無奈今年想當然地覺得,這是妻子和他家人之間的矛盾,
他被夾在中間左右為難。於是,他的做法就是,在家人面前,覺得妻子的確不對;
但在妻子麵前,又覺得家人的確過分。至於他,則是什麼都做不了。
其實,他是連結妻子和家人的樞紐,他也是妻子和家人爭奪的對象,他才是化解這場
衝突的根本所在。當他只是一味逃避責任,希望做好好先生並儘可能滿足雙方的要求的時候,
這場衝突當然會繼續下去。

你的家庭,你做主 無奈今年的案例,已不再是最經典的婆媳關係模式。
因為,看上去,他不是母親最割捨不下的人,母親所做的一切,
好像是在為他的妹妹爭取更多的利益。
同樣,母親顯然也不是他最割捨不下的人,他只是因為愚孝和不敢負責任,
才導致衝突不斷繼續下去。
我的那個同學和阿衝的案例,倒是最經典的模式。如果說,無奈今年的案例中
隱藏著利益的糾紛,我那個同學和阿衝的案例,可以說純粹是愛的競爭,
就是婆婆和媳婦一起在爭奪同一個男人的愛。但這裡面,還有明顯的不同,
我同學的媽媽,因為覺得丈夫不強,才把愛傾注在兒子身上,而阿衝的媽媽,
是因為不得已才把兒子當成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心理寄託。

但這3個案例,都違反了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夫妻關係,才是家中的No.1。
如果無奈今年懂得這條規律,他就會明白,在他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是最重要的,
他們最有發言權,但在他的新家庭,他和妻子才是最重要的,他的父母不該有太多的發言權。
他不懂得這一點,聽任父母在他的新家庭為所欲為,像生孩子、裝修房子等事情,

他都遵照父母的旨意,而不是和妻子好好協商,這不可能給妻子家的感覺。
最後,妻子只好結束這個家。
我那個同學的媽媽,她主動背離了這個規律,因為對丈夫的能力不滿,

於是把兒子當成了她心目中最割捨不下的人。但是,兒子終究有一天要離開她,
要去過屬於他自己的生活。對她來講,這意味著要失去最重要的心理寄託,她
當然會難以忍受,於是,她又忍不住想干涉兒子的新家庭,讓兒子和兒媳的關係退居第二,
而她與兒子的關係仍然是No.1。

勢必要分離的,不是最愛 要想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系統,
必須將夫妻關係置於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不過,我們的文化傳統的確有這樣的傾向:重親子關係而不重夫妻關係。
就彷佛是,夫妻關係只是完成傳宗接代的工具,只是給長輩和晚輩服務的載體。
但是,不管你多麼敬愛父母,你終究要離開他們,去過你自己的生活。
不管你多麼愛兒女,他們也終究要離開你,去過他們自己的生活。
而配偶,才是那個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

並且,為了父母的健康,我們不要太戀父母的某一方,認為自己與他(她)的關係
勝於他們的關係。為了兒女的健康,我們也不要太戀他們,認為自己愛他們勝於愛配偶。
因為,最愛的我們都必然是最難割捨。所以,勢必要割捨的,不要讓它成為最愛。
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把最多的資源留給配偶。相反,當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顧時,
我們必須要把更多的資源給他們。但是,我們一定要懂得,配偶才是真正陪伴我們
一生的伴侶,才是我們最重要的心理寄託。

如果是兒子,就要對自己說,爸爸才是媽媽最愛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女兒,就要對自己說,媽媽才是爸爸最愛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父親,就要對女兒說,我愛你,但媽媽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如果是母親,就要對兒子說,我愛你,但爸爸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這才是健康家庭之道。


---------------------------------------------------------------------------

看完這篇我很認同"小孩,不該是你的最愛"
這心態早在我出社會就有這心態,
也深受家庭觀念,如嫁了有小孩,
等我老了,我心中只有另一伴,
而不再是小孩~

因我看我周遭親友都是同樣情況,
以前的人們一娶老婆一嫁老公,
只要一自組家庭,都各自都有一戶房子,
反觀,現在的男生,是被媽媽疼愛著,
被保護著,一生好像似要永遠住在一起,
我想有因必有果,
為什麼現離婚率那麼高,
都是男人沒有肩膀可靠,
永遠要女生忍氣吞聲的(我相信男人又說,有忍才深受男人疼愛)
但沒想著女人為了你,你付出過什麼給自己的家庭?

我看著我爸媽及長輩夫妻相處之道,
小孩遲早會長大成人搬出去,自組家庭觀念是非常正常的,
但常常看到很多女生抱怨著男人說搬出去是很不孝。
我不知那裡不孝??

男人心態為什麼認為不孝呢?





2008-09-24 15:39 發佈
說得頗有道理
尤其是當丈夫跟兒子的這個男人
是婆媳關係間的樞紐
你不來緩衝
誰來緩衝?

不過呢

lowenyi0128 wrote:
以前的人們一娶老婆一嫁老公,
只要一自組家庭,都各自都有一戶房子

這裡我就不同意了
反而以前才是大家庭居多
婆媳關係衝突不斷
之所以不像現在這樣尖銳
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1.以前的人生的小孩多
兄弟姐妹一多
關愛與衝突容易分散

2.以前的人要忍氣吞聲
現在的人比較要求做自己
所以才會看起來變得更嚴重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