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你的“不將就” 也許等不來幸福婚姻

你的“不將就” 也許等不來幸福婚姻
一次朋友聚會,大家說起帶娃的辛苦、婚姻的不易,就有人感慨說:現在的年輕人,真是越來越難將就了,稍有不合就接受不了,換做那時的我們,是不是也會如此呢?

這是一個小婦人的心聲,聽得出話裡有滿心的羨慕。儘管我知道她轉身,還是會繼續為孩子撐起一片沒有風浪的天空,仍能理解那未被滿足的少女心。

其實,當你一個人忙裡忙外的帶孩子、一個人面對生活中的瑣碎、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的操持一切,就會明白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將就,為什麼不願用一個人的瀟灑恣意,換來兩個人的委曲求全。畢竟,生活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只是過著過著就狼狽了,就開始不甘心了。

1

也許單身的你也一樣,因為太想要過得幸福,於是抱著不將就的態度,誓要將單身進行到底。

假如我們能清楚自己想要的,那自然是最好,可是假如我們不清楚,那你有沒有想過:你的不將就,只是另一種形式的完美主義呢?

我的朋友英子眼看就要三十一了,還是沒有順眼的青年,入得了她的法眼。每逢過節,父母就急的上躥下跳,可是想到她完美的擇偶要求,大家都覺得為難。面對親友的一致責難,她滿心委屈的跑來跟我說:難道不將就是我的錯嗎?難道人活著,就得這麼為難自己,跟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嗎?那樣的婚姻有什麼意思,也不是我想要的愛情。

是的,這是一個人人都想要自我滿足的時代。

愛情越來越成為滿足自我的一種方式,如果不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如果這個人不是我腦海刻出的標杆,那如何使得。其實,更要命的是,很多女人接受不了被男人物化,記得一個女孩曾憤憤的跟我說:賺得了鈔票、撒得了嬌;上得了檯面又不好強,還要做得來保姆兼得的了廚娘,生的了孩子顧得了家,那他幹嘛不去找一個充氣娃娃呢?

2

那麼,問題來了。

假如兩個都渴望自我滿足的人遇到一起,你說會發生什麼事呢?自然就算再好的人,也容易看他這裡還不夠、那裡也不成,到頭來各自窩了一肚子火,覺得對方一堆問題,自己可不能將就了。

事實上,雙方都有理,自己沒法將就的故事,比比皆是。比如,你會隨時聽到要離婚的女人說:對方如何不體貼,婚後家務不做、老婆心情不管,不求上進還打遊戲,總之讓人無法忍受。男方也是各種吐槽,比如傷自尊、買買買、愛嘮叨,然後他也不想將就了。最後生活就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所以,在完美主義的影響下,不將就慢慢的就變成了生活中的陷阱,或者你看誰都不合適、或者漸漸婚姻就變成一座圍城。試想,在這樣你爭我搶的婚姻關係裡,關係要如何深入、愛又該如何流動呢?

3

當然,首先得承認,不將就是一種人生態度,它並無好壞之分。我們要弄清楚的是,自己不將就的到底是什麼,因為天底下並沒有完美的關係。

假如我們因為某個人的小小錯誤,就將對方Pass了,如果我們僅僅將交往物件工具化,甚至不能看見ta本身,那麼ta的生命力也就隨之失去了。抱著這樣的態度找物件,恐怕一生也難以有完美的關係。

完美主義總是以滿足自我需求為最高宗旨,這種思維看上去它更像一個跟隨自我需求變化的變色龍。

抱持此種態度女性,看上去會很有主見,好像非常明確自己想要什麼不要什麼,但向內看去卻是一片空虛的黑洞。她更像是在尋求一個完美的寄主,來全面滿足自我需求,而並非找一個不完美的伴侶。這其中常常隱含著一種“我自己是不行的,我是弱的,我做不到,所以需要一個完美男人來滿足我”。

而從男性的角度來說呢,他們更願意將女性物化,活在男權思維裡無法自拔。它常常隱含著你當然得服從我、滿足我。這種思維模式,用榮格的集體潛意識更能說的通,它是一種不自覺的存在,無關我們的頭腦。

但親愛的姑娘,如果你想的僅僅是一個人屈就滿足,而在這段關係中,沒有注入精神核心,沒有發展出真正的自我,僅僅滿足世俗意義上的社會價值感,又怎會確定自己能幸福呢?

物化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我們物化了彼此,就越來越難以交流,更加無法一起創造溫暖的家庭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閉上了眼睛,還矇蔽了自己的心,愛也就無處遁形了。

4

就像一開始提到的小婦人,在婚姻之初,她也是在找一個能滿足自己需求,想要有一個人來好好“愛”自己。然而,老公更願意將其看成一個容易控制的物件。

假如她有一天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權利早已握在自己手中,她就不需要尋找一個完美的伴侶來滿足自己了;當男人真正看見她是一個有靈魂的人,真正去尊重這個生命,他們才能彼此接納、彼此照見、相互扶持,也才能真正從這種物化中解放出來,在相愛的環境中,創造出生活的美好。
你的“不將就” 也許等不來幸福婚姻
2018-01-15 20:2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婚姻

wvdyurwp wrote:
一次朋友聚會,大家說...(恕刪)



發那麼多篇長文
是要叫大家評鑑哪篇寫的好嗎
wvdyurwp wrote:
一次朋友聚會,大家說...(恕刪)




不將就, 就像兩顆完美的鑽石, 是彼此傷害的多? 還是彼此讚賞的多??

將就的兩人, 就像兩團泥, 豁在一起久了, 就算是一團爛泥, 也還是那原來的一團泥。。。只是更大團了。。

人生, 就是到處都是這樣充滿困難的抉擇題目啊! 又讓人想多了的一題。
曾以為自己可以習慣慢慢的愛,但是愛就是勉強不來,似乎將就的日子是殘缺,是等待,不將就是個選項
所謂的將就,就是去遷就對方身上不滿意不接受的地方

不將就的人就是因為那些缺點是無法接受的

能接受的人才會將就

如果無法接受對方的缺點,硬逼自己將就一下,那婚姻不順遂也是自找的

幸福婚姻是自己要努力的,不是等別人給你

至於另一半能不能跟你一起努力,那就是你選人的問題了,將就也是有原則的。


蜜小雪 wrote:
不將就, 就像兩顆...(恕刪)


還是爛泥好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然後就
小泥人出現了

本來是元代管夫人的作品,聽說丈夫本想納妾,管夫人寫了這詞,丈夫就打消納妾的主意了,原詞如下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以下說的是當代適婚年齡的男女

其實有解套的辦法
兩性平等
就是各自歸各自的(時間 金錢 自由)
只要處理重疊的部分(例如小孩子)

但還是很多女孩子會不要
不然"階梯式擇偶" "沒有比較好幹嘛要嫁"
都是誰在堅持


兩性平等已經越來越被看破手腳

渣男 渣女先不論
渣男渣女就是渣男渣女
沒什麼好研究的
而且每個世代都有

大部分說穿了都是傳統的思想在作祟
女生如果不想被傳統制約
就要有不被制約的本錢

當你用傳統的思維在看待婚姻
婚姻裡面就不可能有什麼自我
因為男女各自被設定了"應該"的部份

很多台女不願意己身支付代價
到了婚嫁仍舊是要東要西

那你要怎麼逃得了傳統的糾纏

適婚年齡 急著結的通常都是男孩子
女生則泰半是被年齡所逼
到了一個時間點(結婚"慾望")呈V形反轉

很多人說男性在年齡上的點存在較多的優勢
事實不然
因為男性也有父老子幼的問題
大部分都不想晚結晚生
不少都被女生卡住

這也證明當下台灣的兩性市場是女性優勢
但女性優勢會被年齡所翻轉
就是意識到不論再怎麼加強自信心
在婚姻生育市場上 大齡的女性就是不具優勢

偏偏我們的社會熱愛創造一些近乎低能的思想
諸如什麼"自己的價值由自己決定"
這些加強自己超過一百分的自信心
在對方的眼中跟需求可能根本六十分都不到

將就不是這樣用的
這樣是把人分等級來看
不是你女生level多低 多高 市場就一定要有與之相襯的男人
因為相同邏輯 level高的人也覺得是在將就你女性
會用上"將就"二字 是把自己看得比別人還高
還覺得自己委屈是對方占盡便宜
"我將就你"
這樣的觀念是不對的

你挑人 人家也同樣會要品頭論足你一番
而你自我感覺 自我宣傳的所謂優質條件卻不一定就是對方所需要的

為什麼這麼多的女生到了適婚年齡總被父母逼著找對象

因為傳統觀念 女兒嫁得好不好是女方父母的責任
所以女方父母存在一個"面子上的問題"
但又不希望一個成年賴在家的女兒造成父母自身各方面的負擔
所以逼著女兒找對象
礙於傳統賦予父母嫁女兒的形象又不好意思說出口
轉而把壓力轉嫁到逼女孩子早日出嫁上面

要怎麼解套
當女生生活上的一切都由自己支付
自己租房 買房
自己打理生活上的一切
能力所及的孝親
通常父母就不太會想逼你了
會逼你 就是因為"你是個負擔"
白話就是這樣

大多數大齡未婚女性也不是什麼將不將就
她們通常年輕的時候做自己
不去預備婚姻

時間到了 朋友一個個走進家庭
看別人有 自己也要有
也有很多是擔心不在dead line前做(婚姻)這件事
不知道人生後半會有什麼後果
就急著想找個現成的

沒有男性有義務要滿足你女性前面"做自我" "後面找傳統保障的需求"
即便他是條魯蛇

我覺得越來越多女性
甚至會去批判那些錢賺不多的男性害她們無法走入婚姻
聽了簡直丈二金剛 摸不著腦~

自己念書 自己有工作 卻要男人對自己負責
那還念書做什麼
justdreamer wrote:
還是爛泥好我泥中有...(恕刪)



問題是,
父母好不容易把女兒培養成金湯匙/銀湯匙....
實在捨不得變成泥豁阿~~

年關到了,小雪一些女友,又在糾團出國玩樂躲父母!!

人和人不是將就來的
將就之後
是吞忍
吞忍久了是埋怨

我選擇很直白的面對二性關係
提出,溝通,理解,選擇,接受或放下

婚姻是針對二人權利義務建立的制度
不是有個婚姻就是幸福的

不能被取代的愛和信任
才是幸福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有燈就有人
蜜小雪 wrote:
不將就, 就像兩顆完...(恕刪)

年輕人不知道磨鑽石的是鑽石,不將就哪來的幸福?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