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UU wrote:
qing大
你的話太重了
如果樓主真的如此自私、逃避責任
他就不會這一年多的時間不斷與太太溝通,甚至去婚姻輔導,也不會心煩的po文請益大家了
你怎麼不反向思考一下太太為何拒絕溝通、拒絕一同去婚姻輔導?
會走到這一步,沒有人願意!
請你不要那麼語重的評論!謝謝
婚姻出了問題,上網求助的人是樓主
但是他真的要面對婚姻的問題嘛?
看起來他做盡了所有的事情。
然而他問的問題是什麼呢?『離婚家庭長大的小孩,會開心嘛』!?
會問這種問題,已經表示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離婚。
然而從陌生到相識,從相識到相戀,從相戀到婚姻,從婚姻到有小孩,從有小孩到離異。
請問離婚是件,『會讓人開心的事情嘛』!?
所以上一篇我的回應才會是:『如果離婚為樓主來說,他會很開心,那麼他必然有問題』
離婚怎麼會跟開心劃上等號呢?
站在小孩子立場看這件事情,我已經說過了。
每一次,父母的吵架,為小孩來說,都是一種擔心,一種害怕。如果還上演到需要選邊站。
尤其是上法院的時候,法官一定會問小孩,你要跟爸爸還是跟媽媽?
換成是小孩,心中想要的是選一邊嘛?
小孩想要的是什麼?如果樓主口口聲聲說『父母都是這樣的,無時無刻都在想怎麼樣才是為小孩來說是最好的』
那麼回到他的問題『離婚家庭長大的小孩,會開心嘛』!?
小孩會開心嘛?
他必須很快的接受,父母離異這件事情,他能開心嘛?
如果要說父母都是一直思考怎樣才是為小孩來說最好的?
難道離婚是為小孩來說最好的選擇嘛?
為了他們好,所以要離婚!?那我很好奇,何以離婚就是為了他們好呢?
樓主覺得努力了,請問你自己有找心理諮詢嘛?你有去整理過自己的那些痛苦嘛?
或者你一直堅持婚姻諮商,就是必須兩個人一起去?
難道你不明白婚姻諮商的步驟,是先短暫的夫妻一起面談,然後夫妻要分開做諮商,最後才有機會夫妻一起面對面處理心裡的那些過不去的坎,澄清跟重新接受。那是一套很大套的模組。
可是家庭的互動氛圍,其實跟跳舞沒什麼兩樣,如果兩個人都堅持己見,那麼僵持不動就是結果。
你完全可以先去做自我改變,讓自己有更多的彈性容許值
你以為你在這個婚姻走不下去都是另外一方的問題嘛?
換一個人你的婚姻就會變好?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在某個溝通的模式裡面,你能做的永遠是那樣的反應,你不過就是又一次訓練對方成為你不想要面對的人而已。
所有的心理治療,都來自於自己『有意願』的改變。
所有的相處模式的改變,首要的都來自於,自身願意調整與改變。
建議樓主可以去看一些satir的書籍,或者參與那個學派的工作坊。
家庭成員的相處,很多時候都非常的像蝴蝶效應...
你完全可以先從改變自己開始,然後去影響對方,這是一個雙人舞步,如果你不再堅持只能怎麼跳,那麼對方勢必也必須要有相應的改變,否則難受的只會是另外一方而已。
這跟父母相處的不愉快,小孩被迫需要快速成長是一樣的。父母長不大,小孩只好快速長大,才能有效的安慰父母,讓父母覺得溫暖跟貼心。
誠然,父母相處不愉快,為小孩來說,的確也是痛苦,但不管怎麼選擇,小孩都是痛苦的。
如果樓主要用『不管怎麼樣,都會很愛小孩來說』,那麼具體的作法會是什麼呢?
因為那個被迫要選邊站,被迫接受從此父母就是分開的,那個不愉快,沒有什麼能取代的。
或者說,那些遺憾,最後都是必須尋求心理輔導,才能慢慢解開的。
當然,樓主有追求自己從痛苦婚姻中解脫的自由。
然而你的自由,跟小孩的開心,必然是分開的。必然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沒有誰會願意背一個,父母離異單親長大的家庭背景吧?
換成是樓主,你願意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是嘛?
雖然現在社會比較少了,然而單親長大的小孩,仍然難免會被貼上某些標籤。
Hello-UU版友。你覺得樓主盡力了?所以才會走到離婚這個選擇。是,我相信他或許盡力了,然而離婚真的是必然的選項嘛?
我周遭也有親友,結婚後,有兩個小孩了,然後夫妻雙方對於小孩的教育觀念不合,幾乎經常吵架。
有一陣子,我親戚超痛苦的。可是當我問他,如果這麼痛苦,重來一次可以選擇的話,他還會選這樣的女生當老婆嘛?他的回答仍然是肯定的。
可是他在講述與老婆相處的困難時,我能感受到,他的無奈,跟無助。他也跟我訴苦過,真的有想過離婚這件事,然而他覺得還是有努力的空間。
但是他的老婆,其實也同樣的在努力挽救婚姻,只是雙方的方式彼此都需要時間磨合。
如果你問我,他們花了多少時間磨合?從我知道有問題,到小孩長大了,有一定的邏輯思考能力可以少讓父母操心了。至少六年。
我有不少親友,婚後有了小孩,夫妻情感變淡,重新磨合,我問他們,他們通常會無奈的說,走到現在這個狀態,婚姻可能相愛的部份比較少,然而有了小孩,剩下的更多的是責任問題。
其實情感從陌生相知磨合到相惜,是一個輪迴,因為人永遠都在改變,所以要不斷的重新認識對方,才有生命的探索與激情。相互之間才會因為不斷的重新了解與接納,更緊密。如果只是用習慣跟標籤彼此的方式硬要對方成為自己認知的人,那就是痛苦。
如果要站在樓主的立場說話,那他離婚或許會自由。然而那未必是真正的自由
因為他就是有前妻,他有小孩,然後還有一個失婚的身份,他真的自由嘛?
那只是他站在婚姻狀態中想像的以為而已。
但是那就跟小孩在父母相處不愉快的環境中長大,偶爾會覺得痛苦跟煩,覺得你們兩個大人離婚就好了。
然而當大人真的談離婚的時候,小孩不一定會覺得,夢想實現是開心的。
每一個選擇,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每一個渴望跟夢想,都有相應的代價要付出或承擔。
要離婚,獲得自由,那麼想清楚,自己要付出什麼樣代價取得那樣的自由。
付出跟獲得之間比較之後,真的會開心嘛?
至於小孩最後貼心的站在誰哪邊,那未必是貼心。那是一種被迫的成長。
他必須瞬間的成熟,或者偽裝成熟,才能夠去安慰受傷的父親或母親。否則小孩會更感覺不安,他只是為了讓自己感覺安心,而主動的去安慰本來該安撫他們的父母而已。
當一個大人覺得小孩很貼心很懂事時,換個角度來說,等於小孩被迫快速的長大,失去了該有的童真。
是什麼樣的情境,逼的小孩,不能享受童年的幼稚跟歡樂,必須快速的成長成為大人?
然而夫妻之間的爭吵,最後必須靠小孩來讓夫妻中間雙方的誰感覺溫暖。那是一種殘酷。
小孩未必會知道大人之間發生什麼事情,然而旁觀者永遠只會選擇看起來弱勢的那一方加入。然而本來是勢均力敵的雙方,因為小孩的加入變成了人數多寡的優劣,那為夫妻之間的問題解決來說,根本沒有幫助。
當小孩被迫長大成熟,被迫必須學會安慰安撫大人,他失去的那些,終究還是要花時間去找回來的。
按照心裡研究,幼年經驗,非常影響一個人的人格發展。有時候,那是遺憾,更多的時候,那是一種已經站在誰的角度看待的選邊站。然而那為選邊站的小孩來說,他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跟內在的父母重新和解。否則她(他)的人生就是會有問題。可能是之後的伴侶相處會有問題,也可能是更嚴重的人際相處問題...
---------------
心態決定未來,
選擇權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