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旅游的时候,没给女朋友买20元一个的雪糕,向介绍人(我们是亲戚介绍认识)说我很小气。
我觉得当时我没买,是觉得不值得,旅游区都卖的贵,而且那个雪糕没有外包装是私人用模具做的,一看就不好吃。
我买东西还是有品牌意识,如果那是个哈根达斯的雪糕就买了。
可是七夕情人节的时候,我给她送了一个1489元MK的包。
我有做错吗?
安平名產 wrote:
一碼歸一碼吧總不能每...(恕刪)
谢谢你的建议。我也想听听女生的想法。我觉得这是每个人的消费习惯。
我可以请女生喝星巴克,吃西堤牛排,玩迪士尼。但花一个明显价格虚高的钱去买一个三无产品就会本能的不情愿。
也许我需要改变
同樣東西對不同的人價值不一樣。
並不是每個人都用CP值來看世界的,或者說,每個人對CP值的定義不同。
舉例來說,CP值很高的東西,如果利用率不高,那CP值再高都沒用不是嗎?
再舉例說,CP值很高的大餐,從健康觀點出發的價值可能是負的。
像我,就覺得哀鳳是CP值最低的東西,還不是一堆人死忠
所以當你考慮CP值,是否是覺得便宜了商人,因而覺得花這個錢不爽呢?
如果是這樣,那你就相信市場機制自然會淘汰沒有存在價值的商人就好了。
但是,如果因為不想便宜商人就以感情(如果你真喜歡她,或真想嘗試交往)做代價,除非找到跟你對CP值概念很像的人,不然我相信80%的女生會覺得你不疼她。
像我爸這種很摳的人,都還會在逛街時跟我說,喜歡嗎? 爸爸買給妳! 女生要的是這種感覺(跟金額無關)。所以當男人連小錢都付的不乾脆時,就會讓對方覺得幻滅。當然,男人絕對有不付的自由和權力,我只是說明這會讓女生產生的直接聯想。如果藉此認清彼此價值觀當然也是好事。
但我要補充,這是就小錢來說。如果是大錢,好的女生就絕對會(應該)從你的角度考量。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