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我也受不了太太窮緊張

aronyang wrote:
...(恕刪)


很棒的回覆

把本文的問題分析的透徹

心中的垃圾不要不自覺的往家人身上倒

情緒上來了, 先深呼吸

知道話說出來會不好聽就先離開

等平靜了再好好的正面溝通解決
aronyang wrote:
什麼是正面行動?
1. 以此例來看,先生總是忘了關或鎖落地窗,記性不好粗線條,那麼太太可以約定,從現在起,落地窗直接上鎖並由她保管鑰匙。直到先生把這個叮嚀刻在心上。人都需要教育,怎麼做讓目的可以達成,心服口服的達成,才是重點。


呵呵呵呵,這位先生看起來不是”總是忘了關或鎖落地窗,記性不好粗線條”

而是因為他認為
「落地窗外還有約70CM寬的陽台所以安全上我覺得沒有問題
https://s.verywed.com/s1/2016/04/05/1459871803_a454a5da96bbef1675468500e3d05938.jpg
為了讓書房空氣流通 我會把落地窗打開透氣」


這位太太已經”經常提醒先生”女兒在時,要求要關上落地窗 還要上鎖..
己經持續講了一年了..看起來並沒有什麼效果.

最後,這位先生被發現放小孩一個人在書房的反應是
「她到書房查看的行為讓我覺得非常不被尊重
不僅質疑我照顧小孩的能力 我也有我自己的教養方式

他有在教小孩嗎??他自己跑去沖澡了不是嗎?
原po又說,「老婆她常讓小孩自己學習穿衣穿鞋收拾玩具」
小孩子要教有那麼多事可以教,而他完全不參與。卻在女兒來找他玩時,放一個幼兒在書房大開落地窗自己去洗澡。
還說這是:「小孩都四歲了 也懂得保護自己」「安全問題難道不也該讓小孩自己慢慢學習嗎?我也有我自己的教養方式」

請問一下,這位先生是在爭他的”教養方式”才是對孩子好的.還是在爭自己的面子.

拜託~還還太太保管落地窗直接上鎖.先生不聽話的話就不可以開窗,這樣子就能夠讓先生把這個叮嚀刻在心上,心服口服咧..

(別幻想了好嗎!是把先生當兒子教嗎???)
我姊這樣子教兒子還蠻有用的...不過那是因為他兒子很受教好嗎

這位先生如果那麼好教.用講的就有用了.被老婆駡會自己去檢討.也不會上來發癈文了..

------------------------------------------
以原po附的那張圖看起來


一個110公分高的欄杆..
我假設那個圖.,是四根欄杆剛好圍成一個方型好了.....
四個欄杆中間有三個空間,若一根欄杆直徑13公分...

那剩下三個空隙一個空隙是(110-13*4)/3 = 19.33 (公分)

我查了童裝的尺碼,一個四歲孩子的上衣胸圍是 50c m , 以圓型來看,身體的寛度約是15.9公分
(以上以一個圓來估算直徑的值,但事實上身體是呈有點扁的橢圓形.所以可能
身體寛18cm,身體厚度11cm
) (估算身體週長2*π*5.5+ 4(9 - 5.5)=48.55)

然後,那個欄杆其實不是整根等粗,直徑13~15公分,比較像下方最粗的部份..柱子上方又更細..怎麼看直徑都不到十公分..
每根柱子若每細一公分,這空隙就會再大一些(110-12*4)/3=20.66)
而如果比例是三根柱子+三個空間圍成的正方型.那空隙就是23.66公分 (110-13*3)/3)

一個110公分高的欄杆..一個100公分的兒童...
由那圖 看起來不就孩子的身高就在柱子那裡,欄杆橫樑下方嗎...然後估算起來欄杆空隙極可能大於孩子的身體寛度
然後原po覺得這樣子"安全上沒有問題",放一個孩子在房裡學習安全課題..自己跑去洗澡.那就祝他好運了..

(是說小妹我也不用太雞婆,反正對這些男性來說,孩子的安危並比不上他們的自尊面子來得重要)
世上沒有什麼比愚蠢、努力且自認善良的人更可怕的。

aronyang wrote:
什麼是正面表述?
1. 不做非事實性的陳述與指控,例如"想要害死孩子",這對溝通完全沒有幫助,大部份人,受不了這種指控,聽到了,心門就關了。
大人就罷了,對於成長中的小孩子,若心門關了,不管正的反的,什麼都再也聽不進去了。
2. 不做對現實狀況沒有幫助的陳述,例如,"早知道你會賠錢,看吧,果然賠錢了吧",酸言酸語是一種偽先知,真的先知是指引人到對的地方,在錯的地方指責他人走錯路就是偽先知,沒有正面幫助,只帶來負面情緒。


如果聽得懂人話,講第一次就改好,又何必一直耳提面命的提醒說哪些事情該注意?

而當你不斷的提醒,對方卻依然故我的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差點造成小孩子安全上的問題,
你還能平心靜氣的用正面表述的方式跟對方溝通?不帶有任何負面情緒?

aronyang wrote:
什麼是正面行動?
1. 以此例來看,先生總是忘了關或鎖落地窗,記性不好粗線條,那麼太太可以約定,從現在起,落地窗直接上鎖並由她保管鑰匙。直到先生把這個叮嚀刻在心上。人都需要教育,怎麼做讓目的可以達成,心服口服的達成,才是重點。
2. 主動預防,要怎麼避免摔大坑? 要就得認識"坑",要怎麼認識坑,記住坑? 那就是摔小坑.
要讓小朋友知道高處的危險性? 就是讓他在可承受的情況下摔一次,在他哭完後,要他想想痛一百倍是什麼狀況,把這感覺打進記憶深處。
不想讓小朋友玩熱水瓶,怕他被滾水燙到,那就是裝60度的水讓他燙一次。
不想讓小朋友玩車門鎖亂開門,那就找個安全的地方,嚇他一次。

以上是"建立經驗",其實重點還不在此,而是在建立經驗的前與後,"前"是告誡,告知會發生的事,"後"是加強記憶,前中後一貫做幾次,就會建立起你言語的"公信力"與"先知"的形象,小朋友自然就會"聽(接受)"。其實這跟大人的世界,動物的世界都是一樣的。

現代太多的父母過度保護,間接妨害小朋友建立經驗的資料庫,卻又不懂門道,塑造威儀與公信力,看得最多的做法就是"吼"、"放任"、"膩愛"、"偽先知",負面循環,小朋友大了就如脫韁野馬,再也不可復制。


請問一下四歲的小孩怎麼會知道受到傷害後,痛一百倍是怎樣的情況?
你敢保證照你的方法去做,小孩子長大就會乖乖聽話,不會走偏?
總覺得你講的太過理論而忽略現實的情況。

另外弱弱的問一下"建立經驗的前與後,"前"是告誡,告知會發生的事,
"後"是加強記憶,前中後一貫做幾次,就會建立起你言語的"公信力"與"先知"的形象
"
這一段中代表的是...甚麼動做阿?

對小孩子真的要多加注意,很多狀況是不可逆的
記得幼稚園時去公園玩溜滑梯
旁邊剛好有泥土堆,很高興就一腳跳下去
結果踩到破掉的酒瓶大塊碎片,當場血流如注喊救命...

當媽媽的心比較細,難免焦慮
多做一些讓她安心的舉動比較好
有這種觀念真的是~好哇!

aronyang wrote:
...(恕刪)


建立經驗!?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恐怕也是半途出師的想法.
記性不好是自己的事,就要想辦法事先教育自己.自己沒做好.
就失去了信任託付於他人,被認知不合理是理所當然的.
坑那段就很有趣味了!嘖嘖嘖....
我是不知道所謂的坑是從哪裡抄來的用詞!?
該不會是從事物上的坑!?投資的坑!?還是針對事情漏洞的坑!?
討論的是人~人命~人之生命威脅.不是討論所謂的事與物.
人不像事情這般的簡單進行化,也不像物質這般的用途制定化.

不想讓孩子玩熱水瓶那段實在是...
不想讓孩子玩車門那段也是....
這等於是懶得教育的家長才會做這種事(蠻普遍的現象).
就好像我告訴你唷!就是這樣子~怎樣那樣就會這樣,
所以你不該這樣子,若你要那樣.也會變成這樣.爸爸是對的唷!
若孩子這樣子教育,我認為你既然這麼會講,
講的重點呢!?

如果上面這段是你要講的所謂建立經驗之前後經歷.
這實在是太死板了,那種啥後是加強記憶.我倒想知道.
加強記憶是從哪裡得來的資訊呢!?是誰的觀念這麼離譜呢!?
還有~建立起你言語的公信力與先知的形象.
這段我只有哈哈大笑.軍權式的教育嗎?.
是誰跟你說所謂的形象就是要從嘴巴開始!?
商業式包裝嘛!?如果這樣能建立所謂的被崇拜之假象.
我只能說半途出師搞這套是沒有用的.
你認知的教育只是一個包裝.
一個只動口不動身的半調子言教之觀念.
少了身教僅言教.恐怕也只是多餘了.

就好比我與超級好女友啪啪啪~
我說建立經驗唷~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事後.接著說嗯.我記憶了唷!!
等下繼續往返之輪迴的說唷建立經驗唷!!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事後,接著又說嗯.我又記憶了唷!!
我又進去了唷.接著我又要出來了唷!然後妳的腿要抬起來唷.
這樣才是正確的標準唷.標準的軍事制度69公路性教育唷.
凹屋~!原來阿~
建立經驗就是這樣子.並非找謝經驗!~
Closer:世界在變,我隨之而變.我心則續於寧靜. :)物質無法取代的快樂之大小便是真理!\m/
aronyang大部份說的沒錯呀

不知樓上幾位是在?

看看國外是怎做的

請參考

以上的例子雖然是教育孩子防火

但其實可以調整用來教育和訓練孩子關於其他的危險

(以下僅是大略+粗淺的翻譯)

[教育]
1. 教孩子關於火的天性. 解釋為什麼火是危險. 讓孩子提問並用易懂的方式回覆.

[教育+訓練]
2. 警告孩子不要玩能製造火的東西. 指導孩子如果發現這些東西立刻跟父母說. 父母平時也要建立相關的身教.

[父母防範措施]
3. 將能製造火的東西鎖起來確定是孩子無法拿到的. 產火工具本身必須是能防小孩玩耍.

[父母防範措施+教育+訓練]
4. 裝煙霧偵測器...將偵測器的警告示範給孩子並解釋如果情況發生他們該如何反應....

[教育+訓練]
5. 建立家中的逃生計畫並與孩子一起演練... 教育孩子有火的地方不要停留....

[教育]
6. 教育孩子火災發生會有不好的結果, 讓他們了解這些後果是什麼

我為什麼要提這些

樓主文中的母親只有做到防範措施, 但並沒有提到教育和訓練孩子

樓主本身有提到教育但並沒有真正的去做.. 讓孩子理解原因並知道後果並訓練他們

至於訓練本身就是記憶

當訓練多了, 本能反應就非常自然

孩子們遇到危險就能更快的避開或防範
Howdy Mate wrote:
aronyang大...(恕刪)


很多人喜歡拿國外的教育


但西方人的教育背景不一樣, 文化不一樣

有基督保守 有新時代派 有嬉皮派

教養方式就有所不同


我就看過有西方人在小孩玩危險的事物時,直接打下去

還有 曾經發生在舊金山大橋,因為父母沒看好孩子,讓孩子從橋梁縫隙中掉落摔死
我自己曾經做過幾件事,但不建議其他人照做

1.孩子從高處摔落

有 一次我看我兒子爬到沙發上摔下,撞到, 哭了幾下,又繼續爬,又摔下,又哭

我覺得很納悶,怎麼學不乖,現在想想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還沒有邏輯觀念,所以他無法連結痛跟從沙發摔下有關係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體驗,先決條件是小孩有能力架構體驗的知識鷹架


沒有能力,就算摔一百次都沒用

2.孩子拿刀切傷自己


我小孩有一次切香瓜,我看他拿的手法知道鐵定會割到自己


結果如我所料



樓主提到體驗,先決條件是小孩可以認知身體越過牆幾分之幾摔落的可能性

很多小孩在窗戶旁的床跳來跳去,但是他們沒想到床的彈力會讓他們摔出窗外(我妹小學六年級,還有媒體報導一個案例)

3.我家小孩小時候在我開車玩排擋


結果是我及時挽救,但因為車子沒出車禍,所以孩子沒體驗到危險,難道要出大車禍讓孩子體驗嗎


所以這不是知道,也不是體驗就可以預防的

孩子都知道會痛 會怎樣,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樣做會導致出事故, 有時連大人都不知道,不然這位爸爸就會去關窗了

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都一樣

該做的預防措施沒做好
等小孩從5樓摔下去再見之後
然後再來說一堆推卸責任的藉口還有無止盡的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沒聽過嗎??


甚麼時候是學習教導的好機會
甚麼時候是預防意外發生的時候
沒辦法區分嗎?

況且小孩才4歲
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情讓他痛過摔過~然後從記憶中教訓中學習
像是跑太快橫衝直撞會跌倒..跳上跳下可能會滑倒
這我也認為是ok

在5樓的陽台外
用幾乎賭博的心態讓小孩學習還說是教養??
等發生悲劇再看看小孩還有沒有機會記取教訓
再看看會不會對太太阻止"您的教養"感到不尊重不舒服...





歡迎光臨阿貓的摩天樓!一起來聊天八卦吧!
Junodidi wrote:
很多人喜歡拿國外的...(恕刪)


如果孩子有先天的學習障礙, 那當然此法是不行, 這我沒意見

但如果您說文化差異而不行

我倒認為這只是父母意願罷了, 這不代表針對此事, 西方的作法不好

或 孩子沒有先決學習的框架...

這部份可以視年紀而定

如果超過4~5歲基本邏輯框架還是無法建立

真的得去看看孩子是不是有學習障礙了

ps: 我覺得有些女網友激動了點

此事可以理性看待, 傷害尚未造成

雙方都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夫妻間沒有對錯, 只有互相包容和扶持

小孩的問題, 父母必須私底下取得共識

不要在小孩面前吵
Howdy Mate wrote:
如果孩子有先天的學...(恕刪)



對不起 我不是說文化差異

而是說很多人喜歡拿單一事件來推論所有西方人都如此教養

事實上,西方人的家庭背景很多元化


教養的方式也有不同

有的是直接打下去 緊急狀況

有的是說理

不要拿一兩個案例就以為西方教養都如此

我舉例我讓我自己孩子割傷自己的手 就是西方教養方式之一

但不是每個西方人都如此教養


大人的學習框架應該成熟了吧

但為什麼有很多人明知危險 還是開車的時候會划手機,會低頭檢東西

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為何相信你的孩子一定做的到

更何況我指的是 孩子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跳床竟然會跳到窗外)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