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給你我認為的原因,我只能給你事實和解釋。通常來說,一般人買股票都有一種很高的期待心,想著自己把錢投進去,在短時間內,公司就能獲利,股價在幾個月就能漲,最好是得到小道消息,在幾天之內就能賣掉賺差價,但是如果沒有,自己就會沉不住氣,心想,我覺得這是一支很好的股票啊,怎麼等那麼久還沒漲?等著等著,就會喪失信心,提早賣掉了。婚姻伴侶也是一樣。如果顧家方在婚前的期待心高,那麼在短時間內賺錢方沒有升遷,或是沒有做生意賺大錢,就會覺得自己所托非人,一天到晚看輕對方;反之,如果賺錢方有高期待,他可能會想像對方會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回家一定至少有現煮的三菜一湯,還要安排按摩之類的服務,如果沒有,就會覺得自己嫁娶到了一個大懶人,覺得對方配不上高收入的自己。綜合以上解釋,代入到華倫巴菲特的想法。他認為,婚姻就好像買股票一樣,要細水長流。就以他最經典的持股可口可樂做例子,試問,有誰可以預判到這支股票什麼時候會大漲?沒有人,但也不重要,因為就以這一間公司來說,有固定把飲料賣出去就好,有穩定的盈收就好,而伴侶之間也不要要求過高,什麼三十歲以前沒有成為公司總經理這種想法最好不要有,不然李安這位“軟飯男”在成名之前豈不是要被他的博士老婆嫌棄得要死?最後,或許有人會認為挑選伴侶和買賣股票搭不上關係,但我個人認為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和任何一件事扯上關係,只要說得有道理,而在這一個關聯上我非常認同巴菲特的觀點。再說了,如果沒有關聯,那請問“潛力股”這個形容詞是在於什麼心境下被創造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