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宗教?? 愛情?? 家人??

我覺得宗教信仰問題無解,能做到互相尊重其實就很不容易了吧.
更進一步溝通想法我覺得有點困難.要開放談論彼此不同宗教信仰交流更不容易吧.
雖然我沒有什麼固定的宗教信仰,需要拜拜我就拜,遇到佛教的就跟著也OK,要阿門也可以啦.想說神明都是希望人能有善念善行,各種神明我都尊敬啦.
最怕遇到一種情況,就是聊天時,聊到一半,開始說聖經故事,會拉你去做禮拜.偶而一兩次OK啦.經常就超害怕的.溝通想法,也不太通.
其實我有興趣,自己就會說想參加了.
不太喜歡被強迫接受宗教的感覺.

mosszeng6527 wrote:
ps:單就於我所知道的例子,關於異教相互結合後~美滿的例子似乎真的不多,各個宗教信仰無關對錯,只要是要勸人向善的都是好的,但是為何不同宗教的信徒結合之後卻無法得到相對的幸福,這讓小弟我深思不已


這是人為宗教的問題. 跟神跟佛無關.

人的心胸狹窄時, 遇到的也都是心胸狹窄的人. 這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 選教會, 跑道場的時候, 這種情形一直在發生.

我所認識純正的宗教信仰者, 都是心胸寬大之人. 這種狗屁事情, 我們都很久很久沒有遇過了.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ky7011 wrote:
有個現象真的很怪,
我沒看過身邊拿香拜拜的排斥過基督徒(大多會說信什麼都一樣,只要虔誠有善心)
卻也沒看過認識的基督徒接受拿香拜拜的...


可是...
這個現象更怪,我看到的是:
在01我沒看過基督徒數落非基督徒.
卻看道部分非基督徒會數落基督徒.


fcjkhll wrote:
可是...
這個現象更怪,我看到的是:
在01我沒看過基督徒數落非基督徒.
卻看道部分非基督徒會數落基督徒


還有更怪的喔! 就是同是基督徒還會互婊! 你說有沒有超奇怪?!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耶穌和佛祖是很難互相理解的
耶穌不懂信教幹嘛剃光頭
佛祖也不懂信教和十字的關聯
我是信有神佛但不信教的

人如果連自己都不信了
信教有什麼用..不過就是家裡多本書或者多個香爐而已
要信教之前~我覺得不如先問問是否信自己
如果你相信自己..那何必寄託於神佛
如果你只信神佛不信自己...
那神佛跟家裡的抱枕沒兩樣...靠著而已

感情這事情遇到宗教這個完全無解
尤其又是很深信的兩方人馬
就像我也很不明白為什麼信基督的就不能幫忙燒紙錢
你不信這些的話~那就是純粹把紙扔進火爐而已
這關聯我完全沒辦法搞懂

不過你要慶幸至少是基督教
台灣的基督教還算是很正常的宗教活動
例如上教堂一起唱歌禱告畫十字念阿門..還可以認識其他人~還不差
我就有在路上遇到一個講中文的很漂亮的韓國女生在推教會要舉辦的禱告活動(羞
就怕遇到那種莫名其妙的"禪宗"或者一些很古怪的宗教
那不只傷錢還傷腦.....
好像都是基督教和佛教的問題,看來伊斯蘭教沒有問題?
在未婚立場 你可以表明 你也有你得信仰

有家裏得傳承 而不是一味 去配合對方 這樣得感情 有包袱

應該告訴對方 彼此信仰不受拘束 不受牽絆 這才是信仰

信仰如果讓人有包袱 這樣也不對吧!

站在家庭方面 你應當要堅持 不是要娶她 而去配合她

這對以後 問題 都會衍生出來 如果這份感情夠穩固

相信她應該會體諒你得立場 會配合才對

這份信仰 來自不同家庭 但是也有個人自由

認識前就應該要有這種認知
1876年,巴克禮從打狗至台南,一年後(1877年),巴克禮才正式將這兩地的「傳教師養成班」合併,命名為「大學」(Toa-oh)「Capital College」, 巴克禮擔任校長,教師有李庥(Hugh Ritchie, 1840-1879)、施大闢(David Smith)及甘為霖3人,教室1間(二老口舊樓禮拜堂的正廳授課),宿舍1棟,學生13人(旗後的6名學生遷過來,甘牧師館樓下的7名),這就是台南神學院創設的由來。

當時「大學」治學的情況,是由宣教師每週固定教課。有兩位來自廈門的教師教漢文: 貢生王世傑教漢文課,盧良(字英康,廈門鼓浪嶼人,1852年於廈門美國歸正教會領洗)教漢文也是舍監,他同時負起輔導管理神學生之重責[3]。課程設計包含基礎教育及屬靈課程,教材部分從中國購買,部分自英國寄來。李庥講授舊約及地理天文,他甚至用大望遠鏡讓學生窺看土星、木星、月球旋轉形狀;甘為霖分解新約每本的內容及耶穌事蹟權能比譬內裡;施大闢說明創世記12根源、相對反、地質學、物理;巴克禮講授出埃及記、羅馬書、保羅傳、算術、史記、寫真,各行星軌道的運行狀況,且有雜錄、論文…[4]。學生主要來自鄉下貧窮農家子弟,因此,學校發給每人每月生活費3元[5],而當時傳道師每月僅6元薪水。每週學生組隊露天布道,例如: 1887年春天府城科舉考試,學生們到考場附近發福音單張、基督教書籍、露天布道。

1877年1月10日,首屆英國長老教會的「台南教士會」(Tainan Mission Council)在府城舉行,甘為霖為召集人,巴克禮擔任書記。同年4月,巴克禮受派前往上海,參加5月在該地舉行的首屆宣教師會議。

在19 世紀中葉,當時台灣社會遍布文盲,能懂漢文的實在太少。巴克禮期待全台灣的人都能夠信仰上帝,為了能使福音生根於台灣,他積極推動白話字運動(亦即羅馬字拼音)。為配合白話字運動的推行,巴克禮特別構思籌劃設立專門印製白話字的出版部門,以方便印行白話字的教學教材。

巴克禮對台灣貢獻的事蹟太多了 包含日軍不流血進城等事宜

我不是基督徒,但我欽佩那些捨棄優渥生活來到異地奉獻生命的超級人類!

傳教裡有學習科學新知語言隔閡 卻不能發大財

許多商人到越南東南亞中國只想要發大財....

土星會降鑽石雨 土星人人能發大財嗎?

唯有適合生存的地方才能安居樂業!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brexchen wrote:



還有更怪的喔!...(恕刪)


互婊的情況,我經歷過,我跟先生未結婚前,先生未受洗,先生家跟樓主家一樣傳統,初一、十五....什麼都要拜(當然這個婚前我不知道),當我們決定要結婚時,教會中的兩位單身女性(68年次,沒有男友),原本與我很要好,不知道是什麼緣故!兩人開始在教會小組、團契批判我,說就算我們結婚了,神也不會祝福之類的話語,當下我真的很難過!婚後第二年,我先生受洗了,他們又開口說那是因為我們一直在為你們禱告!
我跟先生結婚快7年了,這7年內,信仰從沒有讓我們吵架,我尊重他,他也尊重我,婆家的拜拜我打從一開始嫁進去就表示「不拜拜、不吃拜拜的食物、不準備拜拜的東西」,下場當然就是「沒好日子過、被討厭、被酸言酸語、娘家人也被討厭、不被重視、不被尊重⋯⋯」,不過這些都會因著我先生的愛而讓我不感到那麼難過,受傷一定有,因為我們結婚這麼多年,我先生從未幫我說過一句話!有人會說我先生沒肩膀,不然為什麼不幫我說話?我的想法是沒有人必須為他人的行為負責,包含父母親,例如:父母親欠債,子女一定要償還嗎⋯⋯?
這就表示你們不適合
愛是一回事
適不適合又是另外一回事
不適合
還是分開的好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