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不必 wrote:
這個問題 , 你要問一下教育部這十多年來到底在搞什麼碗糕小 .
現在請一個 t大獨董 , 除了薪水與車馬費外 ,還要視公司規模大小 捐贈一筆錢給t大 .
(恕刪)
您有所不知
國立大學的財政中
教育部只補助3~4成
其他都要自籌
靠學費再補一下3~4成
其他的幾成經費那裏來???
靠老師接計畫的抽成(各校標準不一,約一成多)
申請教育部的教學卓越計畫(幾千萬到億)
台大有5年500億可以分一些
開一些訓練課程
開在職碩士班賺錢 (只要你有錢,可以很容易的進在職碩士班唸,畢不畢業我就不知道)
開夜間部?(名稱我忘了)
學校的經費卡的很死
校長要為錢傷腦筋
要校友捐錢,天經地義
台青交已有幾棟是企業捐的
只要你有大的驚人的大錢要捐給學校又可報稅
校長向您磕頭都有可能
外國的校長都是募款高手~
大可不必 wrote:
這才是知識經濟的精隨 ,不過教育部偏好的方向不在此 ,所以才造成現在一堆大學生 , 碩士生 (根據知識經濟理論 : 書讀越多 ,薪資理論上會連動 ,但事實上卻沒有) .
(恕刪)
企業的角度與學校的角度不同
學校是跑在工業界前面
研發會不會成功不會去計較,因科學與技術就是這樣的累積的
至少知道一種科學的研究中,這樣做是做不出來的
失敗是成功的媽媽
很多人喜歡說R&D
但企業的開玩笑是說Rework & Debug
台灣的企業規模不夠大
有純研發部門的太少
TSMC就有,Ph.D的數量比青交的教授還多,我一個學弟就在裏面
企業是營利機構
是賣產品賺錢養老板員工
要賺大錢,有長遠的規劃競爭力才會去研發
可是台灣的企業沒有這種規模的太多
只會做mee to的產品
台灣公司的位階就在此
高附加價值得產業很少
美國的大公司可以燒錢十年燒不出東西計畫close
台灣有可能嗎?
美國的生技超強
美國的FDA規定
吃進人體的東西要十年的臨床資料
也就是某項產品從無到有要燒掉十年以上的資金還不一定能回收
公司的規模不夠大
能撐嗎?
財報一定很難看
當然這產業有這產業的玩法
很多start up公司做到一個程度就IPO
不同進展的公司有不同價位
越接近成功價位越高
最後可能大藥廠會買走
原創者就發了,但成功的機率會很低
研發是高風險高獲利
台灣能玩得起的公司不多
台灣有草莓年輕人
也有不長進的草莓公司
以前去大陸有遇到一些大陸的教授
他們與產業的接軌更差
因私人的企業的層次不高
只有軍方與國營企業才有研發
書讀越多,但要有本事
誰說書讀多就一定會賺更多錢???
實力才是一切
現在的學生有可能像以前一樣
為了考大學聯考或資格考
一天唸12小時以上的書唸一年以上
把所有的知識消化吸收,題型做爛???
不是靠畢業證書就可以保證薪水
很多私立科大的學生以過去的角度來看只有5專的程度
難道要與台大同一薪水???
台大工科學生的起薪水也不差
就算起薪差了點
以後要升遷靠本事
資質好夠努力也會爬的快
資本主義社會就是競爭的社會
大家買東西都挑品質好又便宜
有人會去可憐失敗的公司嗎???
只有強者能出頭
重點是你是不是強者~
------------------------------------------
上述的問題不適合在這帖說太多
不然又有女生說勢利邪惡不值的....
要講道德,品德,禮義廉恥,溫恭有禮
話是沒錯
可是出道20年來
怎麼總覺得都不是這樣
都在槍林彈雨中躲子彈茍活....
電視的八點檔都在教壞小孩
壞人一定就是那種嘴臉讓人一眼看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