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a.cc wrote:
我先生是出社會工作才發作的
從第一份工作到上一份工作我們都是假日情侶
好~我承認說我們是假日情侶
所以不清楚他這個性下而結婚這只是藉口
但你知道有些人不會把自己的心事說出來嗎!
我先生就是這種人,因為他不擅表達,他不知道怎麼說他自己的事
剛交往都是我再分享我的事
到後來我漸漸的鼓勵他引導他講出今天發生的任何事
所以從去年開始才開始有這種憂鬱跡象
他昨晚也跟我承認他第一份工作就有這跡象
但他跟我隱瞞了....而且隱瞞的很好
謝謝您推薦我這一篇好文
我會好好檢討的
我知道有些人不會把心事跟伴侶分享。
因為我也遇過,很累,很虐心,很無解。
所以我撐不到兩年就gg了,樓主能撐10年還走入婚姻,非常厲害。
同樣的我也有家人曾經崩潰過。花了快10年,最後長輩受不了,直接強制就醫。
現在也已經康復,能正常工作。
我的經驗是,只要當事人自己有『病識感』
那麼周遭的親人就能輕鬆一點。
病識感只能有當事人自己覺察,外人的任何施壓為當事人來說,都只可能讓事情變得更糟。
換個角度來說,結婚一年就碰到這樣的事情,這也是個很好的契機。
你們雙方都重新有機會學習如何陪伴與被陪伴。
其實未必需要去看精神科醫師,如果你們生活還過得去,報名一些跟夫妻成長相關的課程,或者一些跟家庭、家族系列相關的課程,一起學習成長,也是可以的。一起學習,一起探索自己,一起因為探索自己而更了解彼此。
樓主的老公,是家裡排行老二,如果他自身沒有自覺,或者說他其實有自覺。
他不想成為像父親那樣的男人,所以他才會成為現在的這樣。
樓主想一下,如果老公的父親是個口不擇言的人,總是對誰語言暴力,那麼他如果不想成為那樣的人,他能怎麼辦?
最好的方式就是悶住不說,為那個類型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覺得,只要自己不說,就不會對誰造成傷害。
然而不說其實也是一種傷害,侵蝕著自己,同時有一天也會侵蝕到所愛的人...
這是一種扭曲的善良,本意是善良的,只是輕忽了自己忍受的能力而已。
這跟出氣筒的道理是類似的,要嘛改變個性,要嘛增加出氣筒的容量。或者兩者都同時并行,也可以。
很多時候,小孩不願意以父母為榜樣時,更多的只是反面的過度呈現而已。
建議樓主,陪伴之餘,多一點彈性與理解,可以學習拓展自己看事情的角度,這樣有助於陪伴這樣的人。
至少自己比較不容易,去咬這些人丟出來的餌...
剛發作,那還是很有機會恢復正常的,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陪伴、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彈性...
------------------------------
心態決定未來
選擇權在自己
---------------
心態決定未來,
選擇權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