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婚後和娘家媽媽(岳母)同住

已解決。
謝謝各位。
2020-06-05 13:50 發佈
KateAnn wrote:
我是女兒,新婚一年育(恕刪)

看過很多案例
媽媽年輕的時候也是女兒
不知道現在的女兒以後老了
會不會也變成自己媽媽

親情斷捨離
住不開心就搬出去
就那麼簡單
我也覺得不開心就出去租房子
不是每個媽媽都這樣~(我媽就不會)

媽媽也是人,人有百百種,有好人、壞人、品性不好、價值觀有問題的等等一堆
當然也有好媽媽、對每個孩子都公平的善良媽媽和三姑六婆、不怎麼好的媽媽....

要麻為了省錢不租房,忍耐媽媽的惡言相向、未來搬出去的翻臉成仇
要麻就現在找理由立馬搬出去 ex:要住離公司近的租房,
有距離就是美,未來三節過年久久回去送禮探望媽媽還可以得個笑臉
不是每個媽媽都是這樣的,但是如果我有這樣的媽媽就會搬出去,省的在那結仇。
一對夫妻到動物園,看到了大狒狒時,妻:真奇怪,愈難看的動物愈多人看。夫:不要叫這麼大聲,大家都在看妳
可能觀念也比較保守吧
兒子有時候也都皮皮的講也講不聽
女兒比較聽話才比較會管
KateAnn wrote:
我是女兒,新婚一年育(恕刪)

媽媽雖然看不到女兒女婿的好,但媽媽內心不想當獨居老人而且不希望女兒在外花錢租屋,因此也不願意放手讓女兒女婿出外租屋。
媽媽已經多次提起要女兒買房要在她房子附近,還說之後買的房子要留一間房間給她。
女兒未來買房若不留房間給媽媽住,媽媽絕對又要哭喊女兒女婿過河拆橋

跟長輩同住的兒子,至少還是兒子。
同住照顧長輩的女兒女婿是吃力不討好,兩面不是人。


我覺得樓主全文中最苦的應該是紅字標的這句話!
做的再多,也只是『擔心害怕』:『長輩指責過河拆橋』而已...

如果問心無愧,誰的指責又能如何撼動你們呢?
如果自問已經做的足夠了,誰要指責,那也只是誰的口業而已。

當然如果樓主要永遠擔心害怕母親的那些指責,於是被捆綁,被束縛。
你已經做了選擇。接受母親的邀請,願意一起下地獄,不是嘛!?
一起住的地獄,不敢、不願、不給自己接會離開,只因為母親的不允許!?

樓主跟老公,還是小孩?踏入媽媽的家,就要聽話不能離開!?
如果連為自己的生命負責,都做不到,那麼被誰用什麼理由捆綁,也只是剛好而已....
何以你的手足可以用那樣的態度對待媽,而樓主卻不行?只是因為你是女兒嘛?或者你只是承襲了你母親的某些慣性而已呢?

說真的,嘴巴長在誰的身上,要說什麼,誰能阻止?
就像手長在樓主身上,樓主要上網分享發洩是非,誰能阻止?

工作、薪水如果足夠在外租房子照顧小孩,那麼搬出去住,又如何?
腳長在誰的身上,愛去哪都是自己的選擇啊
既然怎麼做都有會被喊過河拆橋的機率,何必苦苦求著誰高抬貴手,嘴上饒人?

我念國中的時候,每次出門回家我媽都會盤問我,不管我出門前是否已經誠實告知、交待我要去哪、要去做什麼,回來都還是要被盤問。最後我受不了,出門從來不說,當我媽問我的時候,我只告訴她,既然我有沒有講回來妳都要問,那麼我講什麼重要嘛?既然我說什麼都不重要,我為什麼要浪費我的生命跟時間告訴你,我要去哪裡,反正回來妳都要再次確認,所以究底來說,你關心的不是我去哪、要做什麼是否會有安全問題!妳只是害怕擔心妳被騙,擔心害怕受傷而已。之後我就享受很久『出去像丟掉,回來像撿到』的待遇....

如果樓主自願放棄主控權,那是你的選擇
不要覺得媽媽就是偏心,為人父母者,仍然都有自己的侷限,小孩看父母永遠都會用很高的期待跟標準去看待父母。卻忘了很多脈落,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樓主覺得媽媽很糟,總是看不到你們的好?那麼請問樓主,你講了這麼多,你有嘗試看到,母親的好嗎?看起來你非常後悔接受媽媽的邀請搬去同住,最後卻離不開媽媽!?
冤冤相報何時了?如果要脫離某些輪迴,那麼最重要的,是看見,自己正在做些什麼?
你母親因著她的過往,有她看事情的侷限性,既然樓主已經看到了她的侷限性,那麼你是要用著同樣的模式,繼續傳承那樣的侷限?或者你願意給自己機會改變,用不同的模式去看待母親,讓自己有機會擁有更多的彈性或選擇?
仇、怨、擔心、害怕、恐懼....這些情緒是無法收穫任何美味的果實的...
樓主想獲得母親的肯定,未必需要不停的做那些你以為她需要的事情,或者那些她以為她需要於是你拼命給,卻給的毫無價值的事情...

昨天,我媽在車上跟我抱怨,我另外的手足,如何的不珍惜擁有。我告訴我媽的是,珍惜什麼,這是學習來的,可是如果我們的原生家庭沒有這個東西,碰到不如意或者事情的時候,只會抱怨跟指責,那麼小孩也學不到什麼叫做珍惜擁有,我們學到的只是抱怨跟指責,卻遺落了珍惜。所有關於珍惜兩個字的學習,卻只能透過生命中其他的生命經驗去看見、去練習、去覺知、去學到。當然為了讓我媽知道我要告訴她的話,最後卻鬧得很不愉快,(其實我做的不好,可能我不夠珍惜,還是什麼,所以我用的還是過往原生家庭的抱怨與指責最後換來的必然是各種攻防戰而已!)還好到了指定的旅遊點,下車轉換心情,吵完就算了,至於我媽是否會把這些放心上,那是她的選擇,喜歡抱怨的人,如果看不見自己的模式,那麼真的是『抱著怨』而已啊,那一點好處都沒有...

想跟樓主分享的是,如果你怨你母親的不知珍惜與感恩,那麼你如果比她懂,何以要用同樣的模式對待她呢?這樣的相互折磨有什麼好處嘛?看不順眼這件事情,其實是互相的,樓主、樓主的媽,你們互看不順眼,既討厭彼此又很難分開...這是不順眼帶來的果報!因為唯有繼續的不順眼,你們才有更多的養分(對方哪些地方做的無髮讓妳滿意)滋養那個不順眼的情緒或思緒...
就像樓主的手足,你媽就從來沒有看他不順眼不是嘛!?即便明明他是遠離家的...

仇恨與愛,都會讓人記得某事物一輩子,那麼樓主要抉擇:用恨還是用愛呢?那是你的選擇...
只是妳得知道,你的選擇為你的生命經驗與生命,帶來的感受與結果是什麼?而,那是你要的嘛!?
請樓主記得,你媽雖然用的是批評與指責來跟你求愛,那麼你需要因為那些批評與指責於是更努力的期待不被繼續批評指責嘛?你是否只能繼續這樣的迴圈呢?那是你的選擇...

樓主願否珍惜與接受,你媽就是這樣的人呢!?
我接受我媽是那樣喜歡抱怨跟總是看見他人有多糟糕的眼光,相處起來有時候還挺讓人絕望的。我知道她是那樣的人,我接受,所以我也能夠珍惜與她的相處時光,我不介意她有需求時我又剛好有空,那麼開車載著她到處跑又如何?我珍惜的不是她的抱怨,而是與她相處的時光跟點滴。其實跟我媽出門還是有好處的,她很會嫌,所以關於殺價這件事情,我都讓她去做壞人...有些嫌棄商品的點,我真的從來都沒想過,但是她的那些言語經常拓展著我對殺價的認知...

父母有他們的侷限,也正是因為那些侷限性的呈現,所以我們做子女的將來組成家庭,才能夠帶著看見侷限的眼光期許自己能夠跟父母不同。代代學習努力改變下去,這是選擇。
或者要用各種仇怨綁著自己,代代學習努力怨下去,那也是選擇....
樓主有了小孩,妳得清楚或者妳得知道,你要讓你的小孩學到什麼?是對於渴望母親肯定卻很清楚自己拿不到於是過勞努力的女兒?或者知道自己沒有辦法滿足母親的期待於是躲的遠遠的兒子?還是你願意讓小孩能夠有機會學到你珍惜跟母親的相處?你想給小孩怎麼樣的身教與言教,那是你的選擇...
--------------- 心態決定未來, 選擇權在自己
KateAnn wrote:
我是女兒,新婚一年育...(恕刪)

我聽你列。
我家怎麼是重男輕女,男的打的重,女的輕輕放過!e04!我怎麼沒感受過獨生男該有的待遇!
搬出去住
沒存夠錢就用租的
不然早晚影響夫妻感情
也不需要被媽媽情緒勒索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