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薪水一百五十萬,該有甚麼生活品質?新增

Mirage-Ulysses wrote:
以一名護士姐姐(有護理師資格)來說 每個月4.5萬好了(加班狀態下) 一年大概存45萬。大概11年可存到約500W。

(如果剛好趕上台灣那幾年定存年利率13% 10% 7% 6%那幾年 再加定存利息 有助於存款速度)..(恕刪)

定存利率到13趴是民國70年以前的事了
之後歷年下降
像那位賺多少存多少的朋友不到40歲大概66年次後出生(沒記錯的話)
利率民國85年剩6趴多
88年剩5趴
90年剩3-4趴
以一個不到40歲的人來說
大學念完22歲也超過民國88年了
有較多的積蓄拿到較高的定存利息也大概已來到民國91.92年剩2-3趴
人家是說她大學22歲畢業在27歲前自己就存了5百萬喔
我自己從公司領到的月薪是11萬多, 一年含獎金大概是符合欄主所說年收150萬的部分,
現在因為太太有在工作, 所以健保可以轉過去, 不然配偶加兩個小孩大概要5000多,
每月從公司實領的, 扣掉自己的健勞保(2579),公司福利金跟所得稅預扣大概剩十萬.

我現在已經不自提勞退就只讓公司提撥6%, 對勞保會不會破產有些憂慮, 不過這與本文無關.

我另外有一筆跟同學合開事務所的執業收入, 這部分的年約大概是50萬, 但稅扣得較重,
然後還需要支付自己的勞退提撥(這裡算資方)跟二代健保, 實際入賬是40萬出頭.
好處是車子掛在事務所名下稅金有抵扣, 車子就是開VW的Touran, 個人對車子花費比較沒有興趣,
其實在台北養車算是辛苦的, 當然如果你對車子夠懂又知道便宜零件跟合理保養的門路就另當別論,
不過沒時間去研究就是, 另外就是我太太名下有一台七年的Yaris, 省油照顧也便宜所以常開.

加上我太太的工作所得, 我們家的年收入大約300萬, 我沒有報家父的扶養, 因為他有租金收入,
我太太倒是有報她父母的扶養, 加上兩個小孩, 我們一年被課到的所得稅不低, 所以有選擇預提.

看起來應該世足夠啊, 不過我太太原生家庭的狀況並不好, 她姊妹也拿不出錢, 需要拿錢回去資助,
所以除了小孩的儲蓄險我太太沒有在出我們家的家用, 不爽歸不爽也沒辦法, 不然她父母要怎麼辦?

而我在結婚時就跟我太太有協議, 執業支出都會用在小孩身上, 以前支付保母跟幼稚園會稍稍透支,
一年四十萬每個月攤起來是3萬5左右, 台北市的行情差不多就這樣, 因為公幼的時間我們難以配合,
現在小孩都已經上了公立小學, 所以支出就剩下安親班跟一些才藝, 充裕些但也沒有甚麼盈餘.

我兩年帶兩個小孩出國一次, 不為什麼增廣見聞, 因為小孩願意全家出遊也沒幾年, 這樣就噴掉15萬.

簡單講我就是用現在從公司領到的10萬元來支付家用, 我運氣好祖上有庇蔭不用付孝親費,
也沒有房貸, 但是維持一個家庭的基本民生開銷一個月將近一萬(水電瓦斯管理費電視網路等)跑不掉,
其他就是規劃理財的保險支出, 我的保險就是實支實付的醫療險還有幾個單位給小孩的儲蓄險,
我有一兩個儲蓄險的支出其實有些偏高, 不過那是在剛結婚生子時幫小孩買的, 利率還算不差,
只是先前我太太沒在工作要扛兩人份的支付保費是有些吃力, 還好她已經回去工作可以多少分擔.

家裡吃喝的費用每個月大概會花個15000元, 這個部份我曾經努力去降低, 不過這裡省的有限.
然後總有一些不預期的支出(朋友結婚或長輩手術),這幾年來的平均一年能存下個50萬就算不錯了
當然也要安慰一下自己, 儲蓄險雖然解約不划算, 而且受益人通常不是自己, 那還是存下來的錢.

我的薪資也是隨者跳槽及職務調整慢慢增加的, 存的很辛苦, 但對照房子的漲勢根本望塵莫及,

我沒那個本事像版上一些網友不但日進斗金, 而且可供自己自由運用的時間這麼多, 公司事情很多,
而且公司同意我在外開事務所已經夠大方, 我會儘可能讓公司覺得他們付出的薪水絕對要物有所值,
這篇文章也是趁開會間的空檔有感而發而已, 還是我所在的營建業在農曆一月間普遍比較閒的關係.

所以最多就是偶而犒賞自己買個可負擔的手錶, 聽聽自己買的下手的音響, 中年人是很無奈的.

可樂配紅紅茶 wrote:
台北人有錢的 真的...(恕刪)

chinshentw wrote:
所以最多就是偶而犒賞自己買個可以負擔的手錶, 聽聽自己買的下手的音響, 中年人是很無奈的.


健健康康家人無事就是一等一的福氣了啦,要是家中有人重病或失智要長照,那時才知道無奈怎麼寫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Junodidi wrote:
不知道這適不適合放...(恕刪)


這收入就跟我家一樣

我和老婆加起來也差不多450萬

但要養三間房貸和一個嬰兒

車子賣了

現在都以捷運和機車代步

為了退休打算

說實在

日子清平的很....


賺多少錢怎麼收活都是自己決定 不見得有錢就有多好的生活品質
chinshentw wrote:
我自己從公司領到的...(恕刪)



一年存50...俺一年能存20就偷笑了

俺平均一個月個人花費約7-8000...

說個人花費嘛...其實包含與老婆的外食費、日用品、外出娛樂花費...etc

俺也是覺得再怎麼省也只能省自己的部分,其他的...省不起來...orz

Junodidi wrote:
不知道這適不適合放...(恕刪)

我這樣的三無老男人,
看了後感到很慚愧,
前天吃了義大利麵,
宵夜還吃了塊蛋糕,
今晚改吃泡麵饅頭好了.

看起來像25心智像18實際快40 wrote:
家庭150W在台北算中下...(恕刪)


家庭收入在150萬以下算低收入戶,這是政府認證的,

家庭收入在148(含)萬以下,就讀高中職免學費..

這是我小女兒讀高中時拿繳費通知單給我,我才知道的..
請參考這篇討論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4196381&p=1

prozach wrote:
貧富階級可細分為10級
個人覺得以四口之家為標準,在台灣社會

1.最有錢的為 "首富",家庭年凈收入30億台幣以上,資產數百億以上
(基本上想買啥就買啥了,合法非法的都能夠擁有,有能力拿到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國籍,全世界都有房產、公司,跨國企業老闆)

2.其次為 "富豪",家庭年凈收入介於3億台幣至30億台幣
(大型企業集團老闆,已可進階到買私人飛機)

3.其次為 "富人",家庭年凈收入介於3000萬台幣至3億台幣
(基本上什麼都買得起,通常為企業主,買賓利、勞斯萊斯就像買老百姓摩托車一樣簡單)

4.其次為 "富裕",家庭年凈收入介於500萬台幣至3000萬台幣
(基本上買一般奢侈品(豪車、名錶)都不會心疼,為最成功的高級專業人士、中小企業主或者擔任大企業非老闆的一級主管)

5.再其次為"中產",家庭年凈收入介於250萬台幣至500萬台幣
(基本上偶爾的奢侈品,每年一兩次的家庭出國旅遊,有進口車有房,衣食無缺,專業人士,中階主管等,社會的穩定力量)

6.再其次為"小康",家庭年凈收入介於150萬台幣至250萬台幣
(一般的消費無困難,衣食無虞外,每年國內旅遊,買得起國民車與平價房屋,也是社會的穩定力量)

7.再其次為"普通",家庭年凈收入介於80萬台幣至150萬台幣
(一般的消費無困難,衣食無虞,購買奢侈品只適合想想)

8.再其次為"貧窮",家庭年凈收入介於40萬台幣至80萬台幣
(扣掉生活必須之後,並無太多能力做奢侈的消費,甚至有時寅吃卯糧)

9.再其次為"清寒",家庭年凈收入低於40萬台幣
(三餐難以溫飽,須靠社會資源方以勉強度日)

10.第十級台灣應該沒有:赤貧,幾乎沒有收入可以應付生活支出,隨時可能因飢寒交迫死亡)

PS即便負債只要還有辦法拿到錢吃飯花用,都算是收入



這篇論述小弟覺得最具參考性
依據這篇論述
樓主大夠只能算是小康接近中產而已



要存錢啊. 現在社會多變. 150萬又不是保證一輩子. 平淡點過吧~ 也是開心哦~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