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dEarl wrote:
特例?你要討論的不是...(恕刪)
為什麼一直執著於數字呢? 每個行業都有人賺有人賠錢 問題是你適合適合做這行業而已 感覺你說的成功數字都是自我安慰阿 好像真的是你會是那一成的強者
LivedEarl wrote:
那鄉民們要不要也先把身邊失敗者的例子、被"直銷"(搞清楚不是老鼠會,要再跳針我也沒辦法了)騙錢洗腦的例子、囤貨囤整車庫欠債欠一屁股的例子、號稱找份好工作比較有前途的例子都先貼照片資料上來大家分析看看?
自己資料不先拿出來,不然就是光看資料略過事實直接下解釋,另一方面人家說什麼一律先扣一頂"洗腦"的帽子,這不叫雙重標準叫什麼?
最近亞運的事情讓我突然想再補一句,看到直銷相關的正面論述也不理會內容直接判定"洗腦",這跟看到感應貼片也不理會是從腳上還是椅子下拿出來的直接判定"失格"有什麼兩樣?鄉民自己定規則自己玩不就好了,簡直跟WTF沒兩樣嘛!
LivedEarl wrote:
說到這個,我倒也覺得...(恕刪)
yajankar wrote: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要把沒什麼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賣的好 還要找到一堆能賣的好這些產品的下線
世上那有這麼容易的事情.......(恕刪)
LivedEarl wrote:
特例?你要討論的不是...(恕刪)
soulful wrote:
568樓的livedearl提到 有些人只有三個月有些人累積三年
如果你只算三年以上的人
這會跟基金績效的計算有點相似 都有盲點
比較沒陷那麼深的人 一兩年沒賺錢就閃了 誰還苦撐5年以上?
當然是有辦法賣出東西的人才會呆那麼久
基金也一樣 常常宣傳投資xx年以上績效是ooxx
不過我們知道基金也會清算 整併 績效差的基金就在這些日子裡消失了
最後統計的基金 只有好的基金會算在裡面 不好的都被排除了
取樣根本有問題 直銷要只算呆的久的 就會有取樣不精準(偏向手腕高明者)的問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