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一下在學生時代 才會有單純的愛情?在沒出社會前 才會不在意於金錢?在出了社會後 事事都跟金錢有關係在出了社會後 不再只需要愛情而愛 沒麵包就不配稱做愛情嗎?在出了社會後 就不再容易找到知心的好友?好像在出了社會後 有好多好多的邪惡跟現實之前在打工可以感覺到社會的現實與邪惡及人心的冷暖是社會的制度及現實改變了人心還是人心造就了現今的社會
應該說"當沒有經濟壓力的時候,就可以談沒有麵包的愛情"肚子空空,哪還有心思在其他地方?沒聽過"飯飽思淫慾"嗎?學生時代,就算有學貸,臨時急需零用錢還是可以跟爸媽哭一下~出了社會,要還學貸,要租屋,要給爸媽家用,要養車,要陪對...這些都是要錢的~!為了鼠小孩好,從今天開始,不吃飯不喝奶我就隨他便,餓他幾頓好了~省得他天天看到momo姐姐就很High~喵低~半夜作夢起床還堅持要我開電視給他看momo姐姐有沒有跳舞~老娘都快把momo的電視節目表背下來啦~
哈佛大學多位教授的研究發現人們預期快樂的事情,並非真的那麼快樂;而人們預期痛苦的事情,也不見得那般痛苦。就像以為擁有了愛情,會是多麼「浪漫、美滿」,或令人歡喜若狂;可是,一旦夢想成真,「興奮感和幸福感」並不如期待呀!相反地,暫時沒有愛情,也不要氣餒,畢竟比起那些「痛苦的婚姻」、比起那些「感情困擾」的人,暫時的單身,也是非常逍遙、自在、任我翱翔呀!幸福,是一種態度;婚姻,絕不是宿命!我們都要有「讓自己快樂的本領」,勇敢愛、用心愛、懂撤退!只要信心十足,就不怕「愛情受傷」!婚前靠美容,婚後靠笑容!人,要用氣質、內涵、溫柔來打扮自己,也要用開朗、勤快、樂觀來讓自己永保新鮮!
alex235910 wrote:在學生時代 才會有單純的愛情?在沒出社會前 才會不在意於金錢?在出了社會後 事事都跟金錢有關係) 奇怪,為什麼我從高中開始就不覺得愛情很單純 還沒畢業之前就認為什麼都跟錢有關,所以要努力賺錢... 我是異類嗎?只能說每個人認知到"現實"的時間點不同,但遲早都要面對現實的....少數人很快就接受現實有些人到最後才肯去面對最慘的就是不斷的逃避現實而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有一個出家弟子跑去請教一位很有智慧的師父。他跟在師父的身邊,天天問同樣的問題:「師父啊,什麼是人生真正的價值?」問得師父煩透了。有一天,師父從房間拿出一塊石頭,對他說:「你把這塊石頭,拿到市場去賣,但不要真的賣掉,只要有人出價就好了,看看市場的人,出多少錢買這塊石頭?」弟子就帶著石頭到市場,有的人說這塊石頭很大,很好看,就出價兩塊錢;有人說這塊石頭,可以做稱鉈,出價十塊錢;結果大家七嘴八舌,最高也只出到十塊錢。弟子很開心的回去,告訴師父:「這塊沒用的石頭,還可以賣到十塊錢,真該把它賣了。」師父說:「先不要賣,再把它拿去黃金市場賣賣看,也不要真的賣掉。」弟子就把這石頭,拿去黃金市場賣,一開始就有人出價一千塊,第二個人出一萬塊,最後被出到十萬元。弟子興沖沖跑回去,向師父報告這不可思議的結果。師父對他說:「把石頭拿去最貴、最高級的珠寶商場去估價。」弟子就去了。第一個人開價就是十萬,但他不賣,於是二十萬,三十萬,一直加到後來對方生氣了,要他自己出價。他對買家說,師父不許他賣,就把石頭帶了回去。回去後對師父說:「這塊石頭居然被出價到數十萬。」師父說:「是呀!我現在不能教你人生的價值,因為你一直在用市場的眼光在看待你的人生。人生的價值,應該是一個人心中,先有了最好的珠寶商的眼光,才可以看到真正的人生價值。」我們的價值,不在於外面的評價,而是在我們給自己的定價。每一個人自己的價值,都是絕對的。堅持自己崇高的價值,接納自己,磨勵自己。給自己成長的空間,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無價之寶」。
其實像這些感情與友情都在於你懂不懂得看人吧 !若你懂得看人的話 .. 我想比較不會有這些問題吧 !感情你遇到適合的人 , 沒麵包他也會共同分擔友誼你遇到適合的人 , 他會在你困難時陪伴你左右但反之 .. 就如同你所說的現實 ..他們不壞 .. 指不過是 "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