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朋友自己不會想一想20幾年後等她自己有媳婦自己願不願意讓兒子媳婦回娘家?既然都嫁人當然是以夫家為主自己再跟媽媽商量看是提前一週還是延後...孝心又不是只做一天難不成妳自己嫂嫂弟妹都是回她們自己媽媽家過母親節?只會自己再那邊叫全年365天又不是只有母親節回家才叫孝順不會將心比心只會叫這種老婆不要也罷!
windowsme wrote:這些東西結婚前不就應該要知道了~~.. 結婚前..女方只是外人..是客人...所以態度都很好很客氣..除非男方家長不中意這女生..但是態度都還是會有所保留..結婚後..女生就會變成是男方的家人(佣人?)..男方就會說這女子只能以婆家為主的..態度就會非常不一樣..懂嗎?不然哪來的婆媳問題?如果婚前都知道..我相信肯結婚的人會少很多很多..現在不婚的女人越來越多..就是因為這句話.."以婆家為主"這句話對現在的女生來說非常的不能接受..你家是家..我家也是家..你家人是家人..我家人也是家人..不要求要以誰為重..但是要互相...媳婦整年都在婆家..難道不能選一個特定節日陪自己的家人?
這篇討論串有些人很好笑,還以為結婚就是兩個人的事,真的是太天真了 !搞不清楚結婚, 台灣習俗, 跟雙方家庭的,還是不要結了吧 !單身要來就來要走就走豈不快意 ?省得還在那邊批評婚姻, 社會習俗有的沒的 ...
好多人的回覆好有趣喔都說這不是婚前就應該知道了嗎?說的好像....這有什麼好抱怨的!這是不是婚前就該知道結婚之後要以夫家為主的嗎?所以在你還沒結婚生小孩之前你就知道怎麼樣當一家之主跟爸爸?在你沒有戀愛過之前你知道戀愛的滋味跟苦楚是什麼嗎?能真正了解嗎?在你沒有成功或是失敗之前你知道那是什麼感覺嗎?
蕩蕩與夯夯 wrote:所以在你還沒結婚生小孩之前你就知道怎麼樣當一家之主跟爸爸?在你沒有戀愛過之前你知道戀愛的滋味跟苦楚是什麼嗎?能真正了解嗎?在你沒有成功或是失敗之前你知道那是什麼感覺嗎?...(恕刪) 喔!那現在結論?
從這篇就可以看出很多男人的想法..妳嫁到我家就是我家的人..就是以我家為主..妳娘家怎樣跟妳再也沒關係...有時候看到的例子..娘家的爸媽去世..老公有在頭七和送上山頭時出現就不錯了..有的還希望老婆最好都不要去參加這些事..反之..公婆過世了...媳婦就得從頭到尾一路都要做到...分這麼清楚???哼~
既然是母親節~~當然是以各自的 "親生"媽媽為主~~母親節 理應要讓 嫁過去的女兒回娘家~~現在都什麼時代了!!又不是嫁過去 就已經 "完全" 是 他們家的人了那有些人 不就很可憐 只有三個小孩 剛好都是女的!!年夜飯 已經要兩老自己吃了! 只有大年初二 一天 可以看到女兒!!父親節不用過 母親節不用過 那多悲慘!!又不是嫁出去的女兒真的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
過去--以前的年代,孩子生的多,所以下一代容易有男也有女。節慶一到,兒子帶著媳婦一起回來婆家,女兒跟著女婿一起回去親家,沒有問題,家家都很熱鬧。現在--到了我們這一代,孩子生的少,提倡的是兩個恰恰好,數量已經降到很難在男女上取得均衡,更何況,往往都是雙薪小家庭,能對父母承歡膝下的也就這麼一兩個子女,如果只回娘家或婆家,另一方總是感覺變得冷清。因為我從事的行業和工作,會接觸到許多剛結婚或剛有小孩的家庭,所以,其實我知道,實際上而言,現在很多小家庭的組成,夫妻雙方其實會協調出一種平等模式,例如,先回婆家再回娘家,當然這種模式就是夫妻倆要比較拼一點;或是各自回去自己的原生家庭,孫子則輪流;也有今年回婆家,明年回娘家的。未來--至於我自己,雖然我的兒子才兩歲多,我已經不斷給自己心理建設,看過一篇報導,等我兒子二十歲的時候,男女比例很有可能到達2:1的狀態,屆時,不懂得珍惜和與自己的妻子站在公平對等的立場相處的男性,很有可能就會被愛情和婚姻市場淘汰,可怖的是,以屆時的性別比例而言,男性被淘汰數量竟然達一半,再扣除不婚主義甚至是同性戀等等的,娶妻將是越來越不容易的事。屆時,"嫁過來就是我家的人"這樣的態度和立場豈還有多少生存空間?上面,只是提供大家參考的訊息。而以下,是針對版主所說的狀況...為人父母,為人夫妻,為人子女,是大部分的人都會經歷的人生過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節慶又能有幾日?那幾日將心比心不去多計較,換來兒媳或妻子平日的體貼,小倆口的平和美滿,親家間彼此的和睦相處,豈不划算?這是如果同樣的狀態發生在我身上的話,我會跟我老公說的話,也是讓我老公能夠去說服婆家用的話。然後,我才去協調,今年甚至往後的每一年我們怎麼處理比較好。版主的朋友過於情緒化,版主朋友的丈夫感覺也太過把妻子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婚姻是一連串磨合的過程,並不是單純說我要甚麼,而對方也說我要甚麼,拼命要對方給予或配合自己,但兩人卻毫無交集就是溝通。都先站在對方立場為對方想想,丈夫會這樣說,很有可能是因為婆家的人都是這樣想,所以才會造成丈夫的觀念是這樣,又或是如果他不是用這樣的標準對待妻子,回去可能要面對婆家的壓力;那麼,何不幫丈夫想一個他能接受,又可以拿來說服婆家的說法來處理這件事,既能夠得到丈夫的支持,也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把衝突放大到變成我的媽媽就不是媽媽這樣的說法,只會增加彼此的矛盾和不滿,畢竟是夫妻,遇到問題,設法一起解決搬開,否則夫妻關係自己就搞不定,一個家庭日後要面對會面對的,其實遠遠還超過於此,又怎麼一起走下去呢?希望能給版主的朋友一點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