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蟬 wrote:是不是只有年輕時才...(恕刪) 這只是見山不是山的中間階段等到過了一個階段到了可以自給自足的時候其實往往人也都有歲數了那時候才知道當初的愛是愛只是沒有經濟為背景的愛是脆弱的後面的麵包是吃得飽的但為了吃得飽而結婚的只填得飽物質的自我滿足不了心靈的自我可惜的世界上並沒有幾個能真正擁有兩者並兼
自己能生產麵包的時候就只需要尋找愛情,這算是多年前的寫照吧,可是這年頭有些人,...想要愛情也想要麵包,重點在於不願意自己生產麵包,想要輕鬆的掙麵包, 然後爽爽的吃掉,期待另一半能夠同時捧著愛情和麵包等待她,等著等著就過了適婚年齡...
不開玩笑拜偶像劇所賜偶像劇是造成結婚率越來越低的元凶不過話說台灣人口實在太多了,少個一千五萬人才是剛好Probe00 wrote:自己能生產麵包的時候就只需要尋找愛情,這算是多年前的寫照吧,可是這年頭有些人,...想要愛情也想要麵包,重點在於不願意自己生產麵包,想要輕鬆的掙麵包, 然後爽爽的吃掉,期待另一半能夠同時捧著愛情和麵包等待她,等著等著就過了適婚年齡...
想要兩者兼顧很難,麵包和愛情應該是看個人吧?有身邊朋友經濟狀況良好,就嚮往純純的愛,覺得下雨天騎摩托車淋雨也很浪漫,而因為經歷體驗過貧窮夫妻百事哀的朋友,則會漸漸變得比較注重物質主義的部分,沒有誰對誰錯,只是每個人的經歷和感受不同,最後取捨的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