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也不做任何無根據的推論,
不過從文中可以大略知道大概輪廓,
因此也提出一些看法。
樓主對自己的知識淵博有自信,
不過您看到了自己,您有看到您以外的事物嗎?
舉個例子,
在下和一群朋友去外縣市玩,深夜時分,一位女性友人獨自騎車出去透透氣,
她回來後我問她為何深夜自行外出? 不擔心安全問題嗎?
她說她是當地人,對當地熟悉,不用擔心,
我反問她:那你有想過,其他人也住在這裡很久,也對這裏很熟嗎?
樓主您對自己的學問有自信,不過其他人不見得涉獵比妳少,
書讀得多,不代表看的人多,也不代表智慧就比較高,也不代表對人心與人情世故、社會經驗就比較透徹,
再聰明睿智的人一個疏忽都有翻船的時候。懂得越多的人才會越真切的體認到自己的不足與渺小。
您說您以研究的角度來看待,
不過研究需要以旁觀的身分才能客觀,您本身身為主角,您的觀點能客觀不夾雜個人情感嗎?
知識是控制不了感情的動向,喜歡就喜歡了,想法也是隨時都能改變,因為全由妳自己決定。
雖然您說要照顧開導對方,不過對象是一位活了幾十年的成年人,基本上人格價值觀與行為早已成型,
就算妳懂心理學的行為改變技術,但是要輕易改變成年人的行為仍然相當困難,何況是改變想法和人生觀。
依照目前看來,反倒是您從一開始的討厭..想整他,一路改變想法,一直到想了解他...想起他,他在你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
我想問,妳有開導改變了他什麼嗎? 什麼都沒有。被改變的是妳...
先不論他是否有意這麼做,不過他很成功的逆轉了妳對他的觀感和看法,成功的吸引了妳對他的興趣,甚至主動去理解他,他在妳心中逐漸佔有一席之地,不然妳怎會想起他?
那麼...誰開導了誰?
依目前看來...對方的歷練高妳很多。妳不覺得妳的自信,其實也不能保證妳什麼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