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慮、溝通困難怎麼辦?心理師會做的五個步驟

社交焦慮、溝通困難怎麼辦?心理師會做的五個步驟

作者:鄧運合實習心理師

朋友/同事:「你到底會不會講話?」

伴侶/家人:「你為什麼都不跟我溝通?」、「你有必要這樣講嗎?有這麼嚴重嗎?」

你曾聽過這些話嗎?聽到這些話時,你的感覺是什麼?


不知道為什麼,在某些時候、某些情境或者某些關係當中,我們真的變得不會講話,無法想清楚自己想講什麼,沒有辦法把想說的說清楚,有時候甚至一不小心,原本的話到了嘴巴卻變成完全不同的樣子,體貼的問候變成酸言酸語,讓關係更加拉遠,好意變成爭執的開端;說話的時候緊張地顫抖,關係根本無法建立、發展,甚至被認為是怪人。
        嘗試過去看一些坊間的工具書、YouTube影片,但效果都不太好,腦袋當中練習得很完善、看似無懈可擊,但到了真實的情境卻無法發揮七成的功力。
其實除了看影片、看書,找朋友練習之外,心理師也能在社交訓練、溝通練習當中扮演相當有用的角色。
 

那心理師會怎麼做呢?


簡單來說,我們會將這類型的練習分成五個步驟,如下圖所示:

「傾聽-回饋-示範-演練-鼓勵」

社交焦慮、溝通困難怎麼辦?心理師會做的五個步驟

「傾聽」:

在你剛與心理師見面、交談的時候,心理師會先以建立一個可合作的關係為目標,建立互信的基礎,並一同擬定目標。
過程當中會了解你的背景、遇到的狀況、你的期待,在溝偷或社交中困難的點,包容你挫折的感受,曾經嘗試過的經驗。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心理師也會透過不斷的澄清,讓你「知道他知道」,透過這樣讓你明白心理師了解你的問題,合作的基礎也由此產生。
 
「回饋」:

在建立合作關係之後,我們會從你最近遇到的困難情境開始,蒐集前後脈絡的資料,協助你整理互動當中的資料,包含:1.你想說什麼,為什麼。2. 你說了什麼。3.你如何說的。
探索到一個階段之後,心理師會很坦白的回饋你,如果他是對方的話,對方可能的感受,讓你在關係中的挫折、疑惑可以得到一些澄清與解答。
與其他關係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心理師聽完不會跑、不會翻你白眼或罵你白目,不會跟你說「摁摁、呵呵、要去洗澡」,無論你講得多糟都沒關係,但是我們也會坦白地讓你知道,過程當中聽的人的感受。
 
「示範」:

在前面的步驟當中,心理師澄清了你在溝通中的目的,了解了你表達的方式,接下來,心理師會試著在情境中扮演你的角色,帶著你的目的,試著表達你想表達的意思。
同時他也會很明白的告訴你為什麼這麼說,你們可以對於「如何說話」有更多了解,不只是要說什麼,更多的是為什麼要這麼說,如何不直接到傷人、但又不會委婉到產生誤會,便是溝通的藝術。
甚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你也可以有更多的想法,你與心理師之間會變成像是在腦力激盪一般,逐步「deBug」在溝通中遇到的困難。
 
「演練」:

在前一個步驟當中,是心理師用他自己慣用的說話方式說出,而你會有自己習慣的說話方式,所以你可能會需要一點點時間,把在上一步驟中得到的概念跟方式消化,轉換成自己的舌頭比較習慣的語言跟文字。
有些人會在這個步驟遇到困難,例如想說話的對象是女生,但心理師是個形象迥異的男生,這個擔心跟困難相當真實,但心理師也會利用各式各樣的技術(最有名的像是空椅法)來補足這個形象的差異。
但也有很多人在溝通方面遇到障礙的對象是家人,可能會受限於心中的衝突,或者是內心對於與長輩溝通的社會規則,有些人會在這個步驟需要回到「傾聽」的部分去澄清跟化解在溝通中遇到的困難。 

「鼓勵」:

最後,我們會走到鼓勵這一步,改變如果只發生在你與心理師之間,或者你的內在想像,那改變形同沒有發生。
很多人對於回到外面的世界,重新開始嘗試溝通會有許多的抗拒,例如說:「對方就是那樣,講了也不會有用!」或者「我就是怎樣怎樣,不可能變好了!」。沒有錯,這樣的擔心跟害怕是非常真實的,任何人在反覆的挫折之後都會出現動機降低的狀況,然而請記住,你就是希望能夠有所改變,所以才尋求心理師的專業協助。心理師當然也明白這點,所以我們可能會用不壓迫的方式鼓勵你,帶你看見自己如何在這幾次的會談當中調整了自己,你已經不是來之前的你了。

社交焦慮、溝通困難怎麼辦?心理師會做的五個步驟

前述的五個步驟不僅是諮商整體的歷程,更是單次談話當中可能會做到的,在更多時候,他是一個反反覆覆的過程,例如當心理師完成回饋跟示範之後,你可能會聯想到更多在溝通中的困難、挫折的感受,我們便會回到傾聽的部分,澄清更多你遇到的困難,這個來回的過程非常重要,因為他能夠顯著的降低你在演練跟諮商室外練習的抗拒,有時候我們不是不想好好說話,而是我們的心情很複雜而無法好好說話,整理好心情,才能夠有好的溝通。

        社交焦慮、溝通遇到困難並不少見,能夠好好說話的人比我們想像中的少很多,
任何人都會有它的「痛點」在,尋求專業的協助並不丟臉。
        尋求心理師協助的人也不代表「有病」,只代表個人遇到了困難,需要專業的協助,
就像我們運動需要教練,學習需要老師,登山需要嚮導一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公益諮商
2020-02-25 22:57 發佈
嗨大家好
 
由於我現在還是實習心理師的緣故,目前對於文章撰寫以及拿捏各位的需求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希望大家不吝於留言給與指教或者回應,當然,私訊的方式也是可以的。
 
對我來說都是重要、珍貴的意見,感謝大家。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