訃聞寫法

先生那邊嫁出去的外甥女因病過世,是先生姐姐的女兒(已婚),我先生家有好幾個兄弟姐妹,今看到訃聞上列寫的親屬,但發現只有寫姐妹的兒女卻沒有寫兄弟(我們這邊和小叔那邊)的兒女,因為輩份一樣同樣都是表姐弟表兄弟,所以想請問會是什麼原因?
2025-08-18 8:56 發佈
vivian917 wrote:
先生那邊嫁出去的外甥...(恕刪)

這牽涉到台灣社會中對於訃聞格式與親屬關係書寫的習俗與習慣,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 一、訃聞格式與文化習慣的影響

在台灣及華人社會中,訃聞常以母系或父系為主,視情況選擇要不要列親戚的名字,並非一視同仁。

若是女生過世,有時候訃聞會比較傾向於列母親那邊的家族成員,可能是因為母親負責聯絡這邊的親戚。

也可能是因為母親那邊的親戚參與喪事比較多,因此名字被列入。

🌿 二、實際聯絡或來往多寡

有些家屬在列訃聞時,會優先列出有密切聯絡、有出錢出力、或會到場參加喪禮的親戚。

如果你們這邊(也就是兄弟這邊的子女)平時來往較少,或在這次喪禮中沒有特別參與,對方可能就沒有列上。

某些家庭會覺得「列出名字就是一種公開的感謝」,所以不想冒犯其他未參與的親戚,就乾脆省略一方。

🌿 三、篇幅考量與人數眾多時的取捨

訃聞篇幅有限,有時候親戚太多,會選擇列出「代表性」的部分。

姐妹的子女可能人數少,方便列名;

而兄弟的子女(例如你家和小叔家)可能人數太多,寫起來會太長,因此選擇統稱或省略。

🌿 四、家族內部情感或立場因素

有時候家族之間存在一些情感疏離、誤會或過節,這可能也會影響誰的名字被列出。

並非惡意遺漏,而是基於某些過往的情感糾結或處理方式的考量。

✅ 建議你可以怎麼做?

如果你心裡在意、覺得這樣有些不妥或不舒服,可以考慮:

私下詢問你先生或你先生的姐姐(即過世者的母親),看看這樣的安排是否有特別原因,了解後也許會比較釋懷。

保持理解與體諒:喪事安排本就繁複,有時候出錯或遺漏也未必是刻意,可能只是時間緊迫或人手有限。

💡小總結

訃聞上列親屬的名字不一定代表情感的輕重,而常常是根據實際參與程度、篇幅安排、家族習俗甚至人數來做取捨。你們雖是表兄弟姊妹,未被列出也不代表被忽視,有可能只是基於其他非情感層面的考量。
vivian917
vivian917 樓主

謝謝你的回答,,心裡更釋懷,我們該盡的責任跟禮儀一定會到會做,也許誠如你所說的我們和我小叔那邊由於住的都比較遠,所以可能整個參與程度就偏低的關係

2025-08-18 9:44
訃聞上的親屬排序
在臺灣的傳統禮俗中,訃聞上列出親屬名單主要是依據血緣親疏和傳統的宗法觀念。

直系親屬:首先會列出死者的父母(若健在)、配偶和子女。

兄弟姊妹:接著是死者的兄弟姊妹,若兄弟姊妹已婚,通常會以「兄嫂」、「弟媳」、「姊夫」、「妹婿」的方式稱呼。

兒女輩:

女兒的兒女(外孫、外孫女):女兒在傳統上被視為「嫁出去」的人,她們的子女被稱為「外孫」,在訃聞上通常會被列出,代表著女兒與娘家的連結。

兄弟的兒女(侄子、侄女):兄弟的兒女因同姓氏,被視為家族的內親。在訃聞上,如果死者是女性,通常不會特別列出兄弟的子女,因為他們屬於男方家族的延續。這與您看到的訃聞情況吻合,亦即死者的兄弟(您先生和小叔)的兒女沒有被列出。

姊妹的兒女(外甥、外甥女):死者是女性,她的姊妹的兒女(外甥、外甥女)被視為家族的外親,在訃聞中通常會列出來。這是因為姊妹的兒女和死者之間有著共同的外祖父母,血緣關係緊密。

為何有此差別?
您提出的問題非常關鍵,為什麼表兄弟姊妹(您先生兄弟的子女)與表兄弟姊妹(您先生姊妹的子女)會有差別?

這主要是因為傳統禮俗中,訃聞是代表死者原生家庭發出的告別訊息。

兄弟的兒女:您先生和他的兄弟們(小叔)的子女,是屬於先生家族的後代。傳統觀念上,他們與已出嫁的姑姑(即您先生已逝的外甥女)在訃聞上的關係被認為是較為間接的。

姊妹的兒女:您先生的姊妹(即已逝外甥女的母親)的子女,則是與已逝的外甥女有著更直接的血緣關係,因為他們來自同一位外祖母。

簡單來說,訃聞的排序強調了女性與其原生家庭的連結,尤其是在出嫁後,訃聞仍會顯示她們與兄弟姊妹、外甥、外孫等人的關係。而男性的子女,因其宗法上的角色,在姑姑的訃聞上則通常不會特別列出。

希望這個解釋對您有所幫助。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