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還有女生願意和另一半打拼的嗎?

在ptt看到sanzome版友寫的文章,覺得挺不錯,提供了一些不同角度的看法

-----------------------------------------------------------------

這確實是台灣、中國、日本等國可以說是最近的現況,
也就是說在經濟不景氣或是男女收入差不多(或是父母可以投資差不多金額)
的情況下,女生普遍認為自己沒有義務為將來的小家庭存錢,
或是女性普遍被社會寬容的對待認為可以不這麼做。

中國是最明顯的,最近因為我老闆的計劃我看了一堆中國paper
中國的房價跟他們有要結婚就一定要買房的迷思有很大的關係,
特別是在重點城市,很多男生大概賺一輩子都買不到一棟房子,
更不要說戶口政策等甚麼的,之前還有聽過要娶一個北京的女孩子,
大概要花到百萬NT(雖然部分是因為北京戶口很值錢XD)

因為一胎化政策的關係,導致中國的女性人口相對少很多,
並且也是因為一胎化政策的關係,家庭間重男輕女的問題也相對減少,
但是男性被預期要買房的想法仍然沒有改變。
這個沒有改變有幾個原因,

第一,中國人對於姓氏的重視,從訪談跟論壇文章當中都有提到,
很多女性之所以認為男生買房理所當然來自於,她覺得自己也是獨生女,
可是生出來小孩姓都是跟父姓,都算男方家的,很吃虧,所以當然是男方買房。
(也就是房子換孩子的思維)
第二,分家的重要,經歷過文革中國跟台灣對於跟父母住的想法截然不同,
雖然這幾年因獨生子女的關係有相對改變,但大抵上來說還是認為,
孩子長大就要「分」出去不同的戶口。
加上當男女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時候,等於是女方也有扶養責任,
往往為表公平起見所以從夫居的可能性就更低。
第三,男子氣概之必須,在研究跟訪談中都尚可看到女性買房的案例。
但是神奇的是,在這些訪談當中許多先生都認為自己遲早會再買一間房,
不是女方或是女方家庭出錢的,因為這樣會讓他們覺得自己被招贅或是受到周圍親友的
指指點點,最神奇的CASE莫過於我甚至有聽到女方買房,對方的兄弟去找自己弟弟時,
堅決不住在那邊,都住飯店,讓這位弟弟有莫大壓力的狀況。

當然最後也是因為女生少,所以奇貨可居,加上中國排外,國境跟戶口政策相對嚴謹
相較於台灣,男性娶外配的難度也提高。

這演變成,同樣的獨生子女,父母可能收入差不多,
但是生男生的都在幫兒子存房子的錢(因為買房很貴)
生女兒的覺得將來是女婿會買,就把錢都花在女兒的教育跟生活上。

相較於中國,日本的狀況我是看山田昌弘《單身寄生時代》上所言,
狀況有差,但是差異最大的是來自於日本有根深柢固的專職家庭主婦堅持,
也就是說女性的工作只是暫時的,只要結婚就要成為家庭主婦這種想法。
導致於許多女性即使工作高薪,也認為自己總有一天要給丈夫養,
因此並不認真思考儲蓄等事宜。

但是因為日本面臨了十分嚴重的經濟不景氣,男性跟女性同時薪資的低落,
遠遠不及在社會福利跟薪資結構都較好的上一代,
也就是說,這些子世代的薪資多半只能養活自己,如果要過跟自己以往在原生家庭
同樣生活品質的生活,就必須要跟父母一起生活,也就是難以成家。
成為所謂的單身寄生族,就是有工作但是薪水全花在自己身上,
住在父母家裡,並不給孝親費,偶而或時常還靠父母救濟。

山田也認為在這點上女性的狀況特別嚴重,
因為父母會預期女兒將來要出嫁,而在日本這種出嫁過後等於離家原生家庭的
意識是更重的,父母會認為女兒不獨立或是在這段時間依靠自己是沒關係的。
甚至有些女兒只是待在家裡給爸媽養花爸媽錢沒工作,
父母也會認為反正她遲早要嫁人過這種生活,所以無妨。
社會輿論亦然,多半會認為女性在婚前這樣子是可以的,
但是對於男性如此會相對有微詞,因為在傳統當中,
男性的薪水本來就要可以養活一個家庭。

台灣雖然目前沒有直接相關的研究,但是可以從中研院台灣社會變遷資料庫中,
看到一些端倪,隨著時代改變,雖然傳統觀念逐漸被破除,但有趣的是,
男主外女主內的類似概念,在這幾年反而是挑戰到女性群體多於男性群體,
在兩千年以後不認為應該要男主外女主內的男性,還比九零年代時候的女性少。
而根據中研院研究員呂玉瑕老師交叉分析的結果,可以發現,女性在這項概念上,
受到教育等環境影響甚高,但是男性多半是來自於現實生活中自身經驗與女性的相處後,
才得以產生轉變。
從這邊我們可以推論,女性多半因為教育或是工作等關係對傳統的性別分工產生質疑,
而男性往往在實際生活經驗之後才認為應該要有所改變。

也就是說在因為實際生活經驗改變其想法前,我們可以預設男性對於兩性分工的想法
是相對保守。(當然這是粗糙的預設,因為會因為宗教信仰階級或族群等產生差異)

這邊我們就要稍微回到今日台灣的經濟與薪資結構來看,
依照這篇文章來說:http://tinyurl.com/9csnpdn
台灣這幾年的狀況可以說是薪資水平不漲,但是經常性支出的額度卻大漲,
也就是說即使是一樣的薪水,以前的人要過活可能只要花四成的薪水,
現在的人要過活可能要花上八成的薪水才夠。
這裡我們可以以日本做為借鏡,同樣是經濟衰退後,
對於傳統性別觀念的未改變情況之下,男性一人要養起家庭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加上上一代都是經濟較好的一代,對於子女的撫養也相對願意花錢。
在這種情況之下,要享受與自己從小生活水平類似的生活,
則同樣需要父母的協助。

這種狀況之下,不要說結婚了,連獨立生活都很困難。

那我們就要說了,台灣男性在這種狀況確實相對艱難,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確實掌握了一些特權,但是那是舊時代的特權,
例如說姓氏權。
雖然我不是教母,但我要說在以家族作為經濟單位的時代,
姓氏是很重要的,它代表了誰可以或誰不可以繼承財產,繼承誰家的財產,
這個勞動力算是誰的,這個勞動力所得到的財產算是誰的。
也就是說在過往妻子跟小孩的勞動成果,都是被歸入夫家的,
未來這筆財產也謹繼承給男性。

但到了今日,姓氏權雖留有代表誰家的小孩這種象徵性的意涵,

在財產跟勞動力的計算上卻失去了實質上的意義。
很多男人必定會說,那我就不要姓氏權啊。
但無所謂你要不要,這仍然是特權,
特權這種東西不是你說不是就不是的,而是你一出生因為你有覽趴就理所當然有的東西。
就像女性有些性別上特權,很多女生很不屑一顧,也不想要有,
像是男性常抱怨如果是女生摸或抱男生,一般來說不會被認定是騷擾,
但男性對女性做就是,某種程度上,由於對於性的想像與規範不同,
確實這算是女性的特權,但說認真的絕大多數女生一點也不想要有這種特權,
隨便亂摸人的爽感是在哪= =,但這還是特權。

也就是說,男性仍然抱持有這些以家族作為經濟單位時期的特權,
而且我相信這種特權在許多男性身上仍然認為理所當然,
例如說小孩子要跟自己姓,或是過年要回自己的老家而不是妻子的。
這些特權在現代社會或許已經不是這麼重要,徒留象徵意涵,
也沒有甚麼人真的認真地想去爭取。
但它畢竟還是特權,同時也是限制。

因為在過往時期,這些特權是與限制並行的,
像是男性要擔起一個家的經濟責任,男性的子嗣要負責撫養父母...。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等。這個社會對於男性「要成家」這件事情的壓力,
自然就會比較大,因為只有你才可以繼承姓氏,只有你才可以養老北老木。
也就是說變成了,
當代男性好像只拿到一點屁特權,
卻要承擔一堆重責大任。

可是說認真的,如果真的說女方買房子,女方出去工作,
但是小孩子是女方的名字,或是以後要回女方家過年,要以照顧女方的父母為主....等。
又有多少男性願意?

這變成一個尷尬的問題,所以我承認當代的男性是相對於更失落的一代,
他們似乎是以既得利益者的方式被養大,但是長大卻發現這世界根本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即使他們願意或是選擇改變,又要面對傳統社群或是同儕之間的壓力,
例如說不像男人等批判。
又發現某些擁有更多條件的人,就得以繼續充當既得利益者,
例如說有錢人,但說認真的上流階層的人,無論男女永遠都是既得利益者。

在階級的極端不平等與薪資結構的崩潰之下,
男性又發現了,在性別差異的情況之下,
女性階級流動的管道比起男性多了一個:婚姻。
女往上婚男往下婚的「傳統」,讓中產階級以下的男性更難以尋找到得以扮演
自己過往所認同的親密關係當中男性的位置。
甚至是在婚姻跟親密關係市場上覺得不如他人。

在PTT上常常會看到這類的論述,例如現在的女性都不願意打拼或是吃苦,
或者是現在的女性都想要嫁給有錢人,或是希望先生買房子...等。
這些言論都或多或少的表現出發言人當前的親密關係或是性別困境。
這個困境很像是紀登斯在親密關係的轉變中所提到的,
男性在經濟上的責任沒有消退,卻在情感上的責任變重。
以前的男性不在意女方的情感或想法,甚至在家庭當中缺席僅負擔經濟責任,
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在現在就會變成一個不合格的丈夫與缺席的父親受到質疑。
男性所需要的情感支持或是所謂的情緒勞動,以前可以藉由在經濟上掌控女人得到,
因為女性在經濟當中的弱勢以及職場的不平等,造成女性難以往外發展,
所以只好在經濟上依附男性,也因此要負擔大部分的情感責任。
但現在不然,若男性無法在經濟上掌控女性,就變成也要去負擔這樣的情感責任。
但是如同上篇也提到男性的社會化過程跟教育中都鮮少教育要如何去面對情感困境跟
情感上的勞動,就變成說這對於男性更困難(相對於原本的只要賺錢的經濟勞動)

也就是說同樣是女性對於男性要求要負擔家中經濟以及買房子等。
在過往的時代跟在現在的時代,男性會相對覺得不公平,並且覺得自己受到壓迫。
這確實是我認為當前的社會現象。

可有趣的是,PTT多數有此怨言的男性鄉民,多半不是認為是要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也就是當男性全權負擔起經濟責任,女性就要全權負擔起情感與家務責任的年代,
不然就是一個新時代傳統女性,就是願意兩人一起分擔經濟
但同時女性也分擔大半情感責任,男性也不願意放棄手上握有的象徵性特權
(像是過年回夫家過、父姓、媳婦要孝順公婆等)。
後者不用說,當代的女性又不是傻子,當然沒有人願意鳥你,而且說認真的當代狀況,
中產階級以下的人,就算父母有遺產也不會多到可以養你跟你的老婆到死,
在這種情況之下,即使握有象徵性特權等於握有遺產,對於自己有工作能力的女性而言,
也完全不構成吸引力,也就是說後者可以吸引到的女性多半沒有足以維生的工作能力
只好依靠自身的情感勞動來獲得先生家族的財產。
這種狀況就又回到前者的狀況。

但有趣的是,前者的狀況,很多人會說以前父母可以為什麼我們現在不行,
問題就是我們現在真的不行。

如果要回復到前者這種以家族為經濟單位,然後姓氏繼承,以及男性完全負擔經濟責任,
女性負擔情感與家務的狀況,那勢必當前的薪資跟經濟結構是不可能的。

要求要回復到這傳統的人,必須要先想辦法讓科學麵從十塊變回五塊。
也就是說不是要讓薪水漲,就是要讓物價跌,而且後者比前者重要,
因為台灣現在的狀況是即使薪水隨著通膨率成長,也照樣是越來越沒有錢而難以儲蓄。

自然,非常少數的認為解決方法就是男性跟女性完全平均分攤所有責任,
這點就如同山田也提到的,日本應該要破除專職家庭主婦的迷思,
才得以解決女性單身寄生增加的問題。
但這代表的對於一切傳統社群的破除,
包含了上面所講的姓氏權、祭祀權(過年過節以誰家庭為主)、扶養老者的平權、
財產所有權、親權、親職責任的平等分配...。
大抵上來講反而可以說是教母主張那種平均分配到極致的婚姻,
才會符合這一類別的人的看法。

但是我想真正願意去與傳統社群抗衡的人無論男女都很少,
例如仍然有許多家庭兒子要對母親說出:
其中一個小孩要跟我老婆姓,而且我們過年回家要一年去我老婆家一年回我家。
都是家庭革命。
有些家庭女兒要對家中長輩說:
我要結婚,但是沒有聘金沒有餅錢,要辦婚禮的話,要自己出一半的錢喔。
而且禮金雙方均分。
父母會瞬間抓狂。

這就導致了一個現象,屬於中上或是資產階級的那些人沒有問題,
(我這邊指的階級是指個人階級,也就是那個自己就賺很多的人)
因為他們砸錢基本上就可以解決了。
中產階級以下的人,在成家這件事情上面往往更需要父母甚至親族的支援,
家族的意見與壓力事關重大,所以選擇第三條路的人,
除非家族或是父母本來就很開明,不然往往最後還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終究有一方或是兩方都犧牲。

或是就演變成另外一個狀況,這也是我個人覺得很有可能的,
婚姻建立家庭的式微。
這裡的式微不是指婚姻就解構崩潰,而是婚姻不再是年輕一代唯一成立新家庭的方式。
因為婚姻被賦予太多意涵,跟意義。
相較之下僅僅是生活在一起的同居,或是跟朋友一起居住,或是更甚者,
單身與父母同居但與另外一半維持穩定的親密關係等,
都可能取代婚姻成為主流。

就像是Marriage版上有些例子就是在同居的時候男朋友還會幫自己做家事,
結婚之後住在婆家,反而先生就不做(可能是不敢或是做了長輩會有微詞等)。
也有例子是顛倒過來,結婚前妻子很獨立自主都花自己錢買要買的東西,
結婚後都花先生錢然後自己錢存下來。
這些多半都是因為結婚被賦予了一些意義,這些意義導致雙方在結婚之後,
都認為自己可以理所當然地做或是不做某事。

不過這邊只是我自己的預測,並沒有定論。
最後,為了直接END的人我稍微摘要一下:

男性覺得自己在經濟方面負擔超過於女性,並且認為當代的社會壓力,與擇偶壓力等,
普遍高於女性,並且認為自己是性別平等下的受害者。

這件事情我認為是一個在東亞地區都十分嚴重的問題。

雖然這是一種感覺與不知道為何相關的連結,但可以看出邁向現代性之後,
有些東西破除傳統有些沒有,以至於當代男性要負擔相對而言更重的壓力。

但是這問題的解決方式有幾點可能的考量。
這個考量完全是依據中產階級以下台灣當前的階級結構,薪資水平跟經濟環境。

第一,要恢復過往性別分工的傳統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可以讓物價跌回科學麵一包五塊。
第二,若要完全採取雙方全然的平等分工,會面臨到強大的保守與傳統勢力抵抗,
   如果你個人有這個環境、先天條件跟決意的話,我個人認為是十分可行的。
   但請注意是完全的平等,即使是姓氏權、祭祀權等好像在現代只剩下象徵意涵的
   權利也一樣。(我這邊說的是「好像」,但也未必「真的」只剩下象徵)
第三,異性戀婚姻然後成立家庭這件事情不是一件無法被挑戰的事情,如果你覺得不平,
第三,異性戀婚姻然後成立家庭這件事情不是一件無法被挑戰的事情,如果你覺得不平,
   你隨時可以挑戰它,但是你開始挑戰它之後,有得必有失,你或許會從現代
   某些對於你不平等的壓迫中解放,但也必然會有某些既得利益消失。

我並不認為在現在這時代男性還是理所當然的既得利益者,
或者是認為女性就很雖一直被壓迫,但是問題是無論是哪一種壓迫,
壓迫你的是這個社會,而你是這個社會的一員。
我也曾經看過男生痛陳現在女性物質愛錢男友沒買房不嫁,
卻對與女友同居,由女友付房租的男生大加譏諷不是男人。
也看過女生一邊哭訴當代男性都把女生當成生小孩跟做愛的工具,
卻對其他女人說妳男朋友出去吃飯沒付帳就是不夠愛妳。

要馬你就是起身突破去衝撞改變這個社會,
要馬就乖乖地聽話符應這個社會的價值活下去。

不要一邊臣服它又一邊罵同樣臣服於它的人。
也不要一邊靠北它看到有人做出衝撞社會的事情又帶頭靠北那個人。


面對當代社會,傲嬌是沒有用的。
2012-09-27 7:5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女生
印尼跟越南下田工作的大都是女性!

有興趣嗎? 價錢很便宜喔。





路上找招牌上電話吧!


PS:台灣女性.....就算了吧!


小尼0906 wrote:
在ptt看到sanz...(恕刪)
我是女生...
我沒看完文章, 我不認同【女生不用沒有義務為將來的小家庭存錢】
身旁的朋友也是這樣....


我覺得現在女生會這樣想
應該多少都是電視上的一些貴婦討論的影響
然後女生的慾望永遠是不滿足的
就會非常認同這樣的想法
認為自己沒有義務為將來的家庭存錢
更認為如是獨生女, 將來小孩又跟夫姓, 夫妻買的房子理當是要過自己名下
這種我非常不能認同


如果硬要這樣想, 怎麼不要不結婚就好了
自己的錢就只花在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或是給父母親等等
老公的錢就不是這樣嗎???


要房子就自己存錢買, 現在女生只要打扮好看一點
其實工作很吃香, 要存錢很容易
只是太會買東西, 慾望不窮大


同理心對人吧, 除非真的是嫁給有錢人
而對方就是想讓妳當貴夫人我就沒話說
有阿,我身邊就很多例子。但是有共通點,學歷都不高。國高中或高職一畢就懷孕結婚了,跟老公一起送貨,當黑手顧小孩,也過得很幸福美滿。學歷越高的,越晚結婚,眼界越高。出國留學的那些表姐們,應該都結不了婚了。
沒有甚麼患難與共..感情並不深厚的小倆口..
不是只有女方..通常雙方內心都「錢第一..其它其次」..
-
一路相攜..患難與共..生死相許的小倆口..
通常就幾乎完全無視錢..為對方死都甘願..
-
講那麼多似是..又沒那麼是..的分析與理論..
說穿了也就是人們把自己合理化的堂皇之道..
畢竟很多事要是說透了..
會讓自己也愧於面對自己的..只能藉詞合理化..
一切的真相..
就是那麼簡單而已嘍..
-
要是像小龍女與楊過那樣子走過來的小倆口..
哪來的那些想法..理由..與問題..
錢甚麼錢..打甚麼拼..哪來那麼多有的沒的..
唯有一句..同生同死..同進同出而已..

小尼0906 wrote:
在ptt看到sanz...(恕刪)

姿態會越高 越嫁不出去
隨著年齡的增長 可以挑選的對象會越來越少
這是我聽到進化成黃金剩女的普遍現象
生命短暫,別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裡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求知若渴,虛心若愚 我總是以此期許自己 Jobs
姿態很高的黃金勝男也不少耶,現在年輕男女要成家真的不容易。
不過,生命會自己找尋出路的。

台灣職業婦女普及率從十幾歲到六十幾歲,在世界上各國間排名是相當高的,不只中國大陸、日本、台灣,其實傳統天主教國家婦女婚後就業率都不高,相對的他們的法律也非常保障婚姻關係中的財產分配。

台灣對家庭出錢出力出感情的女性占相當多數,早就不是一兩天的事。
不是找不到,是黃金勝男不會找,不肯多付出一些。

還有,關於財產繼承的問題,法律上明文規定不論兒子女兒都有共同奉養父母的義務,也有相同的財產繼承權。但是老一輩通常講到出錢奉養,女兒要出錢;但是講到財產過戶繼承,就讓兒子繼承,這其實只是女兒不願與兄弟撕破臉沒有去爭取而已。這種狀況下,當然女兒同時也是媳婦的女人最可憐,怎樣算繼承的財產都不會給自己,但卻還要承擔自己父母與公婆的照顧責任。

但以現在獨生子女居多的狀況,家裡只有女兒的,照顧與財產必然都會給女兒。所以男生夫家有必要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新的社會狀況。目前已經看到的,都是夫妻共同承擔兩方父母的照養責任。女婿為岳家出錢出力的越來越多,如果岳家剛好也沒有兒子,將來岳家的遺產也是由女兒女婿繼承的。

記得上回陪我朋友去看房子,房屋銷售員聊天中知道女方父母有房產又沒有兒子,開玩笑的跟男生講,你娶到一個好老婆了,又有工作岳家又沒有兒子,你要好好對人家。
滿街都是"只要肯和我打拼我以後會變成郭台銘"的酸男
請問男性同胞你拿出哪一點來證明你以後會變成郭台銘
或者是你拿出哪一點來證明你以後不會變成整天打電動抽煙不工作的老宅?
去除這些請問是哪一點好意思開頭就要人家跟你吃苦跟你睡還要吃你口水?
女人需要哈男人哈到什麼男人都好嗎?
說別人勢利的同時,想想自己為何是被淘汰的那一群
更何況男人挑女人都挑好看的不就是勢利了嗎?
男人可以挑女人挑好看的,女人不能挑男人挑有錢的?
沒錢不可恥,可恥的沒錢還罵別人勢利
給不起聘金不可恥,可恥的是給不起還要罵人賣女兒
整個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如果喜歡高帥富就叫勢利
那喜歡白富美的人該叫什麼?
還不是叫勢利?男人可以勢利,女人不能勢利?
我是男生都看不下去,男人還是大氣一點,不要為了錢這屁點大的事去詆毀女人
既需要女人又要詆毀女人,難道詆毀女人女人就會良心發現投向你懷抱
這種畸形的觀念到底是誰教的?
別作夢了,沒有人願意嫁給毀謗自己的人

小尼0906 wrote:
在ptt看到sanz...(恕刪)


單單就主題來回應~一定還是有的,不好找而已

有空去逛逛夜市,那些幫男友擺攤賣東西的女生就是肯打拼的
自己當老闆娘的也算喔~

現在都速食愛情,還沒分手就在找備胎的滿滿皆是~很難找到青蚵嫂這種的了~
這篇寫得很詳細,跟我觀察到的情況一致。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點。

「經濟情況跟30年前早就不一樣了,但是腦袋觀念還停在30年前。」


在歐美地區,這種問題就小很多。因為他們腦袋觀念早就改很多了。自己查一下「婦女勞動參與率」就知道了。

歐美地區女生工作比例比亞洲國家高。尤其是歐洲那幾個高福利的國家,數字更是驚人。

人類的科技,早就已經擺脫勞力的限制,勞動都盡量改用機器取代。男生出勞力賺錢,女生在家帶小孩。根本是賠錢的作法。

所以你會發現歐美地區幾個特色
科技發達
有錢
兩性平等做的比較好

等到亞洲地區經濟追上來,兩性平等也會愈做愈好。這是一個大趨勢,不可能扭轉,如果要堅持30年前的舊模式,那這個國家經濟只會倒退,不可能進步。

不過我也要提醒一下,雖然都輸給歐洲。但是中/台/日/韓,四國比一比。台灣女生工作比率最高。整體社會環境,對於兩性平等也是四國之中做的最好。

這是一個很詭異的現象,因為台灣是四國之中經濟最爛的。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