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onyang wrote:
...(恕刪)
很棒的回覆
把本文的問題分析的透徹
心中的垃圾不要不自覺的往家人身上倒
情緒上來了, 先深呼吸
知道話說出來會不好聽就先離開
等平靜了再好好的正面溝通解決
aronyang wrote:
什麼是正面行動?
1. 以此例來看,先生總是忘了關或鎖落地窗,記性不好粗線條,那麼太太可以約定,從現在起,落地窗直接上鎖並由她保管鑰匙。直到先生把這個叮嚀刻在心上。人都需要教育,怎麼做讓目的可以達成,心服口服的達成,才是重點。
「她到書房查看的行為讓我覺得非常不被尊重
不僅質疑我照顧小孩的能力 我也有我自己的教養方式
aronyang wrote:
什麼是正面表述?
1. 不做非事實性的陳述與指控,例如"想要害死孩子",這對溝通完全沒有幫助,大部份人,受不了這種指控,聽到了,心門就關了。
大人就罷了,對於成長中的小孩子,若心門關了,不管正的反的,什麼都再也聽不進去了。
2. 不做對現實狀況沒有幫助的陳述,例如,"早知道你會賠錢,看吧,果然賠錢了吧",酸言酸語是一種偽先知,真的先知是指引人到對的地方,在錯的地方指責他人走錯路就是偽先知,沒有正面幫助,只帶來負面情緒。
aronyang wrote:
什麼是正面行動?
1. 以此例來看,先生總是忘了關或鎖落地窗,記性不好粗線條,那麼太太可以約定,從現在起,落地窗直接上鎖並由她保管鑰匙。直到先生把這個叮嚀刻在心上。人都需要教育,怎麼做讓目的可以達成,心服口服的達成,才是重點。
2. 主動預防,要怎麼避免摔大坑? 要就得認識"坑",要怎麼認識坑,記住坑? 那就是摔小坑.
要讓小朋友知道高處的危險性? 就是讓他在可承受的情況下摔一次,在他哭完後,要他想想痛一百倍是什麼狀況,把這感覺打進記憶深處。
不想讓小朋友玩熱水瓶,怕他被滾水燙到,那就是裝60度的水讓他燙一次。
不想讓小朋友玩車門鎖亂開門,那就找個安全的地方,嚇他一次。
以上是"建立經驗",其實重點還不在此,而是在建立經驗的前與後,"前"是告誡,告知會發生的事,"後"是加強記憶,前中後一貫做幾次,就會建立起你言語的"公信力"與"先知"的形象,小朋友自然就會"聽(接受)"。其實這跟大人的世界,動物的世界都是一樣的。
現代太多的父母過度保護,間接妨害小朋友建立經驗的資料庫,卻又不懂門道,塑造威儀與公信力,看得最多的做法就是"吼"、"放任"、"膩愛"、"偽先知",負面循環,小朋友大了就如脫韁野馬,再也不可復制。
aronyang wrote:
...(恕刪)
Howdy Mate wrote:
aronyang大...(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