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讓小孩知道爸爸媽媽都很愛他們就好了~
多花點時間陪孩子,小孩會感受到的~~
不知道你跟你老婆娘家住的遠還是近?
我說我的情況給你參考~~我跟前妻離婚分開住,他搬回娘家住,娘家離我住的房子車程大概15分鐘,
平常日小孩都跟媽媽住,假日都回來跟我住,小孩最大的小三、最小的幼兒園小班,我只有讓小孩知道我們住一起會吵架,所以我們分開住,其他的事(離婚)沒讓他們知道,假日我會做早餐給小孩吃,帶他們出去玩、去餐廳吃飯、去騎腳踏車、一起去逛賣場、一起曬衣服、一起收衣服、陪他們聊天...等,小孩還是會感受到我對她們的愛的,所以即使離婚沒住一起了,小孩還是會常常跟我說 "我覺得我們好幸福喔~~" "我愛爸爸~也愛媽媽~"
所以到目前為止(離婚約一年)我認為離婚的事沒對小孩造成太大影響~~給你參考~
chagejim wrote:
我只有讓小孩知道我們住一起會吵架,所以我們分開住,其他的事(離婚)沒讓他們知道...
所以即使離婚沒住一起了,小孩還是會常常跟我說 "我覺得我們好幸福喔~~" "我愛爸爸~也愛媽媽~"
所以到目前為止(離婚約一年)我認為離婚的事沒對小孩造成太大影響~~...(恕刪)
你的小孩並不知道你們離婚啊!
他們覺得很幸福是因為不懂...
你認為離婚的是沒對小孩造成太大影響...是因為你們的掩飾
沉穩內斂 wrote:
這是我需要的請問, ...(恕刪)
小孩剛開始有提過為什麼爸爸媽媽不住一起,我跟小孩說住一起就會吵架,你覺得爸爸媽媽吵架好嗎?另外我還跟小孩說..外公外婆年紀大了..身體不好,所以媽媽要回去照顧他們,且經過這些時間我對小孩的陪伴後,小孩就不曾再提過這件事了。
也許之前的我只顧著工作沒陪伴小孩,離婚後反而更珍惜陪伴小孩的時間~~他們自己都有感受到的,也會跟我說爸爸變得比以前更會陪我們了,不像以前都懶懶得看手機~~

Shirley6790 wrote:
你的小孩並不知道你們...(恕刪)
是的,我認為大人的事盡量不用去影響到小孩,我也盡可能地把對小孩的傷害降到最小,讓他們感受到父母雙方的愛就好~~離婚的事等她們長大知道了...我想她們自然能夠理解的~~
而回歸樓主主題...我認為小孩幸不幸福跟離不離婚沒有絕對關係~~
chagejim wrote:
是的,我認為大人的事盡量不用去影響到小孩,我也盡可能地把對小孩的傷害降到最小,讓他們感受到父母雙方的愛就好~~離婚的事等她們長大知道了...我想她們自然能夠理解的~~
而回歸樓主主題...我認為小孩幸不幸福跟離不離婚沒有絕對關係~~.(恕刪)
chagejim大能與前妻這樣一起照顧小孩的時間,也不知道是多久...
你們真的是做得很好的父母親,小孩只有感受到更多的愛
以前我的小孩坐在地板上玩,發了兩副撲克牌
我問他說:跟誰玩呢?
3歲的他跟我說:是空氣爸爸啊!

現在上高中了,希望這對父子感情能好一點...
我的女兒也過得很辛苦,只是她用不屑課業來反應...
沉穩內斂 wrote:
這是我需要的請問, ...(恕刪)
我覺得樓主除了算計小孩之外,同時也算計著網友!?
你一直強調著,自己會很愛小孩!?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有些事情,當下沒有的時候,那種遺憾,造成不愉快的經驗呢?
當然能理解,樓主『或許』還是很愛小孩的。
然而當小孩的生命中,需要樓主時,樓主未必『有時間』或者『能』馬上參與。
樓主想過,運動會的時候,父母只有一方能到場加油,比賽的時候,父母只有一方或者雙方都不想見到對方而缺席的時候,小孩內心感受是什麼嘛?換成是樓主,樓主會開心,會認真的比賽?
你現在希望被認同可以離婚這件事,難道跟小孩渴望比賽時父母能在場邊加油希望被父母認可。模式上不是一樣嘛?
樓主似乎試圖,把離婚的不好,用『自己』很愛小孩,來詮釋小孩未必會因為這樣而過得不開心!?
樓主似乎在求認可?樓主如果沒有把自己內在小孩處理好,你說你會多愛小孩,那都是自欺而已。
要欺騙誰之前的重要元素:自欺。
小孩是否會開心,跟樓主夫妻是否離異之後愛著對方,沒有絕大的關係。
因為樓主口口聲聲說還愛著,請問那是什麼樣的愛呢?
夫妻感情不好,小孩的確會有既然這麼不開心分開就好的想法。
然而這個想法未必會期待它實現。
這不是口口聲聲說,會愛小孩,就能解決的。
不清楚,樓主是否是為了離婚,而做準備,你在論壇上一直說不管怎麼樣都會愛小孩,是想要佐證什麼嘛?
你愛不愛小孩,這些都不是靠『用說』的吧?
當然這個因果比較大,如果你決定離婚,那麼小孩是否開心,你是否愛小孩,驗證這些需要花去的就是時間。時間才能證明,樓主是否言行合一。
不管如何,你們離婚,小孩現實層面來說,生命中,日常相處中,那個住的環境裡面,就是少了誰。就算是繼父繼母都未必能取代的。更何況,小孩那麼小,我不相信照顧小孩的人,可以兼顧愛情跟照顧小孩這兩件事情,請問樓主,離婚後小孩跟誰呢?
當然,樓主是有選擇的,不管你怎麼選擇,小孩都沒有選擇,只能接受,不是嘛?
那麼,你說你很愛他們,那麼他們能有什麼選擇的權利嘛?
---------------
心態決定未來,
選擇權在自己
父母有時候自己幫孩子假設想像太多東西... 孩子並沒有那麼傻或不懂調適
我自己的例子
我69年3月出生,我爸在69年1月就出國讀書了,且到了爸媽離婚的民國85年,期間只有一個暑假回台一次。
等於在我成長過程中,"爸爸"只是一個虛幻的東西,且沒出現過。帶我長大的是外婆,因為我媽是職業婦女,小學後才到台北讀小學 (一起加入隔代教養、事實單親、鑰匙兒童等問題)。
小學的我完全不覺得自己缺了什麼,也沒人霸凌我,我當時也很快樂,功課也很好,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我母系那邊給我很多愛、關懷與陪伴。
到了我國高中時,我看這狀況,覺得我媽很可憐,心裡是希望他們離婚的。但我沒說,畢竟這是大人的事。
當他們終於決定要離婚時,我媽很忐忑地問我意見 (我想我媽也是落入離婚=對孩子負面衝擊的錯誤想法),但我當下就說,我覺得你們早該離了! 我很為妳開心!
離婚過兩年,我媽有一個交往對象,她也是決定要結婚前忐忑地來問我,說如果我不要,那就不結了。我當下說,如果有個人可以對妳好,照顧妳,我當然支持啊!
婚後,我繼父對我很好,比我生父還關心我非常多。我還記得我的第一張CD (以前都是卡帶)就是我繼父買給我的鄭秀文"值得"。在這種狀況下,我很自然地叫他"爸"也沒有疙瘩,因為我看的見他對我及我媽的好。
之後我也考上醫學系.... 經歷過隔代教養、事實單親、離婚、媽媽再婚,我從來不感覺孤單或缺陷。
事實上,較新的研究都顯示,雙親或單親,在孩子的未來成就跟心理影響其實不太有影響(統計學上無意義),有影響的是 你能給孩子關愛 以及你能孩子多少資源(很殘酷,但是研究顯示社經地位是影響因子,不過小時候我媽跟我是蠻不富裕的,我繼父也不是有錢人)。
說話有依據,樓主有興趣可以看看這兩篇研究文獻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508674/
https://s3.amazonaws.com/academia.edu.documents/40339819/Journalmarriagefamily2003.pdf?response-content-disposition=inline%3B%20filename%3DFamily_Policies_and_Childrens_School_Ach.pdf&X-Amz-Algorithm=AWS4-HMAC-SHA256&X-Amz-Credential=AKIAIWOWYYGZ2Y53UL3A%2F20191023%2Fus-east-1%2Fs3%2Faws4_request&X-Amz-Date=20191023T072027Z&X-Amz-Expires=3600&X-Amz-SignedHeaders=host&X-Amz-Signature=13de9580c3c961628101d4c2b1d227cdd55276e3b9056634cf826d5a874b0b53
現在還有更新的研究顯示,孩子的心理健康與未來成就跟父母教育無關,完全是孩子的基因。那篇的結論是父母不用為了孩子犧牲原本的生活品質,該度假就度假,該兩人世界就兩人世界,孩子只需教他基本做人處事就好,不用像亞洲家長一樣很"用力"的教小孩,或是有了小孩完全犧牲原本的生活品質。不過那篇比較新跟前衛,相信台灣家長大部分無法認同,我就不丟上來了。(不過我們的總統們成長環境也是天差地遠,但也都做了總統 =P)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