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另一半的疑問(文長)

(文長)

跟男朋友走到了一個瓶頸。

兩年前我想要結婚的時後,他覺得經濟狀況還不穩定,所以暫緩(我已經工作一段時間,他是博士生)。當下我覺得很合理,也覺得兩人如果都經濟狀況穩定的話,未來對於錢的事情更不用操心。

後來隨著我念碩士畢業、接手新的工作內容,生活很充實也很開心,也因為念書的關係,認識了許多不同領域的人,有一些新的想法也擴展了一小部份的生活圈,加上我重拾了過去看英文小說的習慣,我的生活基本上來說除了工作之外,也很enjoy自己一個人看書、和朋友逛街吃飯以及一個人看展覽、看電影的消遣。

男朋友是一個非常研究型的人,他最喜歡做的事是看paper。所以能夠躲在研究室看自己的書與paper,對他來說是全世界最棒的事。跟我喜歡看電視、看電影、看書、逛街、睡覺、出國玩或是跟朋友吃飯的活動來說,很有天壤之別。

我的個性算是還蠻開朗的,喜歡出去玩、交朋友、學習新的事務,我的工作也很需要我如此,所以對我來講,工作難免有不喜歡的地方,但多數的時間我還是覺得很開心,下了班也還有點力氣做自己的事,整體而言我很喜歡我現在的生活。

男朋友是不喜歡社交生活的人。一開始我覺得也還好,因為他忙著念書、寫paper、meeting、投稿,而我有我自己的生活;但後來他投稿不順、念書的積蓄快要用完、加上幾乎沒有社交活動,於是他開始怨天尤人,每天抱怨每天發牢騷,一次兩次三次四次我都可以忍受,因為我是個不太喜歡長時間籠罩在負面情緒的人,所以我開始會給他一些建議,給他一些solution,或者建議他可以找誰談一談,來解決他的問題或是困擾。但他聽不進去也不願找人幫忙,所以每天下班想到要跟他吃飯、要聽他的抱怨,我都會希望吃飯吃快一點之外,就是希望我的好友突然要約我吃飯,讓我逃離每天下班要忍耐的負面情緒。

後來我有機會跟他出國參加研討會,一些相處的問題慢慢被放大。比如相對於我常出國,他其實不喜歡出國,而且就算出國也不喜歡調整行程。因為體力不好,也不喜歡跑太遠。在國內的過度自信以至於到國外不是差點趕不上飛機、東西忘記拿或是被警察罰款。這些我都可以接受,畢竟不常出國的人到了國外人生地不熟難免緊張出錯,但有些我已經發覺有誤事先可以避免但因為他聽不進去,而我不想弄的兩個人心情不好,於是就順著他的想法,結果就是兩個人心情更不好。

開始慢慢覺得,兩個人是否要有相似的習慣或是個性會比較容易走的下去?至少如果最後是要結婚的話,在我的想法裡,我覺得情人就是兩人在相處上彼此都感到快樂,希望為另一半努力,更好的狀況是另一半讓我可以變的更好(或是有讓我想要變更好的動力)。現在的我已經感受不到相處的快樂之外,也覺得相處的方式讓我好無力。至少我無法讓他變的比較正面比較快樂,而我也無法改變我自己去接受長時間的負面。

我想知道是否相似的興趣或個性的兩人會比較容易走得下去?或是怎麼樣性格的兩個人才比較適合成為夫妻? 小時候可以大聲嚷嚷不用結婚也可以過得很快樂的我,等到過了30,才了解結婚可能是社會裡一種情緒的狀態,一種平衡穩定的狀態。如果亞州的爸媽可以不用這麼在意結婚的話,那我應該還是很駝鳥的繼續這種男女朋友的相處模式。只是男朋友現在想結了,而我,已經不想了…。

結了婚的你/妳們,快樂嗎?
2013-08-03 12:1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文長 疑問
興趣不同~~~當然可以交往~~~

兩方交往必須要能夠學習~~~

如何愛對方的優缺點~~~
兩個人會互相影響~

對方的負面情緒影響了你~~你是否有發洩的管道~~

對方的不如意只有你能傾訴~你能否接受~

誠如你所說的~對方是個宅男~這不是交往當初就知道的事~

宅到一個極致~看論文投稿是他的興趣~~你可以每個禮拜找一篇論文給他看~~

讓他開心~你就自己找事情做~

吃飯的時候~~你換心情來吃~他工作不如意沒社交沒人傾訴~只有你能聽~這是愛的表現~

重點是你要有發洩的管道~不要讓對方的情緒影響到你~~

或是吃飯的時候先聲奪人~~你先抱怨~~

吃飯的時候對著她笑~~不要給他意見~

不要想說我的意見可以改變他~可以救贖他~沒那麼容易~你們相處那麼久了~他要改早就改了~~

不會因為你給他意見而改變~對方一定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人~~所以不要改變他~除非他自己想改~~

簡單一句話~你得找到發洩的出口~要不然你會被負面的情緒所淹沒~~
Calais wrote:
(文長)跟男朋友走到...(恕刪)

建議你去看一下黛安娜王妃~查爾斯王子與卡蜜拉三人的故事
共同的興趣(性趣也可以)是維持長久關係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Calais wrote:
小時候可以大聲嚷嚷不用結婚也可以過得很快樂的我,等到過了30,才了解結婚可能是社會裡一種情緒的狀態,一種平衡穩定的狀態。如果亞州的爸媽可以不用這麼在意結婚的話,那我應該還是很駝鳥的繼續這種男女朋友的相處模式。只是男朋友現在想結了,而我,已經不想了…。

女人到了拉警報的年齡好像都會有此感觸
身邊未婚的家人朋友也是如此
除非自己夠獨立自主(夠有意識)
否則你只會也只能順著社會的集體意識走

結了,你沒有狂喜的感覺
不結,你心裡又充滿恐懼(來自於父母親人與社會的壓力)
是要繼續尋找合適的另一半或不婚,還是要屈就於生育的警鐘提醒?
只有你自己能作主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