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syu wrote:
樓主說得簡單
但這世界上是沒有一種"絕對"的做法可以拿來解決婆媳戰爭的
這種兩相不幫的方式或許可以套用在某一些家庭
但並不是每個家庭都適用~~ 別傻了
我有個鄰居家裡本來也有這種戰爭
但是我這位鄰居很聰明, 自己私下就解決的相當完美
他就是常常自己私底下買名牌包包送老婆, 然後說是婆婆買來要送他的 (起碼買了有4~5個吧)
老婆收了禮, 當然就對婆婆態度轉好了
另一方面, 也常常私底下買他媽媽愛吃的回家, 另外又送了媽媽一台按摩椅
當然, 也是掛他老婆的名義~ 說是老婆堅決要送一台來孝順媽媽的!
你說, 這當婆婆的能不開心嗎?
最後, 當然是他常常私底下找時間陪媽媽聊天, 並且在聊天時大力灌輸老婆在家裡怎樣的說媽媽的好話
說媽媽多能幹, 多聰明之類的
回家後也一樣對老婆說媽媽多喜歡他之類的~~
當然這之中要怎麼轉圜跟銜接都靠他自己一人之力~
不過最後真的兩方都被喬的妥妥當當的~~
雖然破財了~ 但是家和萬事興~ 我認為他處理的非常的好!
呵呵~我在家的做法也和這位朋友雷同
家裡的嫂子會和媽媽大小聲吵架,對我和我姐態度也不是很好
我哥是都不管,忽視婆媳戰爭.
所以之前回家時,常常聽到我媽抱怨我嫂子,有時甚至是哭訴...
後來的我,回家後常勸我媽,年輕人(我哥嫂)他們的事情都不要管
沒煮她的份(或是沒叫她吃晚餐),那就叫我媽自己弄來吃,要吃甚麼就自己煮
然後千交代萬交代,別對任何人(特別是街坊鄰居)說任何嫂子不好的話語
因為一句話傳回來的時候會變質得很可怕的...
慢慢變成相敬如賓,雖沒特別好,倒也還算平靜度日
然後我去法國時,帶了個LV長夾送給嫂子
後來回家時,對我都會主動打招呼了
再來我也三不五時帶些小禮物回去,關係也就越來越好
如果您是夾在中間的夾心餅,雙方的抱怨要聽,
但是止於自己,只挑好話留給對方
再來三不五時送些禮物,都是用對方名義,真的會改善關係的.
如果您跟我一樣是觀眾,請不要火上加油(我以前加過,只會越鬧越兇)
想辦法讓嫂子心情好,她心情好轉,自然對待婆婆的態度也會變好
我們要的是和樂的家庭,而不是在爭論誰對誰錯的辯論場所.
zxctw wrote:
不要理他們...(恕刪)
@@真是冷漠
對家人如此冷漠 好嗎??????
兩邊都討好
比兩邊都不理來的有人性點@@
或許兩邊都討好 給人感覺太軟弱了點
但兩邊都不理是連聽她們傾訴 給情緒一個出口都不肯~~
反而感覺太無情了@@
畢竟 一個是生你的人
一個是幫你生小孩的人
都不理 是要變成陌生人嗎@@"
zxctw wrote:
來01也有一段日子,...(恕刪)
Irene1058 wrote:
這是我們這一些婆婆媽...(恕刪)
看了好幾天, 本來不想回的...
(因為我以前在別篇文章就已經回過一次了)
不負責任的男人, 無能的男人, 沒 LP 的男人才會這麼鴕鳥...
如果說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女人(老媽/老婆)殺紅了眼, 刀刀見骨...
還能夠置身事外, 無感...
那只能說你根本不在乎她們的感受, 沒關心過, 也無法感同身受...
也許... 這就是你愛他們的方式... (天天吵架, 生氣, 爭執... 負面情緒)
(以上只是大略的說一下, 還有很多, 不贅言了... 最近工作比較忙, 沒空)
還有... 怕越幫越忙?
就是因為對自己沒自信... 又一次驗證了"無能"這個詞...
所以... 怕把工作搞砸了.. 不要工作了?
怕說話得罪人, 所以當啞巴?
怕出門出事故, 所以不出門?
既然想結婚, 就不要怕承擔結婚後所有的延續...
一個男人, 要承擔的不止是外面工作種種的一切...
家裡面一樣要兼顧... 家庭的責任, 家人的和諧... 一樣是男人的責任...
要逃避, 很簡單...
工作需要.. 應酬.. 朋友找... 出差... (隨便都有理由不回家)
可是問題解決了嗎?
解鈴還須繫鈴人, 那個鈴, 那個衝突點.. 就是 兒子/老公 <--- 同一個人
最後...
(真的要回去上班了.. 只是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論點, 有點火大...)
(認真就輸了... 唉~~ 我又不小心的認真了

我家我媽跟我老婆很和諧... 甚至我媽疼她的"女兒"比疼我還多..
事事偏袒她, 要我讓這她... 怕我欺負她... 甚至出國禮物有她的沒我的...
我舅媽, 跟我阿嬤好的很....
我阿姨也跟她婆婆處的很好...
身旁朋友... 和諧的也很多...
當然... 難免大家都會有爭執... 意見不合...
所以需要溝通... 需要瞭解... 也需要體諒...
(老公/兒子扮演的腳色是很重要的)
不過基本上, 大部分的人都相安無事, 也沒有那種肅殺的氣氛在...
(雖然不敢說是相親相愛... 但至少也相安無事... 也沒常常吵的問題)
還有...
婆婆媽媽的經驗是吧?
有一句話叫做... "物以類聚"~~
三姑六婆的訴說自己的媳婦多可惡...
自然這個磁場會吸引類似的婆婆媽媽...
因為家庭和諧的.. 跟這些婆婆媽媽根本沒有什麼共通點, 怎麼聊? 怎麼訴苦?
相反的...
有些媳婦會上 01, 上網, 找朋友訴說自己的婆婆多可惡...
同樣的... 也會得到類似的媳婦來拍拍~~
大家義憤填膺的讚聲, 同仇敵愾的攻訐, 同病相憐的吐苦水...
所以.. 請問... 問卷調查.. 取樣的人, 是這些人嗎?
抱怨, 訴苦, 甚至加油添醋...
這些都沒錯.. 適當的發洩是很好的...
但是問題的根本... 就是家庭問題...
就是一個無能的 兒子/老公, 無法/不敢 去調停, 去化解...
鴕鳥的躲起來.. 放任兩個自己愛的女人去廝殺...
也許... 哪天哪個被鬥倒了... 你就自由了...
但是.. 總有一個自己愛的女人倒下來...
所以.. 這是愛? 這是關心? 這是解決的方法?
問題不去解決, 永遠都會存在...
如果解決的方法, 是要讓一個人受傷... (甚至是兩敗俱傷)
那也許這個方法就有待商榷了~~
當然... 不是我的家庭, 也沒我的事...
只是這樣的誤人子弟... 想要多造就出幾個破碎的家庭?
烏煙瘴氣的家, 住的很舒服嗎?
所以...
逃避就逃避, 不負責就不負責...
不用說的那麼鏗鏘有力...
無能就承認...
這樣義正言詞的高談歪理...
真的讓人覺得很火大...
啊... 又認真了...

反正.. 自己的家庭自己顧...
要怎麼做, 也是自己的事情...
兩種聲音都有人表達, 怎麼取捨網友的自由...


============= 分隔線 (更新) =============
補個連結... 我以前在別篇文章回的...
婆婆陷害媳婦掃菜尾
Irene1058 wrote:
這是我們這一些婆婆媽媽的人生經驗,
上面不是有不少鄉民提到,「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你又何必如此斬釘截鐵的將世上所有婆婆形容的如此不堪? 這種作風與另一版和其他婆媳關係文章中,三不五時就要怒罵媳婦,嫌媳婦不好,找媳婦麻煩的惡婆婆有啥不同?
換個角度來看,你最愛提「婆婆與媳婦是天敵,這就是人性」,對吧? 試問,你如果有兒子,而你「未過門的媳婦」是否早已被妳定位為「天敵」?
妳會不會「天生就對媳婦不友善, 天生看媳婦不順眼」? 妳是不是看到「看到兒子對媳婦好, 心中就會有一把火」? 妳會不會「兒子對媳婦不好, 婆婆心中那個高興, 就別提了」?
試想,在不知道這篇文章作者是誰的狀況下,如果妳未來的媳婦(或媳婦)看到這篇文章,直接認定她婆婆就是如此惡劣,如此恐怖,然後拿來形容妳,妳會作何感想?
該不會是「知我者,媳婦也」吧?
Irene1058 wrote:
1. 總之 台灣的婆婆實在太強勢了, 連影響到兒子的婚姻也在所不惜,
2. 千萬不要三代同堂
3. 沒聽說過嗎 婆媳是天敵
4. 婆婆只要看到兒子對媳婦好, 心中就會有一把火
5. 只要兒子對媳婦不好, 婆婆心中那個高興, 就別提了, 這就是人性
6. 這兩種人千萬不要放在一起
7. 婆婆天生就對媳婦不友善, 天生看媳婦不順眼,
8. 娶外籍新娘,因為來自貧窮地區,對外籍新娘來說只要有飯吃就是幸福了,所以可以忍受婆婆的摧殘
Irene1058 wrote:
以阿桑的人生經驗 ,茲分析,剖析婆婆的心理:
婆婆: 我一個兒子,從小把屎把尿的拉把大, 卻讓你這個女人坐享其成(一陣酸楚)........
看到兒子幫忙老婆作家事,婆婆:我從來捨不得讓兒子作家事,今天兒子卻幫另一個女人做家事,
(心裡又一陣酸意上來),這個女人真可惡.
看到兒子幫老婆夾菜,婆婆:這個不肖子,從沒幫老娘夾過菜,卻幫老婆夾菜夾的這模殷勤(一陣妒意),
看到兒子媳婦兩人狀似親暱,婆婆:跟老娘都沒這麼好了,卻跟別的女人親熱, 真是有了老婆忘了娘.
最慘的是媳婦如果是純家庭主婦靠老公養的,
婆婆:我要是沒生這個兒子, 你哪來的長期飯票(居功心態), 所以你理當伺候我, 回報我.
又想我兒子辛苦賺錢給這個女人花,我可憐的兒子,你看那女人,太陽曬到屁股才起床,也沒幫我兒子準備早餐
,還拿我兒子的錢去買化妝品,衣服,當我兒子提款機喔 ,看老娘我不好好的噹他一下............
不要說我誣賴妳,這些都是妳自己在對於「婆媳問題」中,重複提出的看法。 看妳寫得如此貼切,如此清楚,所以我說這是妳自己內心的寫照,有錯嗎? 或者是妳們那群「婆婆媽媽」的內心的寫照,不是嗎?
話說,我父母認為我結婚後,個性變得更穩重,而認為內人辛苦了,因為要照應我之前「火爆」的脾氣。 也因如此,我母親常提醒我要多體貼內人。
那這樣是否與妳的分析有差錯? 我「內人的婆婆」是否為怪胎,不存於人世中?



Irene1058 wrote:
不然 你去打聽一下, 有哪家婆媳同住的是沒問題的?這比例佔多少?
別人家的事,跟我有什麼關係? 這種比例問題與妳我何關? 如果「很大比例」的鄉民說「大便煮湯可以治百病」,請問妳會不會大病小病就拿大便煮湯? 換句話說,與其花時間去婆婆媽媽,去找這種沒有營養的答案,還不如多花點心思與自己另一半的家人相處。
我自己身邊最親近的兩個男性長輩,父親與岳父,都是為維護自己家人而努力的男人。 重點是,他們對於「家人」的定義非常廣泛。 家人兩字指的不只是自己家人,也包括女方的父母與兄弟姐妹。 如果他們需要幫助,我父親與岳父都在所不惜,因為那是自己愛的女人的家人。
也因如此,我的母親與岳母,對於男方的大家長也是非常的尊重,與男方家庭成員的感情也是非常用心經營。 當然,無論是哪一方,一開始很可能會遇上一些困難,因為成長背景的不同而在所難免的,所以「有意願去溝通與協調」是非常重要的。
當雙方父母都是如此努力經營他們自己的婆媳岳婿感情,你認為這種家庭教出來的孩子,對於他們兩方會抱有什麼樣的看法,對於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做法? 那就是我在其他文章中,與其他有類似經歷的鄉民一樣,會鼓勵抱著「有意願去溝通與協調」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問題,而不是一句話「婆婆與媳婦是天敵,這就是人性」就帶過。
這,就是「家教」,就是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假設妳有女兒,而妳今天如此形容世上的婆婆,如此形容你「未過門的媳婦」(或以過門的媳婦),妳認為妳的女兒將來會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她未來的婆婆與公公? 講難聽一點,人都還沒認識就已經被貼標籤了,妳認為妳女兒未來那條路還走得下去嗎? 這是一個母親教導女兒的做法嗎?
同樣的道理,現在網路發達,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會上網尋找資訊。 與其鼓勵這些人嘗試以「有意願去溝通與協調」的模式去處理這種人際關係的問題,妳卻只會發表這種「以偏概全」的論調,直接扼殺這些人應該有的選擇。 以社會的角度來看,妳只是增加無謂的困擾。
換句話說,他們還沒有嘗試過,妳怎麼知道絕對行不通? 妳自己做不到,並不代表別人做不到。 對吧?
所以我反問妳,這種「比例」的答案,除了讓妳自己心裡好受之外,還有任何有實質效應的用途嗎?
Irene1058 wrote:
還是只要一講到要搬出去住, 就有人要跳起來啦,
以衛道人士的身分來教訓大家啦,
不慍不火的發言,也可以被妳看成「跳起來啦」? 那長輩的一些無心的小動作,或是不合你意的言辭,是否會被妳誤認為「不友善」的動作,被你解釋為「教訓」呢?
我算是「衛道人士」嗎? 我在不同的大樓裡,鼓勵大家用「有意願去溝通與協調」「站在父母的立場來看我們自己的舉動」「體會父母對我們的用心」「嘗試去看看父母隱藏在心中的痛」,這些算是「衛道」嗎? 還是一個做孩子最基本的態度?
若我是「衛道人士」,那妳也不遑多讓啊。 況且,妳的用詞用字都是相當「主觀」「強硬」「絕對」「沒有討論的餘地」,不是嗎? 那才是更符合「衛道人士」的作風,更符合「教訓」的做法,對吧?
Irene1058 wrote:
不說自己無法變通 ,還說別人以偏概全.
妳認為一個可以周旋於自己父母與岳父母之間的男人,一個願意並且鼓勵雙方家長跟自己住在一起的男人,會是一個無法變通的人嗎? 妳認為其他鄉民在此提供如何與長輩應對的人都是「無法變通」的人嗎? 妳有仔細看過每個人提供的應對方式嗎?
如果連我們都是無法變通的人,那試問,我們要如何形容像妳這種可以將世上所有「婆媳關係」事先預定的女人? 妳不是最愛「比例」嗎? 那要不要問問鄉民,看看誰才是「無法變通」「以偏概全」呢?
講到「比例」... 只要兩人結婚,需要經營「婆媳關係」的比例應該遠遠超過「經濟獨立能夠自己搬出去住」的比例吧? 換句話說,只要結婚,幾乎每個人都需要經營「婆媳關係」,但不是幾乎每個人都能夠選擇「搬出去住」,對吧。
試問,如果「需要經營婆媳關係」者的比例大於「可以搬出去住」者,那妳是否要搬回去與婆婆住,考慮經營一下妳的婆媳關係? 還是像我說的,「比例」只是讓妳自己心裡好受的藉口?
重點是,如果幾乎每個人都要經歷婆媳關係,那我們是否應該鼓勵年輕人與被這個問題苦惱的人,用更正面的態度,用更長遠的眼光來面對這個關係? 而不是用極負面的言語來恐嚇這些年輕與被困擾的人?
試想,今天因為被這個問題苦惱而上網求助/發洩的人,聽到妳的論調,他們會更積極的去經營或改善他們的婆媳關係嗎? 還是只會加深他們的怨恨與偏見,而讓他們的問題更加放大,更加惡化? 那如果又「搬不出去」,那他們將來要怎麼過? 難道要「因為搬不出去」而夫妻之間再另開戰場? 還是就像版主一樣,以為離婚就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結婚本來就是兩家人的事: 丈夫要幫忙經營「婆媳關係」,妻子要幫忙經營「岳婿關係」,不是嗎? 這樣算是要求太多嗎? 這樣算是「逆天行道」「違反人性」嗎?
不要跟我說,妳只會烙這一句:
Irene1058 wrote:
說三代同堂能有多快樂幸福美滿, 大家當參考就好.



對不起, 我沒有那麼閒 ,把你家陳穀子爛芝麻的事, 全部看完.
婆媳關係本來就是一種特殊關係......................
沒有住在一起,距離產生美感,通常都能和諧相處,保持良好的關係(這一部分在這裡略過不談),
但只要住在一起, 由於生活習慣的不同 ,彼此之間又欠缺了解 ,壓力自然大增,
畢竟女生跟自己的老公 ,是經過交往 ,磨和, 認為彼此適合之後才在一起的,
這中間的過程 ,可能長達數年,
可是女生跟公婆之間呢, 完全是個陌生人, 彼此沒交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卻要大家跟家人一樣的住在一起, 相親相愛 ,真是有點違被人性,
不要說這個家真正的主人到底是誰,由誰做主,薪水家用如何分配,老公賺的錢應該交給誰了,
光是家事的分配,就能讓人產生不愉快了,婆婆一定不願意兒子幫忙家務, 認為家事是女人該做的,
在老婆也在外工作的情況下,此時,有幾個男人會說,家務本來就該分工,我要跟老婆一起分擔,
再說隱私吧,如果住透天的話還好,如果是大樓的話則完全沒有隱私可言,
兩個人在房間裡小吵一下, 外面的公婆馬上知道; 想要炒個飯 ,也要小心隔牆有耳,
甚至 ,連媳婦穿得是甚麼牌的內衣內褲 ,恐怕都被人看光光了 ;想要穿著涼快一點,更不可能;
還有後續小孩的教養問題 ...........................................
總之,三代同堂的婚姻男性佔盡了主場優勢, 女生則必須委曲求全,這一點不能否認吧,
否則 ,為什麼台灣女性一聽到要三代同堂, 很多馬上打退堂鼓的,
又為什麼很多必須三代同堂的男生, 只好去娶外籍新娘的原因.
我贊成各取所需 在婚姻中也是,
如果男生從小被耳提面命 ,將來一定要三代同堂的話,
那麼在交往之初就要說清楚,讓女生有所取捨,畢竟女生也有選擇權吧(人家如果不願意不要說人家是公主喔)
甚至在找對象時就該往可能願意三代同堂的女生那邊去找 ,大家你情我願 ,比較沒有問題,
至於女生的外在, 能力, 學歷,工作等, 對於必須三代同堂的男生來說, 大概沒這麼重要了吧.
這個版是以男性為主,很多男性一聽到有人反對三代同堂, 馬上一堆人出來滅火, 這是可想而知的,
在台灣男生幾乎都是傳統文化的擁護者, 除非, 他有生女兒, 生了女兒就能體會女生的心了,
在隔壁板,有一個男生大大就說,他生的是女兒,所以他反對三代同堂,因為不捨女兒將來要過那種日子,
所以 ,有時搞不太清楚, 那些主張三代同堂的, 是在擁護儒家文化, 還是在維護自己的權益.
PS:個人反對三代同堂 ,但贊成要好好經營婆媳關係, 要孝順彼此的父母, 我或許主張女權,
但也還是主張要孝順, 這並不相違背.
Irene1058 wrote:
你家婆媳幸福美滿 ,可以讓你在這裡長篇大論的敘述這麼久,真不簡單
對不起, 我沒有那麼閒 ,把你家陳穀子爛芝麻的事, 全部看完.
我之前寫的是「我家婆媳幸福美滿」與「我家」的事嗎? 還是針對妳在形容「婆媳關係」的言論? 再說,從什麼時候開始,「鼓勵他人以正面思考模式來面對婆媳關係」的文章變成「陳穀子爛芝麻」的事了。
還是妳聽不進去的言論就是「沒空看」「陳穀子爛芝麻」? 那以後妳的媳婦女婿將要如何跟妳溝通應對? 難不成妳還真的要當妳口中「無法溝通的惡婆婆」?
妳當然不閒了,家裡有病人,有雜事,但是一早起來還記得看01,順便洋洋灑灑回了一大段文章來改變話題,順便逃避問題,妳才是不簡單啊。

還是妳根本無法面對我對妳的反問?
Irene1058 wrote:
可是女生跟公婆之間呢, 完全是個陌生人, 彼此沒交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卻要大家跟家人一樣的住在一起, 相親相愛 ,真是有點違被人性,
妳自己也剛說過,老婆與老公也是從陌生人認識開始磨合,不是嗎?
很多年輕人也是認識之後同居,從沒有交集,到相親相愛,然後開始磨合,那這樣有沒有違背人性?
看來版上熱戀中同居男女都違背人性了?
還是那只是妳的藉口?
Irene1058 wrote:
想要炒個飯 ,也要小心隔牆有耳, 甚至 ,連媳婦穿得是甚麼牌的內衣內褲 ,恐怕都被人看光光了 ;想要穿著涼快一點,更不可能;
這才是妳的癥結所在吧? 妳不是第一個在討論之後,提出這個看法的人,當然妳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希望妳未來可以告訴妳的兒女,為了他們可以「隨時隨地炒飯」「可以在家裡穿清涼一些」,婚後趕快搬出去吧。
這些事都容易解決,但是如果因為這種小事而選擇搬出去,那「自私」兩字的定義就應該改寫了。(註:請注意,要搬出去的理由很多,但是個人認為上面兩個算是最自私的理由)。
Irene1058 wrote:
還有後續小孩的教養問題 ...............
這些事情都是環環相扣。 如果婆媳之間關係處理得好,婆媳關係有良好的溝通模式與管道,小孩的教養問題自然可以取得共識。
Irene1058 wrote:
在台灣男生幾乎都是傳統文化的擁護者, 除非, 他有生女兒, 生了女兒就能體會女生的心了,
開什麼玩笑,我們自己也有女兒,我們決不會教她去「敵視」自己的公婆,也不會告訴她每件事要怎麼做,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為與言行舉止就是她未來的參考範本。
當年內人自己也是人家的女兒,她的家人也沒有教她需要如何「敵視」自己的公公婆婆,反而以「身教」來教育她要如何與未來公婆應對。
當年我自己也是人家的兒子,我的家人也沒有教我要如何「調教」媳婦,「敵視」自己未來的岳父母,他們也是以「身教」做給我看。
我們會適度的保護我們的女兒,但是我們會讓她有機會去嘗試,而不是還沒做就剝奪她應有的機會。
Irene1058 wrote:
但贊成要好好經營婆媳關係, 要孝順彼此的父母,
對不起,妳這是講笑話嗎?
「婆媳關係」被妳用「天敵」形容了不知多少次。 剛剛你才把「婆婆的心理」剖析的如此不堪,然後現在回頭來說要好好經營「婆媳關係」? 有人這樣經營婆媳關係嗎?
還是妳現在是提倡「雙面人」「說一套,做一套」的做法?
話說,這版是討論「婆媳關係」,我的發言也是針對妳對「婆媳關係」的看法,什麼時候又轉到三代同堂,子女與父母同住,妳在家喜歡穿清涼一點的方向去了? 要討救兵也不需要這樣改討論重點啊。
Molonlabe wrote:
「婆媳關係」被妳用「天敵」形容了不知多少次。 剛剛你才把「婆婆的心理」剖析的如此不堪,然後現在回頭來說要好好經營「婆媳關係」? 有人這樣經營婆媳關係嗎?
...(恕刪)
不好意思,插個話。
就我身邊看到的婆媳相處,真的可以住在一起然後還相敬如賓,甚至和樂的生活的,
的確非常少,我目前只看過一對...Orz...
其他有住在一起的,大多數都是懷抱著『存夠錢就能搬出去』的夢想所以繼續撐著。
跟婆婆的關係不見得太差,但是也不親,隔閡一直都在,
只是這種壓力她們的先生不會感覺到,因為老婆抱怨久了先生會翻臉。
但是真的存夠錢就能搬了嗎?我觀察的結果是在家裡住的越久,搬出去的希望就越渺茫,
因為老公會覺得我在家裡都住一輩子了要啥有啥幹嘛要搬?!自找麻煩!
然後更不幸的是,Irene1058說的那些婆婆內心獨白,
我還真的從我媽口裡聽過(幾乎一模一樣

年輕點的就容易聽她們在抱怨婆婆,年長點的就是聽她們在抱怨媳婦,
從小聽到現在,有時候她們只要開個頭,我都可以猜到後面是什麼了

所以如果你家裡真的像你說的這麼和樂安詳,
我真的覺得你是人生勝利組,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幸運,
但是其他人不見得有這種運氣,
不過你說的也對,有時候人的態度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或許多往光明面看,人生也會不同吧,
只是依照我周遭的例子看來,婆媳真的天生很難合,
套句我媽說的話,我養他(兒子)這麼大,他是有幫我洗過幾次碗?
竟然還幫她(媳婦)洗?養這個兒子有什麼用(背後的含意:妳這個懶女人別太囂張了!)
好吧!我跟我姊都承認我媽是超級惡婆婆,
兒子就算再娶一百個女人,我媽還是會看這一百個人不順眼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