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環境下,我跟我哥目前都還不錯,都自己買房,我姐十八歲出社會,三十歲欠了一百多萬的卡債,父母用家中房屋抵押去幫他還錢,他還大言不慚說他又沒跟家裡要嫁妝,感覺是家裡欠他的一樣。
另外父母沒有時間安排,小孩自己在家也沒有事作,所以教育也要配合自己的時間來調整方式。我想有些會要求,像中文有人不喜歡國文,國文成績也不好,可是沒人覺得說國語很難吧,這就是一種習慣,加強他用得到一輩子的部分,是我自己目前的想法。
只要學習要追求績效 就一定要付出努力
唯一的問題是 要追求的是不切實際的績效 還是腳踏實地的學習
我所謂不切實際的績效 就是填鴨補習 變成考試機器
或是看到成績單寫98分還要凌遲孩子非得100分不可
我看過太多考試機器 其實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差 也缺乏獨立性
生活小事不會處理 情緒也不會控制 又因為花了太多時間練習考試技巧
整個人缺乏品味和格調 最後就是除了考試分數其他什麼都沒有的空白人
我覺得樓主需要做的事情應該是讓小孩認清他受教育所要負起的責任
要知道小孩能送去學校念書 並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爹娘也繳了稅金學費
就是為了要讓他至少知道自己是誰
將來成為在社會上有用處的人
不管走哪一條路 都應該鼓勵小孩做到最好(注意 是鼓勵 不是押著他做)
利用生活大小事情幫助他「自己下決定」(替他分析優劣勢 其他交給他)
這種事情要訓練就趁早
從小幫他什麼事情安排得好好的
小孩絕對不會平白無故長到十八歲突然就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話說時尚大帝卡爾拉格斐說到他母親對他的影響 講了一個小故事
說他孩提時喜歡跟父母親說希望將來長大做什麼什麼
他母親給了他一巴掌 說 「你希望將來長大做什麼 現在就去努力 不要只是講 吵死了」
十六歲拉格斐就去法國做時裝學徒
台灣的媽媽大概不會用這種果斷的方法告訴孩子怎樣腳踏實地的面對自己的夢想
只會叫小孩暫時打消夢想的念頭
夢想和人生都需要時間醞釀 不開始就是不會有
不管對念書有沒有興趣 閱讀和表達能力一定要要求到一定水準
講話要講清楚 能寫一封像樣的信表達正確的意思
能對議題說出自己完整的看法 說話態度要有禮貌
這真的很重要 這也跟學歷高低沒有絕對關係
因為沒有好的閱讀能力 表示理解力也差 根本上就會和人溝通有困難
這樣不管做哪一行都很吃虧
neo liu wrote:
成績90分或100分...(恕刪)
不妨參考這篇:建中生跳樓的省思
重點是,期待應該是要有幾個層次的
小孩不可能完全按照父母的意願長大
有很多事情其實沒有那麼嚴重 卻可以把人逼上絕路
就是因為被錯誤的放大了
只給小孩一條路選擇 小孩就很容易產生非黑即白的個性
好像考試考試考不好 人生就沒有意義 沒有念台大 就100%會失業變成流浪漢
(不要笑,我真的有這種朋友,因為堂表兄弟都念台大,他「只」念師大就自卑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感情上只要有一點衝突 不是分手就是你死我活 婚姻裡遇到一點挫折 就吵著要離婚
這種人的生活太累 就算一切都美好得不得了
但只要有1%的不對勁 就只會抱怨謾罵或退縮
根本無法從心底真正幸福起來
人要活下去有很多種方式 比起考試成績
教導小孩知足 懂得欣賞和感謝 是更重要的
小孩要得不多 小孩要的是父母的心
而不是發現父母表面上嘴裡談的都是愛孩子 背地裡卻抱怨他們都是錢坑
對人的尊嚴最大的侮辱莫過於此
當我們用金錢描述育兒的負擔
怎麼不想想以後兒女也會用金錢為單位談我們這幾條老命該怎麼處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