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er768 wrote:政府組織裡充滿政客,政客是利益驅使的,機器人又不用繳稅哪有錢可以貪自然人才要繳稅,他們才有貪的來源阿,你是不是低薪過勞他們有關心過?他們只關心自己會不會當選...(恕刪) 那可不一定萬一真有那一天對機器人抽稅也不是不可能⋯汽車不就有燃料稅 牌照稅?怎麼會覺得機器人不用繳稅?
台灣政府鼓勵生育與當前社會挑戰的權衡台灣政府鼓勵生育,特別是希望每對夫妻能生三胎,主要是出於對**人口結構變化的深層考量**。儘管目前面臨機器人、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潛在失業風險以及台灣社會普遍的低薪過勞問題,政府的生育政策仍著眼於國家長期的可持續發展。人口結構的隱憂台灣面臨嚴峻的少子化和高齡化趨勢。這會導致以下幾個問題:勞動力短缺: 年輕人口減少,未來扶養老年人口的負擔加重,會影響經濟活力與社會生產力。社會福利系統壓力:健保、年金等社會福利支出會因高齡人口增加而大幅上升,若缺乏足夠的年輕納稅人支撐,系統可能難以維持。國防安全: 適齡役男減少,會對國防產生長期影響。創新與發展停滯: 人口結構老化會降低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市場需求,影響國家長遠發展。機器人與AI的影響:短期挑戰與長期應對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可能導致失業,這是全球性的挑戰,台灣也不例外。然而,政府的思考可能更為複雜:產業轉型: 科技發展的同時,也會創造新的產業和工作機會。政府的策略可能包含引導產業升級,讓勞動力從低附加價值產業轉向高科技或服務業,創造更高薪資的職位。教育與訓練:為了因應AI時代,政府會加強教育和職業訓練,提升勞動力的技能,使其能適應未來的工作需求,而非被機器取代。人力資源的價值: 即使部分工作被AI取代,人類獨有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情感交流等能力仍是機器無法取代的。培養更多人口,尤其是高素質人才,對於國家長期競爭力至關重要。低薪與過勞:需要同步解決的社會問題低薪與過勞確實是當前台灣社會的痛點,也直接影響年輕人生育意願。政府若要成功鼓勵生育,除了喊口號,更需要同步解決這些根本問題:提升薪資: 透過產業升級、提高基本工資、鼓勵企業利潤分享等方式,實質提升勞工薪資水平。改善勞動條件:加強勞動檢查,落實工時規範,保障勞工權益,讓年輕人有更多時間與精力兼顧家庭。完善育兒支持: 提供更完善的托育政策、育兒津貼、友善職場環境(如彈性工時、育嬰假),降低養育子女的經濟與時間壓力。居住正義: 高房價也是年輕人不願生育的重要原因,政府需要有具體的房屋政策來減輕年輕人的負擔。總結來說,政府鼓勵生育三胎,是出於對台灣未來人口結構失衡的深切憂慮。然而,這項政策要能成功,絕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層面。政府需要更積極地應對「低薪過勞、高房價」等社會問題,並引導產業轉型以因應AI時代的挑戰,為年輕人創造一個更友善、更有希望的生育與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